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若之何在词典中的解释
ruòzhī

若之何

拼音ruò zhī hé

注音ㄖㄨㄛˋ ㄓㄧ ㄏ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怎么办。《书·微子》:“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左传·隐公元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明 李贽 《自刻<说书>序》:“既自刻矣,自表暴矣,而终不肯借重於人,倘有罪我者,其又若之何?”
    (2).怎么,为什么。《国语·周语中》:“且夫 阳 岂有裔民哉?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若之何其虐之也?”《庄子·寓言》:“莫知其所终,若之何其无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后汉书·周荣传》:“臣子同贯,若之何不厚!”

基本含义

  • 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怀疑或不满,问如何能够接受或忍受这种情况。

详细解释

  • 若之何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若”意为“如果”、“假如”,“之”为连词,“何”意为“怎么样”。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如果这样,怎么办”或“如何能够接受”。它常用来表达对某种情况的疑问、不满或不解。

使用场景

  • 若之何通常用于质问、反问或表达不满的语境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种不合理或无法接受的情况的怀疑或质疑。例如,在面对不公正待遇、不公平的安排或不合理的要求时,人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疑问。

故事起源

  • 关于若之何的具体故事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广泛的运用。它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孟子·公孙丑上》:“人生也,各有所好。若夫多货,亦若之何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各有所好,但是如果追求财富过多,又有何意义呢?

成语结构

  • 若之何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若”、“之”和“何”分别是形容词、连词和代词。这三个字的结合形成了一个问句的结构,用来表达质疑、反问或不满的情绪。

例句

  • 1. 他们的行为太过分了,若之何能够接受?2. 这个决定实在令人费解,若之何能够理解?3. 我们已经尽力了,若之何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若之何”与“怎么办”、“如何能够接受”等类似的短语进行联想记忆。此外,可以将其与类似的表达不满或质疑的成语进行对比,如“岂有此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若之何是汉语中常用的成语之一,了解和掌握更多类似的成语可以帮助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一些相关的成语包括“岂有此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如何是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们每天要写这么多作业,若之何能够完成?2. 初中生:这个考试的题目太难了,若之何能够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我们的学校规定这么多禁止事项,若之何能够自由发展?4. 大学生:这个实习岗位的工作压力太大了,若之何能够平衡学业和工作?5. 成年人:政府的政策制定太不合理了,若之何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

拆字解意

若之何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