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逆虏在词典中的解释

逆虏

拼音nì lǔ

注音ㄋㄧˋ ㄌ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对叛逆者的蔑称。《后汉书·朱浮传》:“从围城而不救,放逆虏而不讨,臣诚惑之。”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 康成 之里,逆虏望拜; 林宗 之庭,莫不卑肃。” 宋 陆游 《送王景文》诗:“逆虏犹遗种,皇天夺老臣。”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赵鑑 、 邓璋 ﹞以 土鲁番 书闻,且言逆虏所求不可允。”

基本含义

  • 指背叛国家,投降敌人。

详细解释

  • 逆虏是由“逆”和“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逆”表示背叛、违背,而“虏”表示被俘虏的敌人。逆虏的含义是指背叛国家,投降敌人,是对叛徒的贬义称呼。

使用场景

  • 逆虏常用于形容背叛国家、投靠敌人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出卖国家利益、背叛国家的人。在正式场合或者正式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

故事起源

  • 逆虏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事件。据说在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范文正的将军,他因为背叛宋朝,投降了辽国,成为了逆虏。这个故事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背叛国家的人。

成语结构

  • 逆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曾经是我们的同事,没想到竟然变成了逆虏。2. 这些逆虏背叛了国家,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背叛了自己的国家,投降了敌人,变成了逆虏的形象,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逆虏事件,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背叛、叛徒相关的成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偷偷告诉老师我们的考试答案,他是个逆虏!2. 初中生:这个演员曾经是我们的偶像,没想到他却因为追求利益而成为了逆虏。

3. 高中生

  • 历史课上老师讲了很多关于逆虏的故事,让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

拆字解意

逆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