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放火在词典中的解释
fànghuǒ

放火

拼音fàng huǒ

注音ㄈㄤˋ ㄏㄨㄛ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放火 fànghuǒ
    (1) [set fire to]∶引火焚烧房屋等
    (2) [create disturbances]∶比喻煽动或发动骚乱事件

近义词

  • 纵火

英文翻译

  • 1.(引火烧毁房屋等) set fire to; set on fire; commit arson
    2.(煽动) create disturbances

详细解释

  • (1).引火焚烧。《周礼·夏官·罗氏》“蜡则作罗襦” 汉 郑玄 注:“《王制》曰:‘昆虫已蛰,可以火田。’今俗放火张罗,其遗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将至 吴 ,密勑左右,令入 閶门 放火以示威。”《西游记》第十六回:“只见那众僧们搬柴运草,已围住禪堂放火哩。”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章:“那晚火烧山,有人看见他从山上跑下来,不知是不是他放火的。”
    (2).放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参见“ 放灯 ”。
    (3).比喻煽动或发动骚乱事件。 毛泽东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反共是 日 汪 的主要目的……这样,他们就利用国民党内部的顽固派,到处放火。”

基本含义

  • 指故意纵火或引火烧毁他人财物。

详细解释

  • 放火是一个形象化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故意纵火或引火烧毁他人财物的行为。这个成语比喻人进行破坏、伤害他人的行为,具有负面的含义。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恶意破坏、报复或犯罪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故意破坏他人的财物、名誉或人际关系等。例如,当我们听到有人烧毁了别人的房屋或车辆时,可以说他“放火”。

故事起源

  • 关于“放火”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中国古代的火灾和纵火行为有关。在古代,火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灾害,纵火行为被视为一种极其恶劣的犯罪行为。因此,人们用“放火”来形容破坏、伤害他人的行为。

成语结构

  • 放火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动词“放”和名词“火”。动词“放”表示放置、释放的意思,名词“火”表示火焰。放火的意思是将火放出来,引申为纵火、破坏的意思。

例句

  • 1. 他居然放火烧了我的书房,太恶劣了!2. 这个小偷放火烧了整个商店,抢劫了很多财物。3. 他们放火烧了村里的粮库,导致所有粮食都被烧毁了。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放火”的技巧,可以通过联想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故意放火烧毁他人财物的场景,将这个画面牢记在脑海中,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放火是一个具有负面含义的成语,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守法律,不进行破坏、伤害他人的行为。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财物和安全,避免成为别人放火的目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放火烧了我新买的玩具,我很生气。2. 初中生:这个小偷放火烧了邻居家的房子,被警察抓住了。3. 高中生:他为了报复,放火烧了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被判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