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回潮流
拼音hǎi guī huí cháo li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海归回潮流是指海外留学人员面对国内日益完善的政治和市场环境而回国发展的现象。
因素
一是现在来去自由,回国服务已不限于人的回归,可以人不回来“才”回来;
二是国内,特别是国内沿海,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
三是国内的机会和经济政治环境又有了很大的改善;
回流趋势
2010年出国人数是28.3万,回国人数是12万人,2009年出国人数是23万人,回国人数是8万人,2008年出国人数是18万人,回国人数是6万人。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人员有相当部分是由单位公派出的,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校领域,回国也主要是集中在这些领域。但随著90年代后期出国留学已市场化,并受中国入世的影响,这一时期大量出国学习的是工商管理、经济、法律、金融、财务、电脑和其他科教领域。由于这部分人很多都没有原单位,有的甚至是一毕业就出国,因此,这些人的回国将没有原单位可回,而是会适应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转型市场经济,大量地加入到回国创业和就业的各个领域中来,充实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力量。留学人员自主回国创业并投身高新技术产业、经贸、金融、管理、中介服务等非传统教学科研领域,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增长的空间。
“海归”现在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但是实际上在珠三角和长三角。
随著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随著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落实,“海归”在这些地区的成功创业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也有“海归”不少去了哈尔滨、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内陆城市。中国“海归”主要是集中在中国的几十万家三资和外资企业中,但随着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国际化将会加快“海归”同这些企业的结合。“海归”在外资企业里扎堆成群的现象将会出现改变,中国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将为“海归”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海归”群体在国外学习生活多年,亲身感受和体会了国外各级政府的运作与效率,如果将“海归”群体有志从政的人员吸纳到各级政府中来,吸纳到政协人大中来,将有利于中国各级政府更新观念、创新管理,同时增强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与此同时,对“海归”人才的重用将带动国内本土人才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国际化。
在构建中华民族未来蓝图时,决策层大胆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和成功之处。决策层这种前所未有的开放胆识和胸襟,为“海归”精英回国从政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机遇。
基本含义
- 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数量迅速增加的现象。
详细解释
- 海归指的是在海外留学或工作后返回自己的国家。回潮流表示人员的迅速增加。海归回潮流形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数量急剧上升的现象。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海外留学生群体返国就业或创业的大规模现象,也可用于描述某个行业或领域由于海归人才的回流而出现的快速发展。
故事起源
- 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留学生回国,他们带回了世界各地的知识和技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例句
- 1.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归回潮流在中国各地都十分明显。2. 这个行业由于海归回潮流的加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海归回潮流”类比为海水退潮后又回来的潮水,形象地表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数量的迅速增加。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数量、就业情况以及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等相关信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说,最近海归回潮流,我们国家的发展会更快。2. 初中生:我想将来出国留学,然后成为一名海归,回来为祖国做贡献。3. 高中生:听说最近这个行业的海归回潮流,我要好好学习,争取成为其中的一员。4. 大学生:我正在准备留学申请,希望能成为一名海归,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5. 成年人:我公司最近招聘了一批海归人才,希望他们的回潮流能够推动我们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