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猱玃在词典中的解释
náojué

猱玃

拼音náo jué

注音ㄣㄠˊ ㄐㄩㄝ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泛指猿猴。 唐 杜甫 《瞿塘两崖》诗:“猱玃鬚髯古,蛟龙窟宅尊。”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重取正衣冠,宠裹山猱玃。”

基本含义

  • 指虚伪、假装的样子,形容人表面上虚伪而心怀不轨。

详细解释

  • 猱玃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猱指的是一种猴子,玃指的是虚伪、假装的样子。猱玃形容人表面上装出一副善良、正直的样子,实际上心怀不轨,行为虚伪。

使用场景

  • 猱玃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装出一副善良、正直的样子,但实际上心怀不轨,行为虚伪的人。在社交场合、工作环境或者人际关系中,当遇到这样的人时,可以使用猱玃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故事起源

  • 猱玃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猴子捞月》。故事中,猴子看到月亮的倒影在水中,以为是真的月亮,便伸手去捞。然而,无论猴子如何努力,月亮的倒影始终无法捞到手中。这个故事寓意着虚伪的人表面上装出一副善良、正直的样子,实际上却无法达到真正的目标。

成语结构

  • 猱玃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猱指的是一种猴子,玃指的是虚伪、假装的样子。

例句

  • 1. 他表面上一副正直的样子,实际上却心怀不轨,真是个猱玃。2. 她总是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但实际上是个猱玃,不能相信她的话。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猱玃的形象与猴子捞月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一个猴子装出善良、正直的样子,但实际上却无法达到真正的目标。通过与故事的联系,可以更容易记住猱玃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虚伪、假装相关的成语,如“伪善”、“虚伪”等,可以帮助扩展对猱玃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表面上对同学很友好,但实际上是个猱玃,经常捉弄别人。2. 初中生:她装出一副善良、正直的样子,但实际上是个猱玃,经常说谎。3. 高中生:他在班级里装出一副正直的样子,但实际上是个猱玃,经常搞小动作。4. 大学生:她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但实际上是个猱玃,经常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拆字解意

猱玃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