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謇
拼音gāng jiǎn
注音ㄍㄤ ㄐ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刚蹇 ”。刚直。《三国志·魏志·桓阶传》:“ 毛玠 、 徐奕 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 丁仪 所不善。”《北史·李谔传》:“ 諤 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之志。”《隋书·梁毗传》:“ 毗 性刚謇,颇有学涉。”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 盛文肃 公正刚蹇,絶无它肠,而性微狷急。”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直截了当,坦率无欺。
详细解释
- 刚謇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刚指坚强、直截了当,謇指直言不讳、坦率无欺。刚謇形容一个人说话直截了当,坦率无欺,不拐弯抹角,不讲虚伪,言辞坚决而直接。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刚謇来形容一个人直言不讳、坦率无欺的性格特点。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故事起源
- 刚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一诗中:“鹿鸣于野,鸣声哕哕。刚謇尽矣,言盈而溢。”通过这首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刚謇在古代就已经有了使用。
成语结构
- 刚謇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词。
例句
- 1. 他的言辞刚謇,毫不客气地指出了问题所在。2. 她是一个刚謇的人,总是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刚謇的发音与“刚见”进行联想,刚见即为直接看到,与刚謇的直言不讳的含义相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刚正不阿”、“刚愎自用”等,加深对于直截了当、坦率无欺等性格特点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刚謇的同学一起玩,因为他们总是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老师问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刚謇地回答了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面试官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我刚謇地告诉他我对这个领域的热爱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