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纳石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

纳石

拼音nà shí

注音ㄣㄚˋ ㄕ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茶名。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四二:“毡房纳石茶添火,有女褰裳拾粪归。” 陈衍 注:“纳石, 韃靼 茶。”

基本含义

  • 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虚心向他人学习。

详细解释

  • 纳石来源于《魏书·杜预传》:“杜预于东阿见石崇,石崇问曰:‘天下之事,君独不知邪?’预曰:‘知之。’崇曰:‘何以知之?’预曰:‘纳谏之士,不可不知也。’”意为纳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他人学习。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表达对他人意见和建议的接受态度,也可用于表达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心态。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魏晋时期,杜预是东晋朝的官员,而石崇是当时的权臣,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次对话,杜预用“纳谏之士”来回答石崇的质问,表达了自己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总是纳石,不断提高自己。2. 领导能够纳石,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3. 学习要虚心纳石,才能不断进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纳石”与“接受意见和建议”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学习态度相关的成语,如“虚心使人进步”、“博学多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明是一个善于纳石的孩子,老师说什么他都能听进去。2. 小学生:作为班长,我要纳石,听取大家的意见,帮助班级变得更好。3. 中学生:考试前,我要纳石,向同学请教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4. 大学生:大学是一个纳石的阶段,我们要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拆字解意

纳石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