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败
拼音shí bài
注音ㄕㄧˊ ㄅ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蛀蚀败坏。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腐旧蚀败的根里,突然挺生新脆鲜绿的嫩芽。”
基本含义
- 指败北、失败。
详细解释
- 蚀败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蚀指腐蚀、侵蚀,败指失利、失败。蚀败表示在竞争、斗争或争论中被对手击败或战胜。
使用场景
- 蚀败多用于形容竞争、比赛、战争等方面的失败。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团体在某项竞争中失利,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观点、理论或计划的失败。
故事起源
- 蚀败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一年》中,原文是“蚀败于彼”。《左传》是西周时期的一部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在这个故事中,鲁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受到叔父的排挤,被迫逃亡到了晋国。后来,重耳在晋国立下了大功,被晋国封为卿大夫。鲁国的政敌得知重耳在晋国立功后,感到非常恼火和嫉妒,于是派人到晋国诬告重耳。晋国的国君听信了诬告,决定将重耳送回鲁国。重耳得知后,非常担心自己会被送回鲁国,于是决定逃跑。他在逃跑的过程中,遇到了晋国的守卫,守卫问他是谁,他回答:“我是重耳,鲁国的公子。”守卫听到他的回答,非常震惊,因为重耳是晋国的功臣,他不敢相信重耳会落到如此境地。于是,守卫帮助重耳逃脱,并送他到了安全的地方。这个故事中的“蚀败于彼”一词,形象地描述了重耳被政敌击败的情景。
成语结构
- 蚀败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蚀和动词败组成。其中,蚀是动词,表示腐蚀、侵蚀;败也是动词,表示失利、失败。
例句
- 1. 他在这场比赛中蚀败了所有的对手。2. 这个计划经过多次修改后,最终蚀败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军队在战斗中被敌人不断侵蚀,最终失败的情景,把这个形象与蚀败这个成语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蚀败相关的成语,如腐败、败北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失败相关的成语,如失利、落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考试中蚀败了所有的同学,没有考到好成绩。初中生:我们的篮球队在比赛中蚀败了对手,没有拿到冠军。高中生:这次演讲比赛,他的发言很失误,蚀败了他的形象。大学生:这个项目的竞争很激烈,我们公司最终蚀败了其他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