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宅
拼音sān zhái
注音ㄙㄢ ㄓ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指上古时常伯、常任、準人三种官职。《书·立政》:“宅乃事,宅乃牧,宅乃準,兹惟后矣。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职官·三宅》:“宅乃事,常任;宅乃牧,常伯;宅乃準,準人。”
基本含义
- 指三个住所或居所,也可指三个宅院。
详细解释
- 三宅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三”和“宅”两个字组成。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三个住所或居所,也可指三个宅院。在古代,三宅通常表示一个人的家庭富裕和地位高贵。
使用场景
- 三宅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家境富裕,拥有三个宅院或住所。它常常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用来描绘贵族或富人的生活。在现代汉语中,三宅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家境富裕,拥有多个房产或住所。
故事起源
- 三宅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刘敬传》中。故事讲述了刘敬是汉朝时期的一个贵族,他有三个宅院,每个宅院都非常豪华。这个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成为形容贵族家境富裕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三宅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家三宅,每个宅院都有花园和游泳池。2. 这个富商拥有三宅,是城里最有钱的人之一。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宅”这个成语与“富贵”、“豪华”等词语联系起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它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财富和地位相关的成语,如“富可敌国”、“富贵荣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爷爷家有三宅,我每次去都可以玩很多游戏。2. 初中生:他的家境非常富裕,拥有三宅,每个宅院都有自己的游泳池。3. 高中生:这个富商的三宅遍布城市的不同地区,是他成功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