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辱居士
拼音nài rǔ jū shì
注音ㄣㄞˋ ㄖㄨˇ ㄐㄨ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唐 司空图 的自号。 图 隐居 中条山 王官谷 ,作亭名 休休 ,作文以见志曰:“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又少也墯,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 耐辱居士 ,作《耐辱居士歌》:“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若曰:‘尔何能?’答云:‘耐辱莫。’”事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基本含义
- 指能够忍受耐受耻辱、屈辱的人。
详细解释
- 耐辱居士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能够忍受耻辱、屈辱的人。这个成语中的“耐辱”意味着忍受屈辱,而“居士”指的是住在庙宇或寺庙中的人,常常是修行者或僧侣。因此,“耐辱居士”可以理解为那些能够在面对屈辱时保持镇定、沉着、不受外界干扰的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遭受侮辱或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不受干扰的人。可以用来表扬那些能够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坚强的人,也可以用来鼓励自己或他人在面对挫折时保持信心和勇气。
故事起源
- 关于“耐辱居士”的故事并不多见,但这个成语的意义与佛教修行者的境界有关。在佛教中,修行者常常要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包括耐受屈辱。因此,“耐辱居士”这个成语也可以理解为佛教修行者在修行中的境界和要求。
成语结构
- 耐辱居士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耐”表示忍耐、忍受,“辱”表示耻辱、屈辱,“居士”表示住在庙宇或寺庙中的人。
例句
- 1. 他是一个真正的耐辱居士,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保持乐观和坚强。2. 在面对挫折时,我们需要像耐辱居士一样保持镇定和冷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修行者住在一个寺庙中,他面对各种困难和耻辱,但他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强,成为一个真正的耐辱居士。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佛教修行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佛教修行者和佛教文化的知识。也可以学习其他形容忍耐和坚强的成语,如“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耐辱居士,即使被同学欺负也能够保持镇定和乐观。2. 初中生:在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像耐辱居士一样坚强和勇敢。3. 高中生:成为一个耐辱居士需要修炼自己的心态和意志力,不被外界干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