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衞
拼音mén wèi
注音
繁体門衞
基本解释
守门的警卫。《汉书·王莽传上》:“虎賁为门衞,当出入者傅籍。”《南史·萧摩诃传》:“ 陈 军尽溃,死者五千人。诸门衞皆走。”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即分配奴隶担当门卫。”
基本含义
- 门卫、门房,指守卫门户的人。
详细解释
- 成语“门衞”源自古代官府、寺庙等机构门前的守卫人员。他们负责看守门户,维护秩序,以及控制出入。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值得信赖、严守岗位、忠诚尽责。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守卫岗位的人员,或者指责某人不够尽职尽责。
故事起源
- 据说,“门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有一个叫杨宪的人,他非常勤奋尽责,一直守卫着城门,不曾间断。有一天,杨宪突然生病了,但他仍然坚持守卫城门,直到最后一刻才离开。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就用“门衞”来形容守卫岗位的人。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门”和“衞”。
例句
- 1. 他一直守卫着这个公司的大门,真是个忠实的门衞。2. 这个图书馆的门衞非常严格,不允许任何人擅自进入。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门衞”联想成一个守卫着门户的人,形象地表达了成语的含义。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守卫着大门的人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门衞相关的成语,如“门可罗雀”、“门当户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门衞叔叔每天都守卫着学校的门,保护我们的安全。2. 初中生:这个小区的门衞很严格,不让陌生人进入。3. 高中生:他一直守卫着篮球队的门,是个忠诚的门衞。4. 大学生:我每天都要经过校门,看到门衞叔叔都会打个招呼。5. 成人:在这个工地上,门衞负责管理出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