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廨田
拼音gōng xiè tián
注音ㄍㄨㄙ ㄒㄧㄝ ˋ ㄊ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隋 唐 时期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补充办公经费的公田。 隋文帝 开皇 九年(公元589年),诏给外官公廨田,为公廨田名称之始。 唐 制内外各官署均依照等级高低,分别给予公廨田。在京官署公廨田自二十六顷至二顷,在外诸州公廨田自四十顷至一顷。官吏解职,移交后任。公廨田租给农民耕种,苛收地租。 唐 以后无给公廨田的记录。
基本含义
- 指官员占用的田地,也比喻官员侵占百姓财产的行为。
详细解释
- 公廨田是由“公”、“廨”、“田”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公”指的是官员,“廨”指的是官府,“田”指的是田地。这个成语最初是指官员占用官府的田地,后来引申为官员侵占百姓财产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官员滥用职权、侵占百姓财产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腐败官员、贪污官员等不良行为。
故事起源
- 公廨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在古代,官员担任官职时,会享有一定的特权,包括占用官府的田地。有些官员滥用职权,将官府的田地据为己有,不顾百姓的利益。这种行为被人们称为公廨田,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批评官员侵占财产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公廨田是一个四字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这位官员被指控侵占了大量的公廨田。2. 这个案件揭露了官员侵占公廨田的丑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坐在自己的官府里,占用着属于百姓的田地,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贪官污吏”、“腐败无能”等,了解更多关于官员腐败的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官员应该保护好公共资源,不应该占用公廨田。2. 初中生:我们应该加强监督,防止官员滥用职权,侵占百姓的公廨田。3. 高中生:公廨田是官员腐败的象征,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