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矫首在词典中的解释
jiǎoshǒu

矫首

拼音jiǎo shǒu

注音ㄐㄧㄠˇ ㄕ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昂首;抬头。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穷秋立 日观 ,矫首望八荒。” 金 元好问 《出京》诗:“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清 金农 《寄丁敬》诗:“何年共幽览,矫首海鸥群。”
    (2).昂昂然自得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至於駑蹇矫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彼已尸禄,邦国殄瘁。” 宋 范仲淹 《祭蔡侍郎文》:“初矫首於王庭,冠天下之英雄。”《明史·李植江东之等传赞》:“ 李植 、 江东之 诸人,风节自许,矫首抗俗,意气横厉,抵排羣枉。”

基本含义

  • 矫正颈项,形容人的态度高傲自大。

详细解释

  • 矫首是由“矫”和“首”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矫”意为矫正、纠正,“首”指颈项。矫首形容人的态度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肯低头接受批评或改正错误。

使用场景

  • 矫首常用于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接受他人意见或反对意见的人。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虚心学习、不愿改正错误的人,也可以用来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自负和自以为是。

故事起源

  • 矫首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名叫赵盾的人,他在晋国的官府中任职。有一天,他在官府中犯了错误,但他却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还狡辩起来。他的上级看不下去了,就对他说:“你犯了错误,却还矫首自傲,难道你以为自己是天子吗?”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为了形容人自以为是、不肯承认错误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矫首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矫”和名词“首”组成。

例句

  • 1. 他一直矫首自傲,从不肯听取他人的建议。2. 这个人总是矫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矫正颈项,昂首挺胸地走着,表现出高傲自大的态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矫首相关的成语,如矫情、矫情造作等,来扩大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考试得了全班第一,一副矫首的样子。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输了,却还矫首地说自己是最好的。3. 高中生:他成绩好,但总是矫首自傲,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

拆字解意

矫首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