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方言>粤语中为什么称父亲为老豆?

粤语中为什么称父亲为老豆?

收录日期:2025-08-07 10:28:49  热度:7℃

老豆”是广东人称自己父亲的习惯口头用语,甚至当面也这样称呼,如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父亲,习惯说“这是我老豆”。不明就里的人一听称自己父亲为老什么,似乎有些不大尊重,不大有礼,其实不然。

要知道“老豆”可不是“老头”,“老豆”应是“老窦”。这是引用了五代人窦禹钧教子有方,后来五子登科的故事,以表示对父亲极端尊崇。翻阅旧《三字经》,里面有这么一段“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据说,窦燕山,姓窦名禹钧,燕山是他的出生地,官居右谏大夫。窦禹钧操守清廉,当仁不让。建义塾,请名儒以教贫士,尤其教子有方,五子(长仪、次俨、三侃、四诵、五僖)经他细心教养,皆出仕成名,号为窦氏“五龙”。明清以后,《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必读的教材问世,自此,书中的典故脍炙人口,广泛流传。

于是窦燕山成为世人景仰的“模范父亲”,人们往往把教子有方的“父亲”喻为“老窦”。

由于粤语方言的“豆”与“窦”同音,遂“老豆”被作为对父亲的尊称。

港人称父亲“老豆”源自《三字经》

香港回归祖国后.内地与香港的交往交流更加频繁、广泛。因此.了解和应用香港的称谓风习很有必要。用粤港俗谚说,就是”人入乡随俗,船进港随湾。”香港是中文及英文都通用的地方,香港因毗邻广东.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习惯使用粤语,所以,在称呼时既有地方习惯,又夹杂有英语的音译。香港同胞对陌生人男士一般称“先生”,女士称“小姐”、“太太”,中年妇女称为“小姐”也无妨。年纪大的下层市民称“师奶”、“阿婶”更显亲切。在非正规场合,对中年以上的男人可称“阿叔”、“阿伯”,对年轻男女可称“哥哥”、“姐姐”。对男性来说,称“兄”的频率很高,甚至年纪大的称年龄小的也喜欢以“兄”称呼。香港同胞除极相熟外.不宜在姓氏前冠以”老”字,一般相熟男人亦可称“老友”、”老细”(不宜发子女士之口)。但“工友”、“大姐”、“姑娘”一类称呼已不合时宜。对于注重图吉利、讨口彩的香港同胞来说,有的称谓是大有禁忌的.香港的中老年女性就忌称“伯母”。说是“伯母”与“百无”谐音。百无意味着一无所有,是穷光蛋。无论做生意的人或是普通家庭妇女,都忌讳这种称呼,而称之“伯娘”就显得亲切多了。

香港同胞虽然生活接近西方化,比较开放,但他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习惯还保留着一些古老传统的忌讳,如果不熟悉他们的习惯,在人际交往中恐怕会发生不快。内地群众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时,往往会说”这是我爱人”。但对香港同胞来说,这个称谓是说不得的,“爱人”的称呼在英语中是指”情人”,俗为“相好的”。据说,不少到祖国内地探亲旅游的香港同胞,听到内地许许多多的老夫老妻互称对方为“爱人”,有的大惑不解,有的失声而笑,有的心里自问“难道这么多老人都在谈情说爱吗?”原来,在香港只有恋爱的男女才互称“爱人”,而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和别人相识时,一般说“他是我的先生”,”她是我的太太”,称别人的丈夫和妻子时,也是“你的先生”、“你的太大”。

香港的语言、称谓并非只有崇尚洋文的趋向,它对中国古文化的营养,也是竭力吸收的。譬如.香港同胞称父亲作“老豆”就是一例。“老豆”,是广东人称自己父亲的习惯口头用语,甚至当面也这样称呼,如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父亲,习惯说“这是我的老豆”。不明就里的人一听称自己父亲为老什么,似乎有些不大尊敬.不大有礼,其实不然。要知道“老豆”可不是”老头”,”老豆”应是“老窦”。这是引用了“五代”人窦禹钧教子有方,后来五子登科的故事,以表示对父亲极端尊崇。翻阅旧《三字经》,里面有这么一段三字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据释,窦燕山,姓窦名禹钧,燕山是他的出生地,官居右谏议大夫。窦禹钧操守清廉,当仁不让。建义塾,请名儒以教贫士,尤其教子有方,五子(长仪、次俨、三侃、四俑、五僖)经他悉心教养,皆出仕成名,号为窦氏”五龙”。明清以后,《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必读的教材问世。自此,书中的典故脍炙人口,广泛流传。于是,窦燕山成为世人景仰的”模范父亲”,人们往往把教子有方的“父亲”喻为“老窦”。由于粤方言的“豆”与“窦”同音,故此“老豆”遂被作为对父亲的尊称。

在香港,人们对政府机关公务员、警察等习称“阿sir”,女性称“mlss”、“madam”。小商店站柜台的称“老细”、“事头“、“事头婆“。工人、艺匠、服务匠等称“师傅“。男侍应、售货员可称“伙计”,但不如“老友”好。女侍应仍称“小姐”。香港对职衔称谓“某经理”、“董事”者很少见。多数称“某先生”,介绍时则说“这是(职衔)某先生”。惟对在教育界任职的人士则以职衔相称.如称之“某校长“、”某主任”以示尊重。对上司或官员常称“某slr“,如果你称之为“同志”那恐怕就让对方感到好笑了。也许你会产生疑问“同志”的意思不是泛指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吗,再说内地使用频率较高的称谓也是“同志”。可在香港,“同志”这一称呼不但很不吃香,而且说不定还会引出麻烦来。香港同胞习惯把“同志“视之为同性恋者,于是乎就有“男同志“、“女同志”之称,也就是男同性恋者或女同性恋者的别称。而在几个年前,香港有一个流传于江湖圈的称呼“老同志”(简称“老同”),却是指一般吸毒的人士。后来,又被称为“道友”。

由此可见,在内地的尊称或习惯称呼,到香港不一定行得通。但是我想,随着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人事频繁交际往来.以及历史的前进.差异的磨合,彼此的称呼一定会不断得到理解,甚至相互引用。

这篇有关于粤语中为什么称父亲为老豆?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

猜你喜欢

  • 天津俗语

    二把刀 (形容技术水平不高)二皮脸 (形容不知道害羞的人)翻儿了 (形容因生气而翻脸)匪 (形容穿着打扮过分前卫叛逆)废物鸡 (形容太笨拙办不成事)符神儿 (形容事物恰好正合适)服软儿 (形容认输或认错)隔色 (形容人的言行特殊另类)跟手儿

  • 泰州话六级考试

    单选题:1.跟啊在”意思是(5分)A.今天 B.明天 C.后天 D.昨天2.么啊(第2声)在”意思是(5分)A.今天 B.明天 C.后天 D.昨天3.差(第2声)啊(第2声)在”(5分)A.今天 B.明天

  • 苏南方言情书

    亲爱的娃:你格晓得,老早拖着U”形鼻涕的偶赶咱老嫩点潇洒类,偶赶兹格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格成况县你表达偶对你格爱意,虽员我打字封信格成况碍面月黑风高,但你表怕撒得,因为偶血格前步寺真心O。你格晓得,前几天偶郁闷了,你帮宁O走配起对

  • 苏北先生问路

    有一苏北先生是秃顶,到苏州来玩,问路人:“不是塔(北寺塔)在啦块(哪里)啊”?恰好路人是无锡人,随口答道:“崴奏(转弯)。”苏北先生听不懂,又问一妇人,妇人是个常熟人,答道:“奈到北寺塔?油――来(远了),奈要走是脚崴崴里叟――来(

  • 把冰箱当成洗手间

    半雅时乞,有个呷醉哒酒的男宁嘠,起身上茅屎屋里漑手,回来之后呢,急嗖嗖地把他堂客搞起醒来,港:喂,你醒吓子咯,我呢屋里闹鬼哒!”堂客晓得他昨呢雅哈子呷醉哒酒,就港:你莫耍佨哒呐。”嘓个男宁嘠港:是真的呐!你听我港咯,

  • 一句话方言江苏镇江话版

    江苏镇江话:“今各偶就灯得个快了,泥pong偶四四看奈,表看泥长得接棍,跟偶玩嘎三,当心偶业砖头*不死泥个小瘪三!” 江苏镇江话第2版:“更早偶休站个块哩,泥狗动偶死死扣,费奥扣泥块豆大,比急乐偶哲接努块砖头震泥头让!” 这篇有关于一句话

  • 天津话的考题

    80分---92分:天津出生的本地人60分--80分;天津家属60分以下:外省人士1、曳!(ye一声)何?!A、你好!B、开心!C、难过!D、讥讽,嘲笑。2、顺(二声)孩子A、好孩子B、坏孩子C、丑孩子D、招人讨厌的孩子3、噎嗝A、打嗝B、

  • 北风与太阳比本领

    有一回啊,北风海太阳勒高争论,嗲人个本事大。就勒讲个辰光末,来着一个波路个人,身酿末穿着一件厚棉袄。他家两个人就商量好说:嗲人能先叫够个波路个人脱落他个棉袄,就算嗲人个本事大。” 感着 末,北风就用得买买大个力气吹,嗲人晓得他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