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栾书生平简介 他的结局如何?

栾书生平简介 他的结局如何?

收录日期:2025-08-08 00:28:42  热度:9℃

栾书,姬姓,栾氏,名书,人们将其称为栾伯,即栾武子。栾书的爷爷栾枝是晋文公时期的大臣,父亲栾盾也是晋国六卿之一。所以,在公元前597年,栾书开始进入晋国朝堂的时候,担任了下军佐的职位,也是六卿之一。

栾书步入朝堂,面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晋国和楚国之间的战事,当时郑国派来使者,请求晋国出兵相助。晋国发兵了,这次中军元帅是荀林父,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晋军抵达了邻国的时候,探子来报,说是郑国已经投降于楚,但是郑国居然又派来了使者,且极力劝说晋军和楚军大战,承诺郑国会在晋楚大战的时候帮助晋国。栾书虽然只是一个下军佐,但是他很快就分析出了这场战争对晋国的不利之处,于是劝说荀林父退兵。栾书指出了两点,第一点是楚庄王亲自领兵,楚国这些年的发展丝毫不逊于晋国,且隐隐有赶超之势。第二点就是郑国的态度,虽然郑国对晋国保证了,他会站在晋国这一方,但是郑国就是想要看看到底哪一国更强,他才好选择依靠哪一方,包藏祸心啊!后来,荀林父不得已出兵渡过黄河,还是和楚军大战了一场,结果失败而归,狼狈不已。

公元前589年,栾书从下军佐升任到下军将,参与了晋齐两国的鞍之战,且取得了胜利。公元前587年,执政大臣郤克去世了,他破格提拔了下军将栾书为正卿,位于众卿之首,栾书可以说是捡到了一个大馅儿饼。从栾书掌管执政大权开始,栾氏就开始迅速膨胀。

刚刚掌权的栾书,一心想要复兴晋国霸业,想着要在朝堂上大干一场,晋国在此后的很多年,重新和楚国争霸。栾书听从手下的谏言,还任用贤才,知人善用。他知道,自己能够坐上正卿的位置,靠的仅仅是郤克的一个命令,很多人并不服从他。但是,栾书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想要发展晋国,就要暂时缓和晋国国内的六卿争斗的问题。晋国的几大氏族中,栾书首先就拉拢了荀首、范燮、韩厥三人,别小看了这一招,这三个人被栾书控制了以后,其余的几个氏族也就相当于是被拉拢了。要知道,栾书曾经是郤氏的党羽,亲近郤氏,就代表了栾氏和郤氏的态度;荀首和中行氏的荀庚是叔侄关系,两家本是一家,利益关系就更加密切了;范燮和士氏属于同宗,控制了范氏,士氏也就能够掌控;另外,韩厥韩氏一族向来和赵氏亲近,虽然赵氏反对栾枝,有了韩厥从中调和,两者之间的关系稍有缓和。

公元前585年,楚国攻打郑国,栾书带兵援助郑国。公元前574年,秦恒公不顾和晋国的令狐盟约,挑拨狄人和楚国来攻打晋国,于是栾书发兵攻打秦国,在麻隧大败秦军。晋厉公时期,郑国被楚国逼迫,叛晋附楚,晋朝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应该要攻打郑国,挽回晋国的面子,一种认为不应该攻郑,这只会助长晋厉公的暴躁脾性。执政大臣栾书认为,自己执政以来的首个目标就是使晋国恢复霸业,他决不能在他担任正卿的时候,晋国失去霸主地位,所以他坚决攻郑。

晋国要攻打郑国了,郑国找来了他的老大哥楚国,于是晋国和楚国发生了鄢陵之战。对于这场战役,栾书主张固守后再出战,但是郤至却主张速战速决,最终晋厉公采纳了郤至的策略,这让栾书大为不爽。战役结束以后,栾书便处处针对郤至,栾氏和郤氏的友好关系也破裂了。栾书诬陷郤至欲立新君,晋厉公于是派胥童杀掉了郤至。可是,胥童同时挟持了栾书和中行氏,想要一举拿下执政大权。晋厉公阻止了胥童,栾书官复原职,但是栾书大势已去,只好联合其他六卿杀掉了晋厉公和胥童,拥立了公子周,是为晋悼公。但是晋悼公继位以后不久,栾书就从政坛上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猜你喜欢

  • 元世祖重用读书人

    元世祖朱棣在明朝时期被公认为一位英明而睿智的皇帝。他对于治理国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远见,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对于读书人的重用。正是通过重用这些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元世祖在他的统治下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元世祖知道,只有通过培养和使用有才华

  • 宋江方腊起义

    宋江方腊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之一,发生在12世纪的宋朝。这次起义由两位农民领袖宋江和方腊领导,他们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反抗压迫和剥削,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鲜活而激动人心的篇章。当时的宋朝社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加上税收沉重的负担

  • 狄青假面战敌军

    狄青是一个年轻而勇敢的战士,他在过去的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们的军队正面临着一个强大而神秘的敌人,他们的真正目的无人知晓。军队的指挥官决定派遣狄青进行一次秘密的侦察任务,以获取关于敌军意图的信息。狄青穿上了一套特制的假面,伪装成

  • 元昊反宋建西夏

    元昊反宋建西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各个地方的军阀割据,战乱频繁。而在这个时期,北方出现了一个有着强大实力的国家——西夏。西夏的建立者是一个名叫李元昊的人,他出身贵族,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在陕北一带拥有庞大的部族

  • 勾践卧薪尝胆

    勾践卧薪尝胆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故事。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勾践被越国侵略,吴国节节败退,最终被迫割去一块大片土地。为了报仇,勾践决定不断磨砺自己,以便有一天能够重新夺回失地。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代,各个国家争名夺利、互

  • 欧阳修提倡新文风

    在中国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生于公元1007年,逝世于1072年,是北宋时期文学藻风的代表人物之一。欧阳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有远见的改革者。欧阳修的一项重大贡献是他提倡新文风,对当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忧愁和挑战。有些人可能只关注个人的忧虑,而另一些人则对整个世界的问题感到担心。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代,仍然有许多人能够关注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并且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先天下之忧而忧

  • “全忠”不忠

    全忠任职于一个大公司,他是该公司的销售总监。外表看上去,他是一位正直与忠诚的员工,受到了上级的极高评价。然而,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真正忠诚的人。全忠的忠诚只存在于表面。在办公室里,他总是和同事和蔼可亲,乐于助人。每次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