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孔子为野合的铁证

孔子为野合的铁证

收录日期:2025-08-08 00:53:30  热度:9℃

说说孔子的身世。

根据《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商朝灭亡之后,商纣王的哥哥微子被周武王封在宋国,孔父嘉就是微子的后代,到春秋初期,宋国内讧,司马孔父嘉被杀,儿子逃奔鲁国。孔父嘉的后代叔梁纥是鲁国有名的大力士,不过到他这一辈的时候,已经不是大夫,就是个普通的士,类似于现在的普通公务员,家境一般。后来在以晋国为首的联军攻打宋国富阳的时候,叔梁纥立了大功,因此被封为邹邑大夫。

叔梁纥五十多岁的时候与颜家女子发生一夜情,之后生下孔子。

《史记》中对此有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野合,就是一夜情的意思,就是没有婚姻关系下的男女之间的肉体关系。至于这种一夜情是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是双方自愿还是一方被迫,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也就不做妄断。

有一种说法,也就是《孔子家语》中的说法,也是过往比较普遍被采用的说法,说是叔梁纥因为没有身体健康的儿子,因此向颜家求婚,颜家三女儿颜征在认为叔梁纥是圣人之后,因此主动要求嫁给他,所以就嫁给他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是《孔子家语》在为祖上涂脂抹粉。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颜家地位非常低,在当时属于贱民阶层,用现代话说,连身份证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下,别说叔梁纥这个贵族不可能向她求婚,就算她为孔子生了孩子,也不会获得名分。

为什么说孔子的母亲是贱民身份?这个放在最后说,不过放心,那是铁证。

现在,先来看看颜这个姓氏是一种什么身份。

颜姓在鲁国有两支,一支是鲁国公族,另一支是被鲁国所俘获的邾国人的后代,地位高于野人,但是低于鲁国的士农工商,属于社会底层,孔子的母亲属于后面这个颜姓。后来孔子有好几个学生姓颜,可是他们不是一支,颜回就是孔子母亲这边的颜姓,颜路就是鲁国公族那边的颜姓。

关于孔子的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这两种说法,《史记》中都有记载。

第一种,是因为“祷于尼丘得孔子”。意思是在尼丘这个地方祷告求子,因此生下来就叫孔丘。这个说法,是《孔子家语》中的说法。

第二种,是因为“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说孔子的头顶有下凹,或者说像个山丘,所以叫孔丘。不过对于这个说法,司马迁也有些不大相信,所以用了一个“云”字,意思就是听说。

两种说法,其实都不对。经得起推敲的,是第三种,也就是我说的这一种。

因为孔子的母亲是贱民,因此当他得知肚子里怀了贵族的孩子,她应该是非常高兴的,至少,自己的孩子今后不用再过自己这样的生活了,至少有身份证了。等到孩子生下来,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一来她没有什么文化,二来还想去各有纪念意义的名字,于是就取名孔丘,字仲尼,以此来纪念当初怀上这个孩子的地方:一个小山丘。小山丘,这就是孔子父母当初野合的地方。尼,就是泥,山丘上当然是尼。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孔子在父亲家里生活过,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孔子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也就是跟着母亲。为什么孔子没有能够在父亲家生活?原因可能很多,譬如有可能孔子的父亲根本不承认这是他的儿子;或者孔子的父亲虽然承认了,但是因为他母亲地位低贱,孔子的父亲拒绝他们到自家;还有可能是孔子的父亲身体不好,无力养活他们,因此孔子的母亲宁可自己养大儿子。不管怎么样,孔子从没有在孔家生活过,并且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去世。

随母亲生活的孔子生活十分艰辛,从小就跟随邻里挣钱糊口。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孔子的邻里们只能从事最低贱的社会分工,譬如助祭助丧等等,与死人打交道的时候多。不过孔子正是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体会周礼,并且成为丧葬祭祀礼仪的专家,这为他长大以后精通并且宣扬周礼打下了基础。正是因为地位低贱,为了生活,从小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做,所以孔子才能够“多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样。

孔子并不避讳自己出身低贱的事实,因此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相反,倒是后世的统治者们处处“为圣人讳”,竭力淡化孔子是私生子以及出身低微,境界高下,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下面来说孔子母亲是贱民的铁证。

按《史记》。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讳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母亲死了,出殡的地点在五父之衢。

五父之衢是个什么所在,历来说的说法是曲阜城外某地,其实这又是为圣人讳。当初三桓瓜分公室部队,在鲁僖公的庙门前进行了盟誓,然后去五父之衢诅咒。《左传》中几次提到五父之衢诅,都是去诅咒的。古人盟誓和诅咒是很讲究地点的,特别是鲁国人。既然专门去五父之衢诅咒,说明这是一个凶地,恶鬼出没的所在。不是乱葬岗,就是刑场。而如今孔子将母亲在这里出殡,自然不是刑场这样的地方,因此一定是乱葬岗。

只有贱民,才会葬在乱葬岗。孔子的母亲如果有名分的话,应该葬在孔子的祖坟。

在五父之衢出殡,等到其余的人都走了,孔子悄悄地拉着棺材,偷偷地去了父亲的墓地,将父母合葬了。

猜你喜欢

  • 谋皮计

    一老顺子的儿子改革开放初期,村里有个人叫老顺子,老顺子有个儿子叫小顺子。小顺子读书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十六七岁了,小学还没毕业。不过老顺子不急,反而开导小顺子说:公社里有个主任,小时候鼻涕趿拉的,三个字认不全,他爹逢年过节给干部送东西,干部

  • 家和为贵

    宋绍兴年间,吴兴城的大富翁莫百万,年老体衰,一命归西,正在家中停柩发丧。人称五虎兄弟的宋礼、张朝、牛三、周丙、王瘪子之流,认为天赐良机不可错过,密谋挑起莫百万的私生子和莫家的遗产争夺,想从中大捞一笔。当下,五虎兄弟兴冲冲地直奔莫百万私生子的

  • 招贼做婿

    江湾镇首富楚江秋,招女婿出新花样。他出一道难题,门前搭个高台,请镇上名流、百姓作证,让那些小伙儿登台做题。做对了,不论贫富美丑,只要年龄相当、身体健康,即可成为楚江秋的乘龙快婿。消息不胫而走,方圆百多里的小伙子倾巢而来,楚家门前人山人海。楚

  • 义猴除恶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在竟陵龙尾山西北的何家湾,有个姓何的老汉。他一无家产,二无田产,却是耍猴的好把式。每天只要他带着两个小伙伴——一只叫青青的小猴和一只叫白白的小狗出去遛一圈,总不会落空。一天傍晚,何老汉带着青青、白

  • 秀才拆庙

    献县秀才张昀,一心要考取功名,但几科下来,都是名落孙山。眼看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脑子也不如当初灵光,就更加着急,也更加用功,常常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这日晚上,张昀又在书房中做文章。文章做到一半,但觉才思枯竭,再也做不下去了,抬头一看,见窗

  • 落魄的乞丐

    张均叼着一支烟经过一个广场往家走时,看到广场上有一个衣着破破烂烂,浑身脏兮兮、臭烘烘的乞丐。那个乞丐看到有人来,就俯地哀求说:好心人,求求您给我一点钱吧!”张均平时就讨厌这种人,以前见了都是躲得远远的,可今天他突然动了个心思,于

  • 青铜镜的诱惑

    马家岙村发现古汉墓群,村民从电视里知道古墓里有金银玉器等宝物,挖到了能发财,便争先恐后到后山坡东挖一锹,西挖一锹,还真挖出些宝贝。为了制止这股疯狂的盗墓风,县公安局来村里抓过人,这股风才勉强压下去。这天,老村长再次挨家挨户交代:保护国家文物

  • 谁害了他

    这件事发生在西北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掰完苞米就到了深秋时节,一年的农活儿基本结束了。张大奎跟媳妇阿兰商量,说牧场入冬前要淘汰一批羊,价格特别便宜,想跟村里的旺财一块儿去贩羊。阿兰一听很高兴。大奎和旺财这俩人,往年一冬天都粘在牌桌上,今年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