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从失误中得到的发明

从失误中得到的发明

收录日期:2025-08-08 02:24:58  热度:9℃

从失误中得到的发明

作者:赵元波

人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差错失误。因此,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尽量避免失误。然而事实上却是有些失误总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影子一样伴随在人的身边,既然失误难免,我们就要正确看待失误,说不定有些失误还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公元前2708年,埃及国王胡夫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招待当地的社会名流。为这次宴会,厨房里的厨师们忙得不可开交,来来往往紧张有序地在进行着宴会前的准备工作。一名厨师一不小心,忙中出错,把一盆刚炼好的羊油打翻在灶坑旁边,羊油和炭灰混在一起,油腻腻的一片,非常难看,要是被主管发现了,那是要杀头的。为了免受责罚,消灭“罪证”,厨师情急之下连忙将这些混有羊油的炭灰一把一把地捧出去,扔到远离厨房的地方,把灶坑边打扫干净,做完这些之后捧完之后,厨师赶忙去洗一洗沾满羊油灶灰的手。奇怪的是,以往羊油粘在手上,用水非常难以洗干净,不管洗多少遍,总是油腻腻的,而这一次混有羊油和灶灰的手在水里只消轻轻一搓,手就洗得特别干净,甚至连以前难以洗去的污渍也很容易地被洗掉了。这次偶然的失误让厨师非常好奇,他经过多次试验,将一些混着羊油的炭灰做成一个个小球,带给其他厨师使用,结果大家的手脸都洗得又白又净。

这件事,慢慢被国王胡夫知道了,他命令厨房照做一些这种小球,供他使用。国王对这种羊脂炭灰球十分满意,于是介绍给其他达官贵人,不久便通行全国,后来又由埃及传到希腊、罗马等地,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肥皂。

生活中的一些失误中往往暗藏着商机,用一双慧眼来发现失误中的商机,并把这种错误想法变成一种成功的契机。换一种思维,从失误中看到成功,那么失误也就成了我们的老师。

猜你喜欢

  • 吃败仗的车乡亲

    车乡亲是一名到进城经商的农民,而且是一名进城经商发了财的农民。进城经商并发了财的农民,许多人出于某种不好意思说出来的微妙心理,甚至比城市里的市民更爱显摆。车乡亲倒没这个毛病。他是一个比较平和本分的人。生意场的十几年磨练,让他学会了精明,但他

  • 瞻仰魏休庵纪念祠

    星期天,我们来到了兴福镇,瞻仰了魏休庵纪念祠。魏休庵纪念祠,坐落在兴福镇福旺村的东边,紧挨着福旺村村委,我们站在纪念祠门前,大门是双檐吊斗仿古建筑,大门上方有中国著名书法家卞保彤题写的《魏休庵纪念祠》五个正楷大字。走进纪念祠,迎门是大殿,大

  • 先进学员

    老田死死拽着儿子田小龙的胳膊。田小龙一条腿蹬在椅子上,一条腿踩在窗户大开的窗台上,上半个身子探在窗外。他回头对着老田声嘶力竭地喊:“别拦我!你别拦我!”楼下已经围了一群看热闹的人,抱着膀子的,抽着烟的,手插在裤兜里的,仰着头看六楼窗口的田小

  • 被孤立的人

    小王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朋友圈日益扩大,结识许多的新朋友。毕业就等于“失业”的现实小王谨记于心,他要自主创业,朋友多了路好走,所以他对每一位朋友都不敢怠慢。因此广结良缘,为事业做铺垫。于是小王时常邀大家聚会,寻求商机的同时也增添彼此的友谊。此

  • 乱世情义

    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板信任。端午节前,老板派他去城南一带收欠款,他带上皮袋子就出发了。事情进展的还算顺利,到中午,共收得银洋一千八百多块。贾先生走了半天,说了半天,早已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正好来到“十六铺”的茶楼,进

  • 现实如蚁,梦想成蝶

    在这个城市的边缘,还有一群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怀抱青者和梦想,却无处安放。他们曾经是天之骄子,如今却沦落为卑微的“蚁族”;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平均年龄22岁至29岁;六七个人租着一间狭小的房间,每天挤两小时公交车去

  • 败给了一头驴

    陈老三是村里的小混混,他贪图小利,嗜赌成性。这天,陈老三打麻将输得身无分文,回家路上,他肚子饿得“咕噜咕噜”直叫唤,陈老三那六十多岁的老母亲就住在附近,可他却不敢去讨碗饭吃。几年前,陈老三担心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将来会成为他的累赘,硬是狠心地将

  • 站在门口的老师

    1.奇怪的老板有些人天生是闲不下来的主,老古就是这样,拿了几十年的教鞭,刚刚退下来没几天,就在家里憋闷坏了,一心寻思着找个事情来做做。哪曾想,老古四处托人打听,却都没有什么下文。这天,老古一个人在街上闲逛,走到一家酒楼门前,他突然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