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现实如蚁,梦想成蝶

现实如蚁,梦想成蝶

收录日期:2025-08-07 23:07:19  热度:9℃

在这个城市的边缘,还有一群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怀抱青者和梦想,却无处安放。

他们曾经是天之骄子,如今却沦落为卑微的“蚁族”;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平均年龄22岁至29岁;六七个人租着一间狭小的房间,每天挤两小时公交车去上班……

大学毕业,他们不愿告别繁华都市。他们坚信奋斗和劳动的力量,梦想化蚁成蝶。于是,不怕苦,可以忍受脏乱的环境,忍受焦虑和茫然的黯淡时光,忍受“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状态。他们咬牙对自己说着:三年内一定要买车,五年内一定要买房。

小月河传说

这里是北四环外、八达岭高速以西的一片城乡结合部,有着美丽名字的小月河,其实是条飘散着臭味的水沟。河堤西边,是数万大学毕业生聚居的村落,这些年轻人大多是“80后”,毕业后不愿告别繁华的北京,于是怀揣梦想,苦苦奋斗于斯,他们被称为“蚁族”。

杨珊珊算得上是小月河的“老人”了。杨珊珊不知道这个奇怪的名词,但她已经在这里住了将近四年,知道有关小月河的一切典故、传闻。比如,演员王宝强当年“北漂”时也在小月河住过,他可能是现在最有名的“小月河人”。杨珊珊对王宝强高度关注,她觉得他们拥有过相同的身份,算是自己人。

现在这家以北京本地人为主的小公司里,杨珊珊工作并不快乐,她曾经几次在电话里失声痛哭,告诉在湖南农村的父母自己想回湖南工作。“可是爸爸严厉责备我,希望我怎么着也得在北京坚持下去。他觉得我能来北京是光耀门庭的事情。”不过,住在小月河,杨珊珊觉得最缺少的不是文凭,不是北京人的身份,而是“安全感”。

寂寞的笛声

2008年9月1日,陈华搬进马连洼,居住至今。

马连洼在圆明园的西北方向,北五环外,和小月河一样,也是“蚁族”的聚居地。陈华的房间只有五六平方米,一张双层床,上铺堆杂物,下铺睡人。旁边还能放下一张电脑桌,但桌上没有电脑,只有几本书、两根笛子和一根箫。

笛子是弟弟送的,多年来陈华一直带在身边。从小就自学笛子,只身漂泊在外,陈华寂寞时就拿出来吹。笛声悠扬,吹到兴起,仿佛重回大学时光。

陈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私营教育培训机构,他要向北京各类公司的管理人员推销培训课程。这些公司高管很难见面,推销的主要方式是打电话,陈华每天打一百多个电话,常常是话还没说完,对方就直接挂断。工作地点在劲松,每天上班要斜穿整座城,倒三四趟公交车,往返约六个小时。工作时间和报酬都很有规律: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八点半赶到公司,底薪800元另加提成,没有三险。

“女孩子凭什么跟你?”陈华问自己。

第一份工作只做了两三个月,由于推销业绩不佳,陈华所在团队被解散。为了维持生计,陈华去街头发过传单,去给朋友所在的婚庆公司帮过忙。中式婚礼上有时需要舞狮子,陈华也硬着头皮上。不打工的时候,他喜欢跑到中关村图书大厦看书,有时站着看一天,专看营销和求职技巧方面的书。“看这种书很实在,我今天看了,明天就可能用得上。”

有段时间,陈华上班路上会经过某大学,在一条河边,他看到很多女孩子站成一排,有钱人开着车过来接。“车子排了老长,一个一个接走了。”陈华叹口气,说,“以煎听别人说过,那次是我亲眼所见。”

房子与爱情

“如果你今天买了房,我今天就嫁给你!”女朋友对郑章军说。

郑章军心里咯噔一下,怒道:“七八十岁的老头有房子,你直接嫁了算了。”

“太老了,不合适。”女朋友没有听出郑章军话里的怒气,还有些娇嗔地回应。

但是他说,就算有了钱,也不会为结婚而买房。郑章军认为,钱要用来开自己的软件公司,让钱生钱。要是买了房子,干事业的梦想便化为泡影。

所以还要奋斗,还要攒钱,还要住在小月河。2006年夏天来到这里,郑章军对小月河的第一印象只有两个字:蟑螂。

住下的第一个晚上,就听见有人敲门,开门见是对面住的女生。女生说她屋里有很多蟑螂,害怕。郑章军就让她留宿了一晚。

蟑螂多到什么程度?某天早上醒来,睡在郑章军下铺的青年觉得鼻子堵得难受,一挖,挖出来一只。

这样想来,也难怪女朋友那么看重房子。情人节,郑章军本打算带女友去欢乐谷玩,两个人需要600元。想了想,还是算了。

他常常想起大学时的前女友。还是学生的日子,连看电影都不需要,最开心的时光就是晚上下了自习,两个人手牵手,在操场上一圈一圈,慢慢地走。

成功在咫尺

杨珊珊、陈华、郑章军们还继续过着“蚁族”的生活,他们的梦想在继续……

陈华吹笛子的时候还会想起弟弟。因为父母都是农民,供一个大学生已经不容易,陈华弟弟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陈华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弟弟正在杭州一家工厂里当车间主任。2008年春节,陈华回老家,弟弟的孩子已经可以蹦跳着喊他“伯伯”了。陈华说,弟弟混得不错。而他自己,四年多时间里,换了五份工作。

郑章军倒是对前途充满信心,计划五年之内拥有自己的软件公司。“我有技术,又肯吃苦,肯定没问题。”不过近期目标,是在年底前先开个小饭店,让老家的亲戚过来帮忙经营。饭店门面和启动资金,他都已经准备好了。

如果能成功开起软件公司,郑章军想搬到条件好点的地方,“每月租金一千多的房子比较合适。接触的人群,素质也会高一些。”小月河的寝室里,经常弥漫着他不能忍受的香烟味道,还有和大学宿舍一样的懒散风气——通宵打游戏,正午起床,住在小月河且找不到工作的房客们,许多就是这样混日子。郑章军认为他们“拿家里的钱虚度光阴”。

但小月河也不乏传奇,杨珊珊坚信,“成功”距她不过一尺之遥。她曾经有个室友,也是自考生,坚持两年时间每天早出晚归,考各种证书,最终进了一家瑞士企业。“她拿到Offer那天,我比她还激动!”

还有一个杨珊珊的室友,参加两年自考都落榜后,去广州跟一个素昧平生的男孩相亲,一见钟情,嫁入豪门。除了王宝强之外,这是杨珊珊心目中另一个小月河传奇人物。“她再没回来,只是结婚前打电话让我帮她退掉床位,还‘顺便’让我告诉其他姐妹,男孩家里打算花2000万元给他们办婚礼。”杨珊珊说,“当时我都疯了,拿着手机一遍遍重复,2000万啊,2000万!”

猜你喜欢

  • 遗失在天堂里的父爱

    爸,人家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从前世追到今生来延续未了的情缘。可你总是笑着对我说:上辈子我是你的债主,今生来向你讨债的。是啊,22年来,是你为我和妈妈撑起了一个幸福祥和的家;你无怨无悔地延伸着庇佑的苍穹,用自己朴实的父爱无私地为女儿编

  • 跟父亲学跳“江南style”

    那天,我正随着音乐跟着视频学跳“江南style”,忽然听到门铃响了。打开门,只见父亲在门外。军人出身的父亲80多岁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走起路来依然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父亲看到我在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疑惑地问我在干什么?我有点兴奋地向父

  • 世界末日的悲伤

    她有一个最后的愿望---如果世界末日了,她就嫁给他。这一天很快就要来了,一切都还是老样:那个外表斯文的老公,依然关起门来狠狠打她,工作依然枯燥乏味,没有一点生气,孩子依然和他一样脾气暴燥喜怒无常……也许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吧。她这样安慰着

  • 家有娇女趣事多

    当我还没从奶瓶、尿布等一大堆焦头烂额的忙碌中喘过气来,还没来得及把养女记录、初为人父的滋味整理出来的时候,让我们夫妻俩亲不够爱不够的女儿已经会笑了,会拍手了。女儿成了我们欢乐的源泉。读书爬格子是我最大乐趣。时常看得如痴如醉,写得废寝忘食、天

  • 叶子总比风先到

    秋天风起的时候,满园落叶,随风起舞,一对父子在园子里对话。父亲问,是先有的风,还是树叶先凋落呢?儿子说,当然是先有的风了,风起,摇动树枝,那些老迈的叶子就会睡意蒙蒙地落入大地的怀抱。儿子以同样的话题问父亲。父亲却说,落叶是风的衣服呀!当然是

  • 可以传染的善意

    一次,一家人一起到西餐厅用餐。那天客人很多,菜出得慢,陆续送了来,大家开始用餐。吃到甜点时,我点的餐还没送来,因为是一家人,所以我吃一点你的前餐,你吃一点他的主菜。服务小姐送来饮料时,很不好意思地询问:“是不是还有一份餐未送来?”我说是,服

  • 高跟鞋与平底鞋

    王达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发了,名车豪宅,自然也理直气壮楼上了小三。本来这日子过得挺爽,可这个小三有点麻烦,缠着他要转正。王达舍不得小三受委屈,就只好委屈原配董梅了,只不过离婚这俩字在舌头根底下滚了几十个来回,还是每次都咽下去了。就算王达拿着放

  • 想我时,含上一粒糖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4岁的孩子说的。当时的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头对她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