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北京老字号

北京老字号

收录日期:2025-08-08 08:00:05  热度:10℃

全聚德烤鸭店创办于清朝同治三年,创办人是杨全仁。全聚德的开办有这样一个故事:"全聚德"原本叫做"德聚全",是个位于前门大街卖干鲜果品的店铺,生意不好,最终倒闭。清朝同治三年,以经营生鸡生鸭为生的小贩杨全仁将此店铺买下,开始经营烤鸭和烤炉肉。开店前,一位风水先生围着新店转了两圈后站定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新字号才能上坦途。"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一来自己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于是,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全聚德"就这样诞生了。

同仁堂的创始人是乐显扬。乐显扬,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明朝永乐年间迁居北京,祖辈三代行医。他自幼耳濡目染,广读方书典籍,致力于方药研究制作。他制作的丸药,均取材纯正地道,制作精细严谨,患者用后疗效显著。资料记载,同仁堂所制药品选料、制作极为严格,它根据民间验方、文献验方、家传秘方、宫廷太医良方等,精心选配,反复研究,并根据患者的用药反映,多次调整,力求精善,并制订出《同仁堂药目》。清朝雍正六年,同仁堂开始给皇宫专供御药,历经清朝八代皇帝,达一百八十八年之久,都用同仁堂的药。当时流传说"国药数京药,京药数同仁"。

张一元茶庄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建。在当时北京的商店,张一元茶庄是第一个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戏剧等来招徕顾客的。每次播放时,门前总是围着一群人。

老北京人讲究"脚踩内联升"——穿内联升制作的布鞋。内联升鞋店最早建于清咸丰三年的东江米巷。店主名叫赵廷,他早年在一家鞋作坊当徒工,学得一手好技术,又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后来,京城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出资数千两白银入股,帮助赵廷开办了鞋店。赵廷经过分析,决定办个朝靴店。内联升的服务对象大都是皇宫贵戚和天天盼着"连升三级"、"平步青云"的官场。可它又不冷落普通顾客。它制作的"轿夫鞋"既跟脚又不易绽裂,柔软吸汗,走路无声。习武的人也喜爱穿它,称得上是中国式运动鞋。

内联升斜对面即是北京的又一著名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店西号——瑞蚨祥鸿记。北京有"前门八大祥"之说。这是因为在前门和大栅栏一带,有八家带"祥"字的绸布店,称为"八大祥"。它们始建于同治年间,均由山东省济南府章邱县旧军镇孟姓家族经营。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

猜你喜欢

  • 喊一个知己走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只是,江湖风大,知己零落。狼在荒野上喊一嗓子,会喊来自己的同类。相同的品性、趣味和目标可以把生命聚拢在一起。区别是,有血性的人,会喊来豪爽的朋友,奸邪的人,只会喊来阴谋家。君子喊不来小人,因为二者不会有共鸣,一个人,通

  • 差异在业余

    一个人一生的业余时间比工作时间长得多。如果从二十岁开始工作到六十岁,每天工作八小时,也不过工作了十三年。如果按每周工作五天计算,工作时间就不到十年了。在四十年中,除了工作和睡觉时间之外,剩下的业余时间则有十七年。这十七年业余时间,只要持之以

  • 其实人生不用那么急

    我年轻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悉达多》,另一个名字叫《流浪者之歌》,作者是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是佛陀的名字,但这本书讲的不是佛陀的故事,它讲一个婆罗门的年轻人,养尊处优,长大后他出家了,学了所有的法门,但他觉得学这么多法门没有用。于

  • 别总把“完了,完了”挂在嘴边

    我有一个朋友,她先生遇到什么事情,都说:“完了,完了。”一次,别人送他一盆很好养的花,他每天对着花说:“完了,完了,掉叶子了,它要死了。”没几天,这盆花就死了。又有一次,朋友家换灯泡,28个白光灯要换成28个黄光灯。电工换第一个灯泡时说:“

  • “尾数”制胜

    这是我的一位同学对我讲的她的求职经历。前不久,得知本地一家十分有名的公司要招一名采购员,因受到金融风暴波及刚从沿海归来在家赋闲的她便前去应聘。经过一番测试,近百位应聘者只留下了我这个同学和另外两名优胜者。随后,总经理亲自面试,他提出了几个问

  • 人生不需要太多条件

    世间,那些生存、成长条件好的人往往让人羡慕。有人羡慕那些生下来就落地首都的孩子,他们在没有“贵族”的国度里,仍是国民中的“贵族”;有人羡慕那些将门虎子与大家闺秀,在人生起点他们就赢了草根一族。他们优越的生存条件,是很多人尽毕生的努力都无法实

  • 像燕子衔泥那样找回朋友

    一个朋友,五六年没见,彻底失去联系。一日,我收到一封邮件,是他发来的。说来传奇,他偶然看到一篇我写的文章,其中一个细节只有我俩知道,于是,他认定那个笔名后藏着一位故人,他再搜那笔名,找到我的邮箱。然后,我们发现竟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再后来

  • 吃螃蟹的狐狸

    童话故事只在小学时候写过,今年夏天突发思想重新拾起,不知在青年小伙的笔下,儿时的故事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开展?很久之前有一只狐狸,他特别的喜欢吃螃蟹,他也只吃螃蟹,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螃蟹被他吞下肚子,他对螃蟹的热衷是那么的渴切,以至于没过几年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