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任志强 从“人民公敌”到“大众情人”

任志强 从“人民公敌”到“大众情人”

收录日期:2025-08-13 05:02:23  热度:8℃

年末,在新出炉的各种年度榜单中,任志强的名字频繁出现。而在几年前,任志强还被人称作任大炮,因为唱高房价而被千人唾骂、万人拍砖。 然而微博的出现,让曾经的任大炮变身大众情人,甚至有女孩喊出嫁人要嫁任志强的口号。

有了微博,人们发现任大炮原来还很可爱,他喜欢与好友潘石屹秀基情, 哪怕被领导请去喝茶,对于公共事务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任志强以他的率性敢言慢慢改变人们先前对他的印象。

回首2013年,任志强依旧是那个敢言的任志强。对于房价,他依旧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对于公共事务与公益,他依旧积极参与。他还成为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的理事会主席,开创了精英读书与民间启蒙互动的新格局,告诉人们中国并非没有理性与独立思考的土壤。

2013年,任志强在他的耳顺之年出版了回忆录《野心优雅》。

在这部自传里,任志强回忆了60年的是是非非,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有相似的思想经历、探索经历,甚至一度成为改革的先锋,希望通过个人的人生故事展示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知名地产商、万通集团董事会主席冯仑评价任志强,说他使命大、口气大、胸怀大。回想当年,万人责骂,被人扔鞋,他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原则,没有一丝的动摇。仔细想来,着实不易。

在最近出版的《听任志强怎么说》一书的序言中,任志强说当所有的人都能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时,社会就离自由更近了一步。当所有的人都为了自由而努力奋斗时,自由就融入了社会的怀抱。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抗争。重要的不是我在说什么,而在于希望能唤起每个人都为自由的花浇上一滴看似不多的水。

这么多年,任志强一直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今后,他还会继续。

猜你喜欢

  • 每一个来自父母的包裹都是催泪弹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感慨颇深。西安的周妈妈带了100个自己蒸的包子去上海看望她的孩子。因为包子超重了,所以她花了将近600元托运了这些包子,最终将包子带到上海,看着孩子吃得香香的。托运费远远超出了包子的价格,但她舍不得扔,因为孩子从小就爱吃她

  • 妈妈的缝纫机

    家里的屋角静静地躺着一台缝纫机。上海牌的,虽然老旧,依然闪烁着岁月的光芒。从我记事时,这台缝纫机就一直伴随着妈妈,陪伴着家人。很多时候,晚上,我在缝纫机的哒哒声中睡去;早晨,我又在那清晰的、动听的哒哒声中醒来。这个时候,妈妈直起酸疼的腰,叫

  • 爸,原谅我不懂您

    我看着父亲因操劳过度显得瘦弱沧桑的身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默默对父亲道着歉:爸,请原谅我,曾经那么不懂你。一20世纪80年代,进城打工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能在城里找到工作的,只有个别有门路的人,绝大多数的农民,主要靠田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能做的

  • 母亲百岁记

    此刻,我愿意把此情此景告诉给我所有的朋友与熟人,这才是一件可以和朋友们共享的人间的幸福。留在昔时中国人记忆里的,总有一个挂在脖子上小小而好看的长命锁。那是长辈请人用纯银打制的,锁下边坠着一些精巧的小铃,锁上边刻着四个字:长命百岁。这四个字是

  • 理解他们的不理解

    有个15岁的小姑娘发邮件问我该如何和母亲相处。她说小时候跟母亲总是无话不谈,现在却越来越少交流,主要是双方一说话就起冲突。举个例子吧,一次,她逛街时看上一条破洞牛仔裤,母亲就一直叨唠说穿出去不像样子。看到这封邮件的时候,我轻轻地笑了。我给女

  • 翁婿情深

    那年,我们将父亲的骨灰送回故里——辽西平原的阡陌大地。然后,我们又折向远处的另一村落,探望已是古稀之年的外公。记忆中,外公家所在的村庄风景优美,依山傍水,那里有我童年的许多甜蜜记忆,留有我一串串幼时的足迹。少年的舅舅们带着我这个城里来的小客

  • 母亲往事

    母亲被“贬”的那个乡下小镇叫梦溪,是父亲老家的公社所在地。父亲打小便是病秧子,祖父怕他养不活,便为他取了一个极贱的小名“捡狗”,就是现今流浪狗的意思。父亲虽然活下来了,却始终瘦骨伶仃的,一阵风便可吹倒刮跑。除了每天课堂上那几十分钟打起精神,

  • 不下雨的天

    人常说:“父与子之间天生就有一道永远也揭不去的隔膜。”我与父亲30多年没有单独谈过一次话,母亲说我和父亲简直就是一对天敌。这种男人之间的征服与抗拒,沉默与对立,往往给亲情造成难以弥补的裂痕。父亲在我们兄弟姊妹的印象中就是严厉、冷漠、急躁的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