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有你在,灯亮着

有你在,灯亮着

收录日期:2025-08-07 19:33:27  热度:10℃

黄昏时分,王嫂向往常一样,点起了煤油灯。这一点,就是一个晚上。这一点,已经有十几年了。

王嫂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大厅里,身体对着大门,好像是在等什么人。一个晚上似乎要过去了,大门始终没有被敲响,也没有人要进来。王嫂叹了一口气,起身回房间睡觉。正当王嫂躺在床上时,外面传来了一阵低沉的推门声,接着又是一阵阵杂乱无章像是在翻东西的声音。

王嫂匆匆忙忙地走了出去,却在房间门口时被绊着,跌倒在了地上。“儿子,是你吗?你回来了吗?耀儿?你是耀儿吗?”王嫂在地上乱摸着,直到找到了一根柱子才慢慢地爬了上来。

厅里面的那个人放下了手中的东西,来到了王嫂的前面,用手在她的眼睛前面摆了摆,王嫂的眼睛没有动。那个人突然松了口气,原来是瞎的,正好。那个人准备转身离开,这时王嫂伸出双手在前面挥舞着,像是在寻找什么东西。这时,她碰到了那个人的手臂。王嫂紧紧地抓住他,“耀儿啊,是你吗?你瘦了。你终于回来了。妈已经等了很久了。来来来,妈煮点东西给你。”王嫂熟练地带着那个人来到一张桌子的前面,她让那个人坐了下来,自己就慢慢地摸到了厨房。

那个人打算趁着王嫂去厨房之后就溜走。可是,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还老老实实地坐着。他看着眼前的煤油灯。暗暗的灯火在里面舞动着,像是一滴水滴那样。突然,厨房里传来了一阵阵响声,一股淡淡的香味慢慢传来。不一会儿,王嫂端着一些饭菜来到了厅里面,熟练地将饭菜摆上桌面。“耀儿,来吧。你也应该饿了吧。”

那个人看着眼前的饭菜,迟疑了一下。他怕这位老妇人在里面会不会下了些迷药。但是看着看着,手却自动地拿起了筷子,吃了起来。“慢慢来,别急。你跟以前一样,总是大口大口地吃。”突然,那个人咳嗽了几声。“别急。别急。”王嫂在桌面周围摸着,终于摸到了那盏煤油灯。她微微调了下上面的旋钮,煤油灯里面的灯光逐渐亮了起来。“你小时候很怕黑的。总是将煤油灯调到最亮。连睡觉时也不肯熄灭它。”王嫂放下了煤油灯,“我去给你拿点水。”然后,又乱摸着离开了桌子。

这个时候,那个人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轻轻地离开了桌子。他把刚才自己弄乱的东西整理好,又从自己口袋中拿了点钱放在桌子上。这时,他看到了一封发黄但没有开封的信。他打开看了之后,突然喊了一声,“妈。”

王嫂手中的碗掉了下来,“耀儿。”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妈,以后灯都亮着,你的世界不再是黑暗的。”

“好,好,有你在,灯亮着。”

那封信上面写着,王嫂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

猜你喜欢

  • 最合理的设计

    上世纪30年代末,国学大师刘文典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一次,正值新生入学,热心的刘文典主动为学生们安排宿舍,还帮忙设计了床、书桌等物品的摆放位置。第二天,有学生跑来反映,一名同学要求重新摆放床位。刘文典学贯中西,他认为目前宿舍的设计是最合理的

  • 固执的蜻蜓

    在一座化学工厂的后院里,生长着一棵高大的松树。松树上住着一只乌鸦,松树下有,一条臭水沟,水沟旁的杂草里住着一只蜻蜓。蜻蜓每天都在臭水沟旁飞来飞去,它从来没有注意过树上还住着一只乌鸦。但是,乌鸦却天天看着蜻蜓,时不时还对蜻蜓叫一声,表示友好。

  • 跳蚤的故事

    6年前,一位朋友南下求职,根据她的专长和才华,负责一个部门运作不成问题。我给一家电信公司的余总工程师写了一封推荐信,然后让朋友约定时间面试。没想到她却说自己从来没有在这样大的电信公司做过主管,恐怕面试无法通过,或者做不好工作,影响朋友的面子

  • 在绝望处看到希望

    有一幅漫画:在一片水洼里,有一只面目狰狞的水鸟正在吞咽一只青蛙。青蛙的头部和大半个身体都被水鸟吞进了嘴里,只剩下一双无力的乱蹬的腿,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青蛙却将前爪从水鸟的嘴里挣脱出来,犯然间死死地箍住水鸟细细的长脖子……这幅漫画就是叙述这样

  • 小欣欣的风雪世界

    寒冬的傍晚,欣欣和妈妈走在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伴着强劲的西北风里,西北风携带着大片大片的雪花打在她们脸上白色的雪雾翻滚地笼罩着大地,地面上厚厚的积雪已没过脚踝。车子的灯光远远的看去就像两颗摊开的鸡蛋黄,把妈妈的眼睛刺得昏眩起来,妈妈小心翼翼的

  • 用你的缺点做策划

    我一直喜欢一句话:把缺点当特点,把特点当卖点。有的时候,你不要掩盖你的缺点,也不要因为缺点而自卑。缺点是可以转化的。这里我想到一个营销大师。广告界的朋友对于伯恩巴克一定不会陌生。他是国际广告界公认的一流广告大师。他曾经让甲壳虫在美国从滞销迅

  • 布老虎

    工人不小心织坏了一匹布,本来是黄颜色的布织成了黄黑花纹的布。老板很生气地开除了工人,给他的工资就是这匹布。工人抱着布垂头丧气地走回了家,一家老小正等着他赚钱买米回来,而他竟然抱回来一匹布。儿子看见爸爸没有拿回吃的,失望地坐在地上哇哇地大哭起

  • 你也同样渺小

    父亲有一位朋友,是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耐心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