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王允巧施连环计

王允巧施连环计

收录日期:2025-08-08 01:32:46  热度:7℃

王允巧施连环计

在三国时期,有一位智谋高超的谋士,名叫王允。他是刘备的重要幕僚,也是刘备与曹操进行一系列谋略对决的关键人物。其中,有一次王允巧施连环计,成功地挫败了曹操的阴谋,保护了刘备的安全。

故事开始于刘备与曹操之间的一次相聚。曹操遣使请刘备共进午宴,刘备犹豫了一下,然后命令王允前往曹营进行探查。王允接到任务后,准备施展计策来保护刘备。

王允先偷偷派出一位得力侍从潜入曹营,了解了曹营的布局和人员情况,并将这些情报传达给刘备。刘备根据情报,主动提出要在曹营中自己安排住处,并请求曹操派兵卫护。曹操感到奇怪却不愿拒绝,便派遣严密的卫兵护卫刘备。

随后,王允和刘备商议出下一步计策。他们决定趁着夜晚谋划逃离曹营,并利用曹操的得意之处来搞乱曹军内部。王允听说曹操有位美貌的谋士,名叫貂蝉,便想到一个巧妙的计策。

第二天夜晚,王允安排刘备扮作降兵的模样,携带自己的随从前往曹营的宴会。刘备一身朴素的衣装披挂上场,引起了众人的瞩目。曹操看到刘备,十分高兴,亲自邀请刘备入席,并派人准备酒宴。

这时,貂蝉走上舞台,她身着美丽的舞裙,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惊艳了全场。刘备深深被貂蝉的美貌所吸引,但他心中明白这是一个陷阱。王允已经提前布置好,让曹操盛赞貂蝉,同时故意给刘备留出逃生的机会。

正当刘备陷入思考的时候,突然一阵火光冲天,曹营内响起了警报声。原来王允派出的随从趁着混乱之际,在曹营中纵火,烧毁了粮仓和兵器库。曹操立刻发觉刘备的脱逃计策,急忙下令追击。

慌乱中,刘备趁着火势翻墙逃离了曹营,而王允将自己留在曹操身边继续迷惑敌人。刘备最终成功脱身,敌人也未能追及他。他回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向王允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王允的巧施连环计不仅成功保护了刘备的安全,还挫败了曹操对刘备的追击。他的智谋和机智赢得了刘备的深深信任。从此以后,王允成为了刘备重要的谋士之一,为刘备的事业贡献了许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谋和巧妙的计策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化险为夷。王允的连环计不仅展现了他的才智,也展现了他为保护刘备付出的全力。他的聪明和胆识为他赢得了令人钦佩的声誉,成为了历史上被人们称道的智谋之士。

猜你喜欢

  • 秦城囚犯

    连日暴雨,秦城多处山体滑坡,当地百姓四处奔逃,城中颇为混乱,秦城县令向知府告急。知府接到密报,迅速派捕头杨振山前往秦城巡查,以防暴民趁此时机为祸作乱。 这天,杨振山带人巡查到秦城监狱,不禁停住了脚步。对这所监狱,杨振山可是十分熟悉

  • 会见前男友

    一邹平和徐琳在大学热恋了三年,曾约定毕业后一起到徐琳所在的省城发展,然后结婚。可到毕业时却节外生枝——邹平的父母一定要他回老家工作,理由很简单,他们就这么一个儿子,要靠他传宗接代,光宗耀祖。邹平反过来劝徐琳跟他走,徐琳自然不会答应,邹平家乡

  • 一记响亮的耳光

    桂花的男人单老板是房地产开发商,身家过亿,桂花完全不用干活,也能活得八面光鲜。她过去一直在家做全职太太,主要任务是照顾儿子生活。儿子出国上大学后,桂花一个人呆在别墅里实在闷得慌,就要求到公司里上班。单老板想,天天呆在家里也确实无聊,那就到公

  • 请客

    王海明终于熬出头了,他的女儿王燕大学毕业,并在大城市里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每个月还往家里寄钱,王海明感到很自豪。 现在的王海明自由了,他在农村待了很长时间,很想出去走一走。他立即喊了一帮子人集合到一起,商量去城里闯一闯,他的提议得到大家

  • 棋子

    下棋、听曲儿和小酌,是大李的三大雅趣儿。有人说他是猴子看书——假斯文,大李便鼓着腮帮,虎视眈眈:“不服?来,咱摆两局?”那天,大李上街就见到了那个残局,摊主正与一路人对弈,观棋者不少。眼瞧这棋局不妙,可挑战者总是在险胜之时而败北。大李觉着这

  • 神箭教头

    汉时,匈奴为患,尤其是匈奴骑射对汉军威胁极大。混战中,汉军的将领常常被匈奴射手射杀。为此,朝廷决定在北方前线成立一个神弓营,并在全国重金征召最优秀的弓箭手做总教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山野军中的神射手蚁集军中,慷慨献技。最终有两

  • 蜡烛里的秘密

    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因为种种原因。小镇上老是停电,所以就得准备蜡烛。我到就近的杂货铺去买,回答没有。我再到第二家杂货铺去买,还是没有。因此我不得不到第三家杂货铺去买。铺主人同样平静地告诉我:没有。我纳闷,一个镇,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

  • 古代食堂里飞出的成语

    如今国家的各级政府机关大都有自己的机关食堂,专门负责为公务员提供便捷、价廉的工作餐,这种食堂在古代也是有的,而且发生在其中的故事还成为后来一些成语的典故。哄堂大笑古代官员在工作中。都严格按照品级尊卑行事,丝毫不敢逾越礼仪,即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