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时间,从来不吭一声

时间,从来不吭一声

收录日期:2025-08-08 05:17:54  热度:9℃

世界上最重要的财富是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计算生命长度的是时间。由此推论:时间就是生命。

人的时间状态,从总体上讲,大致可分为“忙”与“闲”两种。不论高端与平民,基本上就是在“忙”与“闲”的交叉转换中度过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有情亦无情。说它有情,它对每个人都给予平等的享受;说它无情,它总是一掠而过,一去不回头。

有人说,时间是人世间最公平、最慷慨、最无私、最友善的朋友;也有人说,时间是人世间最严峻、最薄情、最悭吝、最易逝的窗前过客。我以为,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看待,这两种说法都没有错。

当人们回顾往事时,往往发现自己很少有过科学地安排运用时间的情形,时间常常在你不经意中流淌而去,生命也随之远逝。人的悔恨、懊丧大概没有超过对时间的留恋的。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愈发认识到时间的珍贵,愈发对虚度光阴由衷的忏悔。时间本身总是默默无语,不论你是善待它,或冷落它,甚至戏弄它,它既不愤怒,也无责怪,从来不吭一声。

那些不珍惜时间的人,当他们衰老的时候,如果盘点一下时间给他们留下了什么,这时会猛然发现,时间留给他们的只是徒有其数的假牙,白而无光的须发,七尺之躯,三尺之志。或许这时候他们才认识了一个人类早已重复过千秋万代的真理:“寸金难买寸光阴”。

古人说:“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天地看上去似乎无声息、无动静,其实充盈在内部的阴阳之气无时不在运动;日月虽然昼夜不停地运转,但它的光明却万古不变。所以君子在闲散时要把握住时间,充实自己,繁忙时要放松情绪,使自己保持适当的悠闲。

这里说的“忙”与“闲”,既指的是微观,又指的是宏观。所谓宏观,就是指生命的投放方向已经明确,闲时忙时都在为到达这一目标积蓄力量,只是在向这个目标进军的过程中,有轻重缓急与隐现明暗之别。忙是为了积攒下一些悠闲之隙,以养精蓄锐。闲是休养生息,从而更有实效地去忙。当你闲暇无事时,要心存应变之念,不能松了“紧迫感”这根弦儿。而在忙碌紧张的时刻,则忙而不乱,有张有弛,仍不抛弃某些生活的雅趣。这种吃紧时忙里偷闲,悠闲时居安思危的“时间状态”,是一种艺术,一种成熟,是生命投放目标明确后的沉静与稳重。如果你的生命投向尚无目标,那么或“忙”或“闲”都可能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只能说每天都在“过日子”而已。

徐特立老人说过:“鲁迅认为妨碍别人工作时间是谋财害命,我也以为自己浪费时间就是自杀,尤其是浪费休息时间,直接威胁着生命。”现令人类对浪费时间的现象早就习以为常,不仅有的人优哉游哉,把自己的时间看成不值一文的流水,更有大量的社会活动与拖拉式的服务,凭白无故地掠夺人们的宝贵时光,如应付差事的大小会议,画蛇添足的检查评比,走马观花的学习取经,形式主义的各类教育等,还有就医、乘车、取款、购票等没完没了的排队,以及各类遥遥无期的审批,各类欲罢不能的迎来送往……这些大多属于耗时无用的活动,十有八九可归结在鲁迅先生说的“谋财害命”一类。

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在《海波里昂》中说:“时间是什么?是日晷上的投影,是钟鸣,是沙漏,是日日夜夜,是春夏秋冬,是月,是年,是世纪——这些都只是时间的公断而可见的标志和尺度,不是时间本身。时间是人的生命。”

猜你喜欢

  • 寄存梦想的女孩

    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历来不缺感动和泪水,然而,这个女孩的到来,不但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潸然泪下,而且更为她那个“特别”的梦想而感到心疼不已。她叫冯莹,来自河南郑州。刚刚度完蜜月的她一上场就大声宣布,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新娘,因为他找到了一个

  • 一句话成就六小龄童

    他曾经在荧屏上塑造了一个涵盖中国几代人共同记忆的经典形象,至今仍无人超越。他,就是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但让人意外的是,他的成功,竟然是来源于一句话。六小龄童,原名章金莱,祖籍浙江绍兴,生于1959年,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南猴王“六龄童”章宗

  • 梁实秋的“钉子精神”

    34岁那年,梁实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打算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项工作的艰苦程度不言而喻。梁实秋当时想,如果光靠自己一个人翻译,不知哪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思来想去,梁实秋打算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很快,梁实秋物色了另外4个人和他一起

  • 让自己低到尘埃里

    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是清咸丰年间的状元,历任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权高位重、名震朝野,但这样一位身居要职的当朝一品大臣,却行事低调、不事张扬,在与人相处时,总是把自己放到最低处,总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因而赢得了大家的敬重。1899年

  • 姬十三:没有梦想,生命就干枯了

    姬十三,原名嵇晓华,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这个神经生物系的博士,从2004年开始向媒体投稿。那时,他的文笔以幽默见长,擅长将枯燥的科学知识用好玩的故事讲出来。2007年,在写了三年的科学专栏后,临近博士毕业,姬十三面临对未来生活的

  • 马云和俞敏洪的高考故事

    数学考1分的马云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一个小奇迹,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心灰意冷的马云和他的一个表弟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结果因为长得有点儿“歪瓜裂枣”,愣是让老板给拒绝了。没

  • 周恩来“高考”落榜日记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著名的自励诗出自当时只有19岁的周恩来之手。1917年,周恩来报考了清华大学,但因严重偏科导致落榜。后来,他得到朋友资助,到日本的语言学校复读,以期能考上日本的大学。然

  • 青春经不起等待

    我是一名演员,演了40年的戏。我在台湾出生,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很不好。那个时候台湾的经济还没有起飞,所以海员的待遇算是不错的。我爸爸就鼓励我,说:“人要有一技之长,你就去念海专吧。”我第一次没考上,第二次也没考上,人生最宝贵的十六七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