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龙脊山上放风筝

龙脊山上放风筝

收录日期:2025-08-13 02:06:51  热度:8℃

龙脊山是个放风筝的好地方。

龙脊山又名任家坡.东临观音桥,北依龙溪镇,南瞰江对岸的化龙桥,向西守望着大石坝,腰眼上别着猫儿石,论海拔,或许算得上主城一带嘉陵江北岸最高的山峰了。山高风劲,风筝便放得又高又远,每到春风吹绿龙脊山麓,方圆团转的少年就掣着自制的风筝,一路上山来放飞。

那时的风筝制作都不怎么讲究,倒品字型的头,三条长尾,对着耀眼的太阳一只只放出去,仿佛满天飘逸着白色天使,摇曳着远去,渐渐细如蚯蚓。此时山风劲吹,这些“天使”十有八九收不回来。然而,少年们却乐此不倦,在夕阳西下之际,飞快地挽着线轮,与山风较着劲,试图回收它们。但最终,少年们的梦想一个个破灭。眼巴巴望着风筝疯狂地在空中盘旋,仿佛做着千古绝唱,带着少年心中的惆怅,一头倒栽下去,消逝在山峦的尽头、茂密的树丛、鳞次栉比的房顶上……每逢这个季节,树梢上,电线上,房头上,常挂有残破的风筝。每每有断线的风筝从天而降,一班少年就唱着“白毛猪儿家家有,各人捡到各人要”的童谣,街头巷尾、漫山遍野欢呼着追赶,争抢掉落的“战利品”。

那年月的少年几乎都会自制风筝。记得有一年,我做了一只头如四方桌大小、尾长约一两米的巨型风筝,就上龙脊山参加放风筝的盛会。在少年们的一片欢呼声中,顺着一道劲风放了出去,真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风光了整整一下午。

不小心风筝也会挂在电线上或树梢,那是很让人懊恼的。不敢使劲的拉扯,唯恐弄坏了风筝。尤其是挂在电线上,是最无奈的了。很怕用力拽会把电线拽的跑了电,连手中的线也万般不舍的弄断,害怕那电流会顺着风筝线传过来电到自己。

恋恋不舍得一步一回头,真希望那风筝会突然的自己落下来。晚上睡觉也是惦记的,第二天早早的就跑去看它是否还在,直到某一天看见它不在那电线上悬着了,才慢慢的丢掉念想。只心里总在猜测,那风筝飞去了哪里呢?

风筝若是挂在树梢的,心里便痒痒的想爬到树上去摘下来。记得有一次风筝挂在了一棵较低的树枝上,于是着摸了一下树杈的高度,试着抱住树干往上爬,居然真的扳上了树杈,胳膊用上力,再往上就容易多了。

但树梢很远手臂是摸不到的,而且觉得那树枝是经不住我的重量的。下面的伙伴儿张罗着捡来长长的木棍儿顺上来,趔趔趄趄的总算是碰着了风筝,才感觉风筝线缠着树枝,想拿过来是做不到的,只好用木棍儿将线和风筝分离开,风筝豁了口子,从树枝上跌跌撞撞的落了下去,听着小伙伴儿们的欢呼,心里美美的。只是忘了一眼树下,心里有些发毛,上树容易下树难。有树杈的地方还好,没有树杈的地方离地面还有那么高,试了试想跳下去着实是没有那个胆量的,只好抱着树干慢慢往下爬,半路时胳膊一缓劲儿,人便掉了下来。好在只是屁股受了委屈,被伙伴们扶起来歪歪扭扭的走几步就没事儿了。我们一起在那只被救下来的风筝的另一侧系好了风筝线,就又开开心心的放风筝了。

眼下,披着厚厚一层绿衣的龙脊山耸立起了一座座塔吊,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龙脊山上,一座现代的仿古建筑巍然屹立。有一天。我被人用车拉到一个叫鸿恩寺美食一条街的地方,进去一看,才猛然发现我置身的这片仿古建筑群,居然就是我少年时放风筝的所在。谁能料想得到呢,名不见经传的龙脊山,终因鸿恩寺公园的崛起而成为重庆家喻户晓的去处。

猜你喜欢

  • 如何评价毕沅?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好不好

    毕沅是清朝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因为他有这两重身份,所以要对他个人进行评价,就要从官员和学者两个方面来评判。作为清朝官员,毕沅历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翰林院修撰、翰林院侍读学士、甘肃巩秦阶道员、安肃道道员、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河南

  • 《续资治通鉴》作者毕沅人物结局 毕沅的代

    毕沅,清代大臣和著名学者,生于公元1730年,去世于公元1797年,纕蘅,自号灵岩山人,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状元郎。状元及第后授翰林院编撰,五十年为河南巡抚,五十一年为湖广总督,嘉庆元年赏轻车都尉,嘉庆二年病逝,追赠太子太保。毕沅

  • 清代官员毕沅简介 毕沅是怎么死的?

    毕沅是清代官员,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同时也是那一批中的状元郎。毕沅清廷为官,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却是在作品上,他继司马光之后,写《资治通鉴》续,得《续资治通鉴》一书,后世人评价很高。雍正八年,毕沅在镇洋出生,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他是

  • 陈启源是如何办起继昌隆缫丝厂的?如何评价

    陈启源,生于公元1834年,去世于公元1903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陈启源幼时学习诸子百家,少时开始接触西方知识,后来跟随自己的二哥前去越南经商,眼界更加宽阔。陈启源在越南的时候,看见法国人开办的缫丝场以机器缫丝,受到启发之后,回

  • 近代民族资本家陈启源简介 陈启源是怎么死

    人物档案姓名:陈启源字:芷馨号:启源、息心老人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中国近代出生地:广东省南海县简村出生时间:1834年去世时间:1903年主要成就:开办继昌隆缫丝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陈启源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是中国近代民

  • 如何评价陈寅恪?陈寅恪的故事

    陈寅恪,字鹤寿,生于公鸭云1890年,去世于公元1969年,世代书香世家出身。陈寅恪的祖父为陈宝箴,晚清维新派政治家,官至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著名的诗人,清末进士,曾任职吏部主事,有清末四公子之称。母亲俞明诗是山阴俞明震的妹妹,也是著名的

  • 前辈史学四大家陈寅恪简介 陈寅恪是怎么死

    人物档案姓名:陈寅恪国家:中国祖籍:江西修水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时间:1890年去世时间:1969年职业: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毕业院校:复旦大学、柏林大学、哈佛大学主要成就:国学大师,百年清华四大哲人,前辈史学四大家陈寅

  • 陈天华为什么会“蹈海自杀”?陈天华自杀的

    陈天华,生于公元1875年,去世于公元1905年,原名显宿,字星台、过庭,别号思黄,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中国同盟会成员,华兴会创始人之一。陈天华作《猛回头》和《警世钟》,深刻揭露外国列强侵略中国权力,清政府屈辱卖国的历史事实。这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