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许下朱陈之好的承诺?他认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许下朱陈之好的承诺?他认

收录日期:2025-08-07 22:45:01  热度:7℃

古代有秦晋之好之说,也有朱陈之好一说。秦晋之好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晋国两个诸侯国联姻,即秦穆公与晋国公主伯姬结为夫妻。那么朱陈之好是怎么来的呢?

朱陈之好指的是两家结成烟亲,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创。主要内容就是说,朱姓子孙和陈姓子孙要永远相亲相爱,男的要成为好兄弟,女的要成为好姐妹,男女看对眼了就通婚。朱元璋为何要对陈姓人士许下这样的一个承诺呢?这都要从朱元璋还没有出名之前说起。

朱元璋的亲生母亲是一位姓陈的夫人,朱元璋年幼的时候生活艰苦,还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讨饭的日子,好几次都差点饿死,在那个时候,有一位陈姓的大娘救了朱元璋一命,朱元璋就认那陈大娘为干娘,承诺她若是自己将来有出息了,一定会报答她的救命之恩。

后来,朱元璋十五载而成帝业,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天下归顺。可能他还没有想起当年那位陈大娘,或者说他还没有找到陈大娘,但是陈大娘却听说了朱元璋的事迹,也知道他当了皇帝,主动找上门来了。

一日,朱元璋照常在皇宫里上朝,批阅奏折,用餐等等,一个侍卫却突然通报称宫门口有一位乞丐大娘嚷嚷着要面见皇帝。守卫们自然不能让一个身份来历都不明的人闯进皇宫,所以暂时把那大娘拦在了宫门外,他们看那大娘只是衣衫褴褛,神志尚算清醒,因此判断她不是个疯子。可大娘要面见皇帝这就是大事了,他们只是个守门的,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毕竟朱元璋称帝不久,也许这大娘真的是皇帝认识的人呢,就派了个人进宫通报朱元璋,询问朱元璋到底放不放这位大娘进宫觐见。

就在朱元璋思考之际,又有一侍卫进来通报:启禀陛下,宫门那妇人自称是您的母亲。朱元璋一听,嘿,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别多哈!我倒要看看她是谁?居然敢说是我娘!遂下令将那妇人带进来看看。

等了一会儿,人带到了,只见一位步履蹒跚,穿着补丁衣服的老大娘走到了朱元璋面前。大家都以为朱元璋立刻就要大喝一声问罪,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原来朱元璋一见到那大娘,竟然噗通一声跪了下来,一个皇帝啊,七尺男儿就跪在一位老妇人面前,还紧紧抓着老妇人的手一边流泪一边说:孩儿不孝,让娘受苦了,嘤嘤嘤。老妇人也抱着朱元璋的脑袋,哭个不停。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大家心里明镜似的,看来这老妇人大有来头啊!等朱元璋的情绪稳定以后,他立刻下诏:朱陈一家、朱遇陈事必恭让、男遇男于友,男遇女于婚,结朱陈之好永不相背。

朱元璋与陈姓人很有缘分,所以才会立下这样一个承诺吧!

猜你喜欢

  • 孔乙己夜游文字国

    孔乙己喝了大半壶绍兴老酒,到了傍晚才晃晃悠悠地回到家门口,还没等把门打开,迷迷糊糊倒在台阶上就睡着了,睡梦中他来到了文字王国的首都,他看见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打听原来是国王过生日,孔老先生走在街上,他发现这里的老百姓穿着

  • 越来越少的羊群

    前序:村长为了招待县长向永叔借了一只头羊黑三儿,答应会给他羊钱的;后来,妇联主任以帮永叔介绍一位姑娘认识为说辞又借了一只羊来招待县长,村长说羊钱先欠着,等村里大棚的事忙完了一并给永叔……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村长许下的承诺却迟迟没法兑现,这

  • 靠山屯的神猪

    这王家乡靠山屯最近可算是出了名了,就因为网上出现的一段视频,但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段视频里的主角竟然还不是人!“乡长,乡长,这下咱们乡可算是出名了!”乡政府大楼里,马秘书一边兴奋地大叫,一边风急火燎地推开了李乡长办公室的大门。办公室里,肥

  • 一位雾中归来的姑娘

    一个八岁多就在外流浪了十三年的孤独小女孩,如今回到村里,她这几千天的日日夜夜是怎么熬过出来的?从雾中归来的姑娘!一位从雾中归来的姑娘!夜,已经很深了,我关了电脑正准备睡觉,突然手机的来电声响起,连忙接听:“叔叔,你在哪里?你们现在好吗?”打

  • 命运的岔路口

    客人,欢迎您来到我的领域,在这里,你所看到的,都是真实存在于世间的故事,而,这时的你我,只是见证这些故事的路人。一、无助的命运陈建国,男,53岁。与许多出生在60年代的人一样,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浪潮,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终于,建立起了自

  • 主任老渠

    在国有制公司的办公室里,通常能见到两类人。一种是恨不得以足替手的大忙人,另一种便是挖空心思想着如何打发时间的大闲人。之所以前者忙,无非就是因为后者的空。毕竟一个公司的运作是建立在有人能完成工作为前提。但是,辛勤、忙碌、认真除了增强肌肉强度外

  • 傅尔岱创业

    尔傅尔岱今年已四十多岁了,他家住在一个不到十万人口的小县城附近。他的父亲在改革开放后发了财,成了远近闻名的专业户。傅尔岱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父亲要他去跟他一同做生意,今后好接他的班。可是,傅尔岱有自己的想法,凭他的聪明才智,他不想依靠父

  • 升官

    有人曾说过,“在中国,但凡有一技之长者,建议不要去做公务员。”此言虽有失偏颇,但道出了个中实情。的确,在机关工作,无论你能力有多强,业务有多精,倘无“伯乐”慧眼识“好马”,你不过是一匹忙忙碌碌、任劳任怨的马儿罢了。至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