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阿P监考

阿P监考

收录日期:2025-08-07 13:16:31  热度:7℃

天场镇中心初中的杨校长去县上开会带回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选派30名优秀老师到县中参加2010年高考监考。

按理说,这种监考是轮不到乡镇初中的老师的,因为30多年来,高考都在县里进行,县城里“优秀”老师满把抓,高考监考绰绰有余。可是今年不同了,因为县城开发,县中被迁到南部新区,新建成的校园美丽而宽广,根本不用再到其他小学初中去借教室作考场,自然也就不用让县城的小学初中放假休息,于是监考的工作自然也就落到了教学压力相对不大的乡镇中学老师的身上。

监考的消息在校园一传开,老师们立刻炸开了锅,尤其是年轻教师反响特别强烈,他们大声嚷嚷,都不愿去监考,为啥呢?因为老师们都知道,监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最无聊、最难捱的工作,尤其是高考监考的要求又特别的高,不能出一丁点的差错,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

正当杨校长为监考老师人选犯愁的时候,有一个人却主动请缨来了。谁?教语文的皮小刚,人称阿P。这阿P可不小了,别看他名字里有个“小”字,其实都50多了,想当年刚参加工作时人们见到他都是小刚小刚的叫,他也答得很自然,可过了40岁,再听到或见到“皮小刚”这三个字时就有点不自在了,总觉得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称,于是向全校老师声明改名为“皮晓刚。”哪知道这声明刚发出,就遭到众人的反对,凭什么年龄大了就不能用“小”字?你看人家总设计师那么一个大人物不也叫“小平”吗?架不住众人的反对,这改名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好了,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这阿P主动提出去县城监考,可把杨校长弄糊涂了,“老皮啊,你这是怎么回事啊?”

“杨校长,我呢,是这么想的,你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教师,大大小小的监考也已不下200场了吧,却从来都没有监考过高考,作为教师,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如今有这么一个机会,我岂能放过?我不想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遗憾。所以我请求学校派我去监考,我保证不给学校丢脸。”此话一出,立刻获得杨校长连声夸赞:“皮老师你真不愧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觉悟就是不一样。要是人人都像你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好做多了。好的,我现在就正式通知你:去县城监考,同时兼领队!”阿P一听也十分的激动,连声说多谢校长信任,保证完成任务,说罢起身告辞。杨校长特地起身把他送出门口,望着远去的阿P,心中自语:“嘿,这个阿P!”

转眼间,高考的日子就到了。这天上午学校特地包了两辆中巴车,每辆车上都贴了一张由教育局核发的“2010年高考专用车辆”通行证,一路之上畅通无阻,很快就来到县中考点。接下来就是为期一天的监考培训,培训中将考试的整个流程都作了十分详细的预设,什么时间进场,什么时间拆封试卷袋,什么时间分发试卷,遇到特殊情况如何处理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用考点主任的话说就是在高考监考中,监考老师无需创新,只要照规定做就行了,而且强调“监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要严格执法,又要以人为本,善待学生”,总之,“不能出任何差错。”为了检测培训效果,临结束前还发了一张试卷,要老师们现场完成,再由考点主任随机点名回答有关问题。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让年轻老师回答,不过我们的阿P的“小刚”之名再一次发挥了作用,十分荣幸的被叫起来回答了一个并不很复杂的问题,至于他站起来时考点主任那一闪而过的错愕我们就忽略不计了。

当培训结束,年轻老师们怨声载道的时候,我们的阿P老师也长吁一口气:“乖乖,总算没出什么问题!”

考试如期举行。考场中阿P高度紧张,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一刻也不敢懈怠。好在一切平安!

最后一场考化学。阿P和另外一位老师又开始重复着早已烂熟于心的监考程序:安检入场、拆分试卷、监督涂卡以及最后一刻钟提示……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终于铃声响起。阿P发出了最后一个指令:“请停笔。将试卷和答题卡按序排放在桌上。”与此同时,阿P快速的从前往后收起了考生的答题卡。然而麻烦就在此刻出现了:第06号考生不但没有放下笔,反而在答题卡上快速的书写着,当阿P老师伸手要拿起他的答题卡时,该考生用一只手臂紧紧的压着不让收,嘴里还一个劲的说“等一下,等一下。”

“不行。时间到了,请交卷。”可是,这位考生依然没有交卷的意思,这时其他考生有的在小声抗议,有的干脆也拿起了笔,眼看有失控之势,于是我们的阿P老师毫不客气地用力拉开这个考生的手臂,将他的答题卡迅速收入手中,然后赶紧向下一个考生走去……

回到文考办,二位监考排序、复核、装袋、密封再交考点主任签字,一切有条不紊的按程序进行完毕,只等主任小结之后宣布结束,所有监考老师都兴奋地谈笑着,我们的阿P老师也跟大多数老师一样谈笑风生。显然他的情绪并没有受到刚才那个考生的影响,正为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又添一彩而高兴不已。

然而,就在此时,两位高大威猛的警察推门而入,径直走到考点主任面前说了几句话,就见主任脸色一阵紧张,随即通知:“请皮小刚、滕娟两位老师到前面来一下。”顿时。全场所有的眼光都向他们二位射来。在众人的注视之下,阿P和滕娟二人十分紧张的走到前面再随同主任、警察一起来到了隔壁的教室。

“我们是新区派出所的,刚才接到110报警电话,说你殴打考生。现在请你们跟我们走一趟,到派出所做个笔录!”

“什么?殴打考生?”在场人员除了警察外个个都张大嘴巴合不拢。

任凭在场人员磨破了嘴皮,作了多方解释,两个警察还是将阿P带到派出所作了详细的笔录,考虑到性质不是很严重,警察让阿P老师先回家,听候处理。

事情很快在不小的范围里传开了。

阿P这个气啊,本想画个圆满的句号,可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局!在一帮年轻老师的嘲笑声中,阿P病了一个星期,再上班后的阿P精神明显的很不济了。

就在人们逐渐将此事淡忘殆尽的时候,市晚报的记者找到了阿P,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原来这位记者的女儿那天也在阿P老师的考场,她亲眼目睹了事件的整个过程,她觉得阿P老师做得并不错,不应该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于是把情况如实的告诉了她的当记者的父亲,这位记者觉得这里边有很大的新闻价值,于是亲自来到天场镇中学向阿P老师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整个过程,并就阿P老师日常的为人及多年来的工作表现采访了学校的学生、老师和领导,这不采访不要紧,一采访才发现阿P老师原是一个众口皆碑的好老师!

于是在采访了多位同场考生的基础之上,一篇《老教师主动请缨,受诬陷心病难愈》的文章见报了。文中详细介绍了考场风波的整个过程以及阿P老师的优秀事迹,以及当事学生及其家长的恶劣行径。

一石激起千层浪!读者纷纷打电话到报社或学校,盛赞阿P老师。同时,对告恶状的考生父子进行谴责,甚至有网友在网上对其进行人肉搜索。

“妈妈的,总算还老子一个清白!”阿P居然愤愤地爆了一句粗口。

不日,阿P痊愈,且成了名人。

出了名的阿P很忙,整天忙于接受各路记者的采访。别看他在课堂上总是神采飞扬、眉飞色舞的,可对着话筒却总是显得有些笨嘴笨舌,说来说去就是那么几句话,总是答不到“点”上去。

忽一日,走在校园里的阿P“偶遇”杨校长,寒暄几句后,杨校长递给阿P一盒磁带:“老皮啊,我这有一个相声带子,叫‘武松打虎’,蛮好听的,你就多听听,啊!”说完还用手指在磁带上轻轻地击了两下。

“我武松能把这只虎置于死地,主要是在我们水泊梁山‘替天行道’方针的指引下,在晁天王的亲切关怀下,在宋大哥的英明领导下,在众弟兄的热情帮助下取得的一点荣誉,这个荣誉应该归于谁呢?归于我?NO,归于你?不,归于我们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

一边听,一边乐:“太逗了,太有才了!”阿P大笑,笑着笑着,瞬间石化,他终于明白……

于是再接受采访时,阿P的话多了。

多出什么了呢?

不说,你懂的!

猜你喜欢

  • 曾经自卑

    曾经自卑十几年前,他从一个仅有20多万人口的北方小城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上学的第一天,与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肯定会被那些来自大城市

  • 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

    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十一回家,坐在咖啡馆里同一个朋友聊天,这姑娘靠在自己男友的肩膀上笑靥如花,满脸都是闪闪的幸福。她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不解地问:“你在北京啊,一个月钱也不多,除掉房租水电花费,也没剩多少了啊,值得吗?”我笑着回答她:“确实是辛

  • 成功只因“一句话”

    成功只因“一句话”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在某个关键时期,总会出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这个人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的老师或朋友,或许是你的恋人。他所说的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会让你牢记心中,永生不忘。普通人是这样,那些成功人士也不例外。“总

  • 翟墨:一个人的航海

    一个人,一只帆,900多个日日夜夜,40多处异国他乡。2000年以来,翟墨多次自驾帆船访问南太平洋诸岛国,进行文化、艺术考察,并举办个人画展。2007年至2009年,这个山东壮汉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单人无

  • 没路走是逼你飞

    没路走是逼你飞老闫是我大学时的室友兼死党,老闫的名字叫闫龙(yan),一般人都不认识那个“”字,连老师一开始点名时也叫他“闫龚”,后来有人就叫他闫龙天。老闫身材瘦小枯干,但声音浑厚,标准的男中音,班里的女同学都说老闫的声音很有磁性。有着

  • 克服惰性

    克服惰性你也许要问:怎样才可以克服自己的惰性而把自己推动起来??当然,惰性实在是很不容易克服的一件东西。没有多少人不懒惰,那些勤奋的人,都是一些意志的力量在推动他。所以,我们不妨说:“意志是克服惰性的一种力量。”而这意志的形成,是要靠一个值

  • 相信奇迹,才会创造奇迹

    相信奇迹,才会创造奇迹多年前,有一位19岁的年轻人正在念大学,晚饭后,他习惯地拿起导师给他安排的作业,他是一个极有天赋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数学问题能够难住他。和往常一样,他很快就完成了前面的习题,可是在做最后一道题时,他卡住了,感觉寸步难行

  • 圆梦农家书屋

    刘小芳是一位农村残疾女孩,今年十九岁,五年前不幸因摔伤右腿,经医治后,右下肢截肢了,致残为肢体残疾人,才刚刚读初中一年级,被迫辍学回家,与残疾相伴,与父母相伴,与艰苦的生活相伴。她性格温柔,美丽可爱,聪明能干,勤奋好学,有梦想有追求。通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