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出师

出师

收录日期:2025-08-07 23:03:03  热度:11℃

嘉庆年间,襄阳一带盗贼猖獗,官府夜夜派人四处设伏捉拿,怎奈一些行走江湖的贼人们轻功了得,即使被发现后,也在眨眼功夫逃得无影无踪,官府的捕快们无可奈何。

这时候,官府的师爷给守府大人出了个主意,请真武山上的一休大师出马,帮助捉拿盗贼,因为一休大师带了两个高徒,就是张三和李四。这张三李四的绝活是甩飞镖,有百步穿杨之能耐,也就是说,在百米之内,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走的,只要他们的飞镖一出手,保证百发百中。因此,襄阳一带无人不知张三李四的本事。

事关捉拿盗贼之大事,守府大人亲自到真武山上去请一休大师。

听了襄阳盗贼之事后,一休大师爽快地答应了。守府大人高兴地说:“有大师的两个高徒下山相助,盗贼们必被手到擒拿,襄阳百姓又可以过安稳日子了。”

正当守府大人高兴之时,一休大师却说:“大人,老衲答应助你,但只能派一个徒弟下山去助你一臂之力,因为我的两个徒弟都还没有出师,没有出师是不能行走江湖的,考虑到捉拿盗贼是安抚一方百姓的大事,老衲就破例让一人先出师吧。”

守府大人说:“既然如此,一人下山去助我也就可以了。”

接着,一休大师邀守府大人观看张三李四的出师考试,守府大人欣然同意,说:“我刚好可以开开眼界。”

考试就在山上进行。山巅之上扎了两个稻草人,张三李四各持三枚飞镖站在百米之处。开考之后,张三李四各甩出一镖,张三的飞镖射中稻草人的手腕,李四的飞镖射中稻草人的眉心。

第二镖,张三射中稻草人的脚脖,李四射中稻草人的胸口。

第三镖,张三射中稻草人的小腹,李四射中稻草人的咽喉。

虽然各自三镖三中,可是张三飞镖所射中的位置明显不及李四,李四的飞镖镖镖射在要害之处,可谓技高一筹。

显然,李四出师成为定局。

正当守府大人和众人为李四叫好时,一休大师却意味深长的笑了笑,笑过后宣布道:“徒弟张三出师,即刻随守府大人下山,捉拿盗贼,除暴安良。”

一休大师的话一出口,令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个个张大嘴巴呆在那里。

吃惊过后,李四首先冲一休大师哼了一声,然后道:“师傅太偏心了。”

一休大师笑着摇了摇头,说:“老衲没有偏心,你继续修炼吧,你还没达到出师的水平。”

这时,守府大人也出来打抱不平了,说:“大师,明明是李四飞镖射得准嘛,这、这、这……怎么出师的却是张三?大师是不是弄错了?”

一休大师笑着对守府大人说:“大人,老衲虽然老眼昏花,但还不至于昏花到辨不清二人能耐的地步,老衲真的没有弄错,张三真的可以出师了,李四还需要继续修练。相信老衲吧,带张三下山,他一定会不负所望。”

守府大人疑疑惑惑地带着张三下了山。

三个月后,襄阳一带的盗贼悉数被擒,而且他们都是在张三的飞镖或射中了手腕、脚脖、小腹之后,再也不能飞檐走壁逃走,而被捉拿的。开堂审理之后,按律定罪,有罪大恶极的判了死刑,次者发配边疆充军,轻者坐三五年牢狱,从者打了几十大板,再狠狠地教训一顿,放回去洗新革面。如此一来,守府大人受到朝廷重赏,百姓没了盗贼侵扰,皆大欢喜。

出于感激,守府大人再次到真武山上去见一休大师,当面道谢、奖赏之后,守府大人问一休大师:“有一事本大人始终没弄明白,那次出师,李四的飞镖明明比张三射得准嘛,可你为什么不让他出师?”

一休大师二话没说,叫来张三,命他再甩三镖出去,看看能不能射中李四所射稻草人的位置。张三遵嘱,一扬手三镖同时甩出,三枚飞镖一枚射在眉心,一枚射在胸口,一枚射在咽喉,与李四当时所射的位置分毫不差。

守府大人目瞪口呆。

一休大师说:“看到了吧大人?这就是张三的本事。”

守府大人不解地问:“那张三在出师考试时,为啥没射中这样的位置呢?”

一休大师说:“大人差矣。不是张三射不中这样的位置,而是他不想射这样的位置。”

“本大人愿闻其详。”

“老衲倒是要先问一问大人,这次捉拿盗贼之后,是不是按律定罪,当诛者诛,当罚者罚,当训者训,当放者放?”

守府大人说:“正是如此。”

一休大师正色道:“这就对了。假如这次出师的是李四,而不是张三,那么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所有的盗贼个个必死无疑,但他们不是死在刑律之下,而是死在李四的飞镖之下。大人在出师考试时已经看到了李四那凶狠的样子和甩出的飞镖,那可是镖镖都要人命的呀。”

守府大人若有所思,说:“本大人还是不太明白,大师可否说得更清楚一点?”

一休大师笑道:“大人,老衲以为,练武之人不仅要练习武艺,更重要的是修心养性,只有这样,武功修为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张三不仅在武艺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他的修为也已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就用捉拿盗贼这事来说吧,盗贼也分主犯从犯,也分惯犯新犯,有罪大恶极的也有偶尔为之的,所以不能把他们一概赶尽杀绝。这样,也就不能把他们统统的一镖射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而不能复生,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不该死者也一镖射死,是不是太没道理了?张三就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李四还没有悟出来呀,所以,尽管他的武艺也已经是相当高了,但他的修为还不到家,故出不了师呀。”

一休大师的一番话,把守府大人说得连连称是,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说:“大师真乃高人也!”

猜你喜欢

  • 皇帝冬季咋取暖

    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先后居住过的北京故宫,好似一部厚重的大百科全书。在一次参观故宫时,我破解了一个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皇上冬季咋取暖。我国北方,冬季漫长而又寒冷。有气象资料显示,清朝时,一年内北京约有一百五十余天是寒冷天气,最冷时气温可达

  • 我昨伺候慈禧睡觉

    宫内称呼她为荣儿,慈禧呼她“荣”,13岁进宫的她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18岁由慈禧指婚,赐给一个太监。随着世事动荡,她的生活也颠沛流离,愈加凄惨,她极不愿意谈起往事,出于对作者的好感和信任,才断断续续道出了当年宫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储秀

  • 清朝皇帝的衣食住行

    宫闱秘事,皇帝的私生活,外间了解者不多,因此,民间总会有种种离奇的传说。事实上,皇帝也是正常人,也有不可缺少的衣食住行。皇帝并非时时龙袍加身为皇帝管理衣着的太监,名为“四执事”,四者:冠,袍、带、履。“四执事库”,即乾清宫东廊的端凝殿,取“

  • 楚汉大战前夜项伯为什么泄密

    “鸿门宴”是千百年来人们谈到楚汉之争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事件。而每当谈到这段往事时,项伯总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说他“奸”者有之,说他“忠”者也不乏其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项伯在项羽决定攻打刘邦的前夜,将消息泄露给了刘邦,并在“鸿门宴”

  • 乾隆为什么六下江南

    乾隆皇帝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六次巡视江南。在当时的条件下,皇帝下江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北京到江浙,往返6000华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全靠车装船载,马拉人扛,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三五个月。每

  • 长崎未爆原子弹的真实下落

    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事实上,美国向长崎投放的是两颗原子弹,但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这颗未爆炸的原子弹哪里去了据格罗夫斯(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美国退役陆军中将

  • 希特勒敦刻尔克手下留情之谜

    在即将把英国军队赶下大海的那一刻,希特勒忽然停止了进攻。这成为二战历史上的一大谜团。希特勒在想什么希特勒命令:停止前进1940年5月24日,本来就不太宁静的英吉利海峡显得更加焦躁不安,天空中大雨如注,地面上一群疲惫之师,正在缓慢地向敦刻尔克

  • 大雪挫败苏军摩步师

    1939年11月30日,面对桀骜不驯的芬兰,苏联不宣而战。凭借人数和武器上的绝对优势,苏军一下子就突破了芬军在边境线上的多处防御地带。当时,克里姆林宫设想对芬作战只需7天时间。因此,所有部队都没有准备冬衣,大量汽车也没有防滑链。然而,芬军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