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周恩来给张学良的“16字密信”

周恩来给张学良的“16字密信”

收录日期:2025-08-07 21:25:07  热度:13℃

秘密一:关于密信传递的时间

最早向外界公开这封密信的是曾在周恩来身边长期工作的童小鹏,据他回忆:

但是,罗青长在2004年4月2日《人民日报》撰写的《情深意重割舍不断———忆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情意》一文中,写道:

1960年,周恩来总理得知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铭及夫人朱洛筠要到香港探亲,便在西花厅宴请张学铭夫妇。当时我在陪。席间,周总理谈到对张学良的牵挂,他手书了几句话托张学铭夫妇设法转达给张将军……

罗青长长期从事对台工作,了解许多对台工作的内幕,他的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他在文中特别提到的“当时我在陪”,更是令人毋庸置疑。

那么,传递密信的时间到底是哪一年呢?我们在中共中央文献档案中找到了直接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可信的时间证明,这份档案全文如下:

张学铭、张学思给张学良的信,已托朱五送到台湾张学良手中,我写“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几句话已带到,张现住董显光家中,仅获有限度的自由。

这份档案的准确时间为1961年5月31日。从这份档案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它应该出自周恩来之口,而且是总理在得到密信已转交到张学良手中的信息反馈后,向中央做的汇报。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受总理委托完成这一使命的人,一定会第一时间将此事汇报给总理,同样,总理也会将事情的经过及时向中央汇报。由此来看,密信一定是在1961年5月通过安全渠道转到张学良手中的。

秘密二:谁是密信真正的传递人

谁是密信的传递人?此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密信是由郭增恺夫人传递的。此说大多依据童小鹏的回忆:

童小鹏此语一出,立即被史学家接纳。因为郭氏夫妇与周恩来及张学良夫妇皆有着很深的交情。郭增恺原为杨虎城17路军参议。西安事变爆发后,宋子文将当时关押在南京的郭增恺保了出来。宋子文与宋美龄前往西安救蒋时,郭作为宋子文的随员一同到达西安,协助宋子文做调解工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很多工作,郭增恺由此深得周恩来的赏识。当时其夫人在香港居住,不仅能自由出入台湾,而且与张学良夫妇也有交情。郭增恺夫人作为双方均信赖的朋友,完成这一使命自在情理之中。

但事实却与此说相去甚远,童小鹏的回忆至少有两点错误:时间和密信的传递人。关于时间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考证,而在前面我们提到的1961年5月31日的那份中央档案也明确提到“张学铭、张学思给张学良的信,已托朱五送到台湾张学良手中,我写‘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几句话已带到……”根本未见郭增恺夫人参与此事的任何依据,这是其一。

猜你喜欢

  • 跟家里都一样

    跟家里都一样吴老汉和老伴要去加拿大看儿子了。出发前的两个月,两个老人忙活坏了。吴老汉先是花大价钱,请了外国语大学的一名老师,辅导他们简单的外语。学外语的同时,老伴还准备了陕西辣子和酱菜,在家里买了几只羊腿,练习做羊肉泡馍。不久,儿子打电话回

  • 重赏之下有勇夫

    重赏之下有勇夫汤姆是个江洋大盗,几天前,他在A市博物馆偷窃一把小提琴,价值500万美元以上。警方全城围堵,在路上找到小提琴,却没有抓到汤姆。局长召开会议,警长韦德建议道:“汤姆还没有离开我们这个城市,我们何不悬赏,让市民投入到抓捕行动中。”

  • 裸婚

    裸婚一对蟑螂幸福地生活在某个房间里,男的叫大卫,女的叫小妞。有天晚上它们正聊得欢畅,突然“啪”的一声,壁灯被打开了,主人李晖带着女友刘佳回来了。大卫和小妞立刻以旋风般的速度携手钻到了墙洞里。李晖和女友一起看电视相亲节目,有位嘉宾说起“裸婚”

  • 强盗帽

    强盗帽最近,约翰的班上时兴一种帽子,这种帽子戴在头上时,只有双眼和嘴巴露在外面,就像是蒙面强盗一样,所以同学把它称为“强盗帽”。渐渐的,班上戴这种帽子的同学形成了一个圈子,取名叫“强盗帮”。强盗帮经常聚在一起玩,没有强盗帽的同学,就会被他们

  • 给你加个号

    给你加个号这年头,排队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吃饭要排队,取钱要排队,看病要排队,更为稀奇的是,学生们选座位,也要排队,刘英就有过这样一次特殊的排队经历。刘英是市里一家医院的外科专家,也是个单亲妈妈,由于工作繁忙,对儿子大宝疏于教育,他的成绩总是

  • 给你当爹

    老石最近丢了工作,只急得整天寻思来钱的门路。这天,老石在外头逛累了,就坐在街边一棵树下歇气。突然有人从后头点了下他的肩膀,老石回头一看,居然是个半大不小的学生哥。这学生哥背着书包,黄毛脸上堆着副眼镜,手里还捧着杯奶茶,一脸笑嘻嘻的。老石心情

  • 撞线

    田径好手徐莹,开着她那辆刚换了三天的保时捷看朋友回来,快进城的时候,又出了倒霉事,蹭倒了人。被蹭的人倒在地上,发出了痛苦的声音。徐莹赶紧下了车,可一看是他,腾地就长气了!这人她认识,是个“碰瓷”的。一个月前,就在离这个地点不远的地方,就“蹭

  • 三句真言

    李大嫂和女儿的感情鸿沟越来越深,李大嫂说东,她女儿就说西;李大嫂说南,她女儿就说北。眼见母女之间的战火是矮子放风筝—节节上升。李大嫂为了平熄战火,化解母女间的矛盾,就四处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一日,李大嫂刚打开电视机,就见电视银屏上有一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