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杨开慧简介

杨开慧简介

收录日期:2025-08-07 10:32:06  热度:10℃

杨开慧(1901年—1930年),号霞,字云锦,出身于书香门第,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她不满3岁时,父亲杨昌济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远涉重洋去留学,杨开慧在母亲向振熙的抚养下度过了童年。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学者、教授,他思想先进,开慧虽为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7岁时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书香门第出身的杨开慧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气。

1913年杨昌济从国外归来,任教于长沙湖南省立一师,全家从乡下迁来长沙,住在大鹅塘。杨开慧跟随母亲陪伴从国外留学回湘的父亲到长沙居住,正是在这段时间,杨开慧第一次见到她生命中至关重要、后来与她生死相依的毛泽东,那时毛泽东是杨开慧父亲杨昌济先生的学生,而且是杨昌济最赞赏的学生,而按当时的师生之礼,毛泽东常去杨昌济家,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后来成为他妻子,成为他三个儿子的母亲的杨开慧,那时,她还是一个13岁的少女。能看见自己爱的人从少女长成亭亭玉立的美人,然后在她生命的春天,用心去追寻、然后获得那份少女纯情,不是每一个男人一生中都能得到的幸福,而毛泽东就是一个有这份幸福的男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杨昌济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向上有为的学生,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经常去杨家向老师请教各种救国救民的大道理。

婚后的毛泽东和杨开慧聚少离多,这对革命伴侣为了执着的信念经常天南海北。开慧的性格自有她刚毅、坚强的一面,但在情感世界里,她又是那样多愁善感。这便注定了杨开慧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承受的情感磨难,而这又是和毛泽东身份的特殊性联系在一起的。而毛泽东的内心又埋藏了多少对开慧的依依不舍!

1927年夏,八七会议后秘密潜回湖南的毛泽东日夜进行暴动的准备,杨开慧则照料着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但谁也没有想到,此次话别,竟成夫妻之间的永诀!

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三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生牵挂。同时,开慧的处境却是那样地险恶。敌人到处在搜捕她,她仍无畏地奔走于板仓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顽强地坚持地下工作。杨开慧自小显示出一种女性的温柔,内向而又沉静的心理特征,童年的杨开慧身体蠃弱,性情内向,并不爱动,因此与一般的孩子将大量时间投放在玩耍上不同,童年幼齿的杨开慧,已经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杨开慧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在杨开慧后来被人发现的自传体回忆录《从六岁到二十八岁》一文中,杨开慧涉及到最多的内心世界之一就是她短暂一生中始终感觉到死亡的影子,而她已经千百遍的思考过人生和死亡的意义了。在杨开慧生命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内心始终有自己将死亡的念头,而帮助它对抗这个始终萦绕着她幼小心灵的黑色阴影的、是她对母亲和家人爱:“我总舍不得我的母亲去受那样的痛苦——看见我死的痛苦——不是有这一个人有力的牵伴,那我简直没法生活下来的可能了!”这是后来她自传回忆录中的一段话,是在认识毛泽东之前的想法。杨开慧从一开头就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敏锐的内心世界从一开始就在替自己规划未来人生最重大的抉择:生与死的意义。

猜你喜欢

  • 年赚70万:我在美国废品站拆飞机

    吴钧是合肥市一家机械厂的高级技工,因陪读去了美国。在那里他没有成为工程师,却成了一家物资回收公司的拆卸工。拆解的报废物更是令人大吃一惊:从大炮、坦克、直升机,直至堪称空中巨无霸”的大型客机。其间,他也了解到了这个行业鲜为人知的丰

  • 当卧底的那些日子

    提起贪官,人人深恶痛绝,为了严惩贪官,各国政府可谓绞尽脑汁。在香港廉政公署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撒手锏”——卧底。这些无名英雄的工作充满了惊险刺激,堪比好莱坞大片。香港廉政公署资深职员张亚石(化名)先生回忆

  • 从夏威夷进口海水的中国人

    科学家把海水分为三层,海平面100米以内是表层,100米至600米之间是温越层,600米以下是深海层。深海层的海水终年没见过阳光,从未被人类污染过,它含有70多种矿物质,营养物质是普通海水的50倍以上。美国夏威夷深海水资源公司,是一家专门经

  • 比黄金更贵的,是智慧

    他出生在印度班加罗尔附近的一个小镇,由于家境贫寒,他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了。他家有3亩多田地,像众多的村民一样,也植遍了橡胶树,但由于产量有限,每年的收入,家家户户仅仅够勉强填饱肚子。然而,他从小就不甘于一辈子过这种贫穷的

  • 要做最有钱的80后

    做最有钱的人是我的梦想,也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它令我每天都能够激情十足地工作。——本文主人公语他的最高学历是高中,他不是富二代”,更不是官二代”,然而他却信誓旦旦地要创建像微软一样伟大的公司&

  • 把大目标切碎分给每个人

    上世纪30年代末,一个刚从纽约大学毕业的奥地利小伙子来到了一家生产电动机的工厂里上班。这家工厂的老板是一个非常有干劲的中年人,他为工厂设立了一个新目标:成为全纽约州最顶尖的企业!为了使所有的员工都能和自己一样拥有这样的目标,老板不断地在企业

  • 守着俗事做下去

    她出身良好,家人个个都才华横溢,又生得容颜姣好,天资聪颖。十四岁时,她开始写稿,十五岁就已经成为了编辑们不敢得罪的小姐”,常常被编辑部追着要稿。她做过报刊记者,担任过电影杂志的编辑,后来又去英国修了学位,做过酒店主管,做过政府部

  • 为什么你拼不过男人?

    作为专栏作者,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女孩的来信,其中80%都像怨妇一般向我细数自己的职场抱怨。其实,每一个女孩生来都没有标签意识,那些所谓的你该这样、不该那样,都是后天环境强加给你的。我的大学室友里有一个外国留学生。有一次,宿舍忽然跑水,我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