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模仿名人签名的作家

模仿名人签名的作家

收录日期:2025-08-08 02:25:28  热度:9℃

上世纪60年代,有个叫帕特里克的少年在巴黎靠卖书为生。

当时,市面流行名家签名的新书,他花了很大功夫去琢磨名家的手迹,然后在每本书上都模仿名家题赠了签名和不同的献辞,再拿出去卖,果然供不应求。

那天,帕特里克正在推销知名作家格里耶的新作,有位男子走过来,拿起书看了又看,指着签名说:“它的末尾没有圆点,该不会是伪造的吧?”

帕特里克故作镇静地说:“作者想怎么签就怎么签啊!”

男子从怀里掏出一本格里耶的书,上面留有签名,果然末尾有个明显的圆点。

他说:“作者签完名都习惯把笔顿一下,可你的这些签名却没有!”

帕特里克傻了眼,坦白说:“你要告就去告吧。”

男子笑了:“事实上,跟签名比起来,你的献辞文采很好,感悟也很深,你为何不去创作,而要模仿别人签名呢?”

帕特里克疑惑地问:“您到底是谁?”

男子答:“格里耶,这本书的作者。我之所以揭穿你,其实是想提醒你,你代我所留的献辞真的很精彩,以你的文学天赋,再多一点坚持,迟早会超越我。”

那之后,帕特里克接受了格里耶的建议,专心从事创作,终于推出了多部经典小说,并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后来,这位文学大师常说:

“是格里耶指引了我。批判他人的过错很容易,但善于从他人过错中发掘长处却堪称高明,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成就他人的潜质,还将为自己赢得恒久的尊敬。”

猜你喜欢

  • 经常鞠躬的公务员罗锅

    我一个大学同学,也是老乡,名叫罗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不好,当年毕业的时候,罗国考上了我们县公务员,是我们全班的骄傲。不仅如此,罗国在老家——某省高登县清远镇小康村,也是声名远播,平时不走动的亲戚,也纷纷过来道喜送礼钱。这事让偏远的

  • 藿之冤

    一阵大风吹起,老藿一家在那山岗下动荡不安。这一家子姓藿,姓氏是人们赠的,人们又给它归麻类,就称它们叫藿麻或荨麻。这天,它家小儿了:-小藿从外面跑回家,来到爸爸妈妈面前哭着说:“爸爸,妈妈,刚才听见有人骂我们是蜇人草、咬人草,把我们说成心狠毒

  • 阳光下的茉莉罂粟

    岁月如梭。再次登上五峰岭的甫平,遥望山河,心潮起伏;人生,真是五彩缤纷……下面那些高楼四十七年前是一片土木结构矮平房,叫“新村”,住有一个茉莉花朵儿似的姑娘叫“徐慧。”甫平认识徐慧那年代,人分为两大类:正册的工农兵学商,统治着社会;另册的地

  • 不是每个人都能玩鸟的

    成局长,现任某市某某县教育局长,成局长原名成旺财,成爸小时候家里穷,没念过书,当儿子生了之后,对于给儿子取名这件事情,感到十分头痛。正好一天经过村头的大富人家,听到院内不停地唤叫:“旺财,旺财,吃饭哩!”。因为富人家围墙砌得其高,成爸不得看

  • 智斗偷羊贼

    李桂英的丈夫外出打工了,勤劳能干的李桂英在家搞起了副业,养了几羊。没过多久,小羊变大羊,这几只羊被李桂英养的又肥又壮,村里人都夸她养的羊好。一天夜里,半夜准备起来上厕所的李桂英突然听到院子里有动静。她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只见一个黑影站在自己家

  • “清货”骗局

    刚来广州打工的那阵儿,工资较低,生活比较窘迫,每一笔消费都要仔细琢磨。那时,我住在一个叫上社的城中村,村上多住着南下的淘金者,小小的村子,竟有十几万的流动人口。城中村里也是热闹异常,不长的一段街道,商铺林立,行人如织。在街中心,有一个小型的

  • 俊媳妇和丑媳妇

    大清咸丰年间的河间城里,有一魏姓人家的两兄弟,一个叫魏宝忠,一个叫魏宝诚。“忠”“诚”二字虽然相衔,可他们不是亲兄弟,是堂兄弟。宝忠是堂哥,宝诚是堂弟,其实宝忠比宝诚只大16天。长相上,两个人就如亲兄弟一般,都堂堂正正,眉清目秀,一副书生样

  • 杀狗记

    刘家坪中学每到春夏之交就成了流浪狗的乐园。流浪狗沿街在垃圾堆里刨食,最后总能在刘家坪中学找到落脚之处。学校是封闭式管理,学生们平时难得出一回校门,那些流浪狗倒成了学生们的宠物,他们除了没法给流浪狗们一个窝处,平时一日三餐管饱,而且常常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