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俊媳妇和丑媳妇

俊媳妇和丑媳妇

收录日期:2025-08-08 00:28:20  热度:7℃

大清咸丰年间的河间城里,有一魏姓人家的两兄弟,一个叫魏宝忠,一个叫魏宝诚。“忠”“诚”二字虽然相衔,可他们不是亲兄弟,是堂兄弟。宝忠是堂哥,宝诚是堂弟,其实宝忠比宝诚只大16天。长相上,两个人就如亲兄弟一般,都堂堂正正,眉清目秀,一副书生样子。

到了20岁这年,兄弟俩都要成亲了。因为是本姓本族兄弟,又同年同月,所以就又选了个同日迎娶,这样更喜气更红火。新媳妇一家是城南的张家姑娘,叫连凤,一家是城北的李家姑娘,叫金霞。两顶花轿进了门,拜堂之后,揭开盖头一看,道喜的人们都了“啊!”了一声。为什么呀?因为两个新媳妇差别太大了。宝忠的媳妇连凤,生的又白有俊,而宝诚的媳妇金霞,长得又黑又丑。宝忠一家自然是喜上眉梢,不过宝诚一家也没愁眉尴尬,因为人家早就打听好了,金霞过日子是好手,人家是冲着过日子来的。

结婚的场面热闹也好,冷清也罢,只是短暂的,过日子才是长远的,婚后两家各过各的日子。宝忠一家把媳妇连凤捧着敬着,当初他们就是看到人长得俊,才定下这门亲事的。连凤也觉得自己该捧该敬,因为自己长得就是俊嘛,给宝忠一家长了脸面,所以除了吃穿什么都不做,后来,连凤又学会了斗牌,每天饭碗一放就去斗牌,油瓶倒了都不扶。

宝诚一家并没因为媳妇丑,就歪待金霞,金霞也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除了孝敬长辈,操持家务外,还帮着宝诚打理铺子,里里外外都拿得起来,确实是把好手。这样,宝诚家的日子就越过越好了。宝忠家也有一个铺子,只有宝忠一人打理,本来就忙不过来了,可是还得抽时间照顾媳妇连凤。请帮工呢,又拿不出钱来,买卖就越来越萧条了,所以,日子越过越紧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遇上了大灾荒。宝诚家因为有些积蓄,一家人平安地度过了灾荒。而宝忠一家,缺吃少喝,先是父母扛不住,双双离世而去。跟着是宝忠也病饿而亡。剩下连凤,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更是没法过了,她就想再嫁个人家。本来她觉得凭自己的长相,嫁个人绝对没有问题,可是话放出去后,却没有一个登门的。因为城里城外的人,都知道,她人虽然长得俊,但好吃懒做,没有一个人想娶她。走投无路了,她就卖了孩子。卖孩子的钱能吃多久,很快就又花光了。

这个时候来了热心人,还是冲着他的模样来的,这人是谁呀?妓院的老鸨子。她呢,也只能乖乖地跟着去了。

猜你喜欢

  • 走进皇家学院的订书工

    小男孩天资聪慧,是老师们眼中的“神童”。他9岁那年。父亲去世。随着家庭经济的日渐窘困,初中还没有读完,他就不得不告别校园。进入当地一间私人书店当学徒,老板交给他的任务是,每天必须卖掉500份报纸。那一年,他才13岁。一天卖500份报纸。的确

  • 从家庭主妇到“印度国宝”

    现年78岁的印度阿婆钱德罗·托马尔家住印度北方邦一个名为朱赫里的小村庄,她有3个女儿、3个儿子,还有几个孙儿,一家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平时,作为母亲和祖母的托马尔负责料理家务。10年前,托马尔的孙女南德娜怀着成为职业射击运动员的梦想,在距离

  • 从洗碗工到世界小姐

    1989年7月,于文霞出生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在姐妹俩五六岁时,父亲带领全家搬到镇上,靠做小生意勉强糊口。贫困的生活并没抑制小文霞快乐成长。爱唱又爱跳的她,小学还没毕业,个子就蹿到了1.70米。邻

  • 比黄金更贵的,是智慧

    她是一位90后女孩,父亲的早逝,让她没有条件做骄奢的小公主。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初中毕业后,她就背起行囊,到城里打工。那时她不满18岁,没技术没文凭,只能在一家路边小吃摊做服务员。摊点不远处,是一家艺术学校,每天清晨,都有背着画板的学生,踩

  • 机遇藏在转弯处

    上世纪30年代初,他是一个无业游民,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每天到处游荡,每天为生计劳碌奔波,他为此懊丧过、苦恼过,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由于没有固定的住房,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得搬一次家。一天,他再次搬家,不小心得一只祖传的古懂瓷器碰到地上,摔成

  • 我家的那三套军装

    我家有三套军装,一套是爷爷的,一套是父亲的,还有一套就是如今穿在我身上的。爷爷的那套军装是土黄色,没有标识、没有式样,如今已在岁月的漂洗中黯然褪色;可是后来我摸着它,依然会倍感亲切和温暖。想当年,我的爷爷正是穿着它,在抗日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 爱情的码头

    晓洁抱着今天的课本往教室走去。已经是最后一学期了,马上就要大学毕业,得抓紧了。今天是第一天上课,可别迟到就行。在拐角处的晓洁听到上课铃声响了,便小跑着向楼上跑去。砰的一声,书本全掉在地上了,还乱七八糟的。晓洁抬起看着书本的眼睛,脸上的表情写

  • “特色”创业

    同学朋友们都说林静是个不甘平凡的女孩。这不,才刚毕业,林静马上动起了脑子,想自己创业,而且,要创“特色”业!经过一个多月的“踩点”,林静瞄上了热闹的“淑女街”。她自然有她的想法。经过考察,林静发现这条街热闹是热闹,但是没什么特色东西,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