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苏东坡和对联

苏东坡和对联

收录日期:2025-08-08 17:33:18  热度:9℃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人摇摇头,觉得苏东坡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我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座,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书后,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不认识的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沁(qìn)出了很多汗。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把那副门联改成了这样: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猜你喜欢

  • 卖梨

    清朝末年,上海闸北区有一家梨膏店,生意做得很大,店门口挂着“天知道”三个大字的牌匾。“天知道”梨膏店的对面是一家姓于的水果店,梨膏店的发迹就是因为这家水果店。光绪八年,于家水果店从山东莱阳运到上海闸北区五十篓梨。因为路途遥远,梨皮被颠破,经

  • 死在钱眼儿

    凤凰山下有个太平镇,镇上有个人叫刘茂,家中很是富有,但为人却极为吝啬,乡亲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儿叫瓷公鸡。为啥叫瓷公鸡呢,因为当地有个歇后语,叫瓷公鸡蘸糖稀——一根毛儿不拔还得蘸点儿回去。那是比铁公鸡还胜一筹的。这天,刘茂闲来没事儿,正在镇上晃

  • 古城怪医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相竞技,意欲称霸天下。话说有两个诸侯小国激战数年,未分胜负,两军主帅便各遣密探,混入邻国,打探敌情,一场乱世谍战就此展开。01一日晚间,在临近郊野的古城外,出现了一道身影。他环顾左右,见四下无人,便向西南方的坟场跑去。他

  • 滴血镯

    很久以前,有一个女孩叫凌儿。正值20岁花样年华,长得水灵灵的,非常讨人喜欢。唯一令人悲哀的是,她从小就哑了,发不出声来。为此,她的母亲寻访名医,却毫不奏效。她不知道她的父亲是谁,每当她问起自己的父亲的时候,母亲总会皱着眉头不语,或含糊了事。

  • 魂断传国玉玺

    纵然伴君如伴虎,也难舍皇权富贵。老奸巨猾的史丞相千算万算,可算到他会——一个突然出现的玉玺这不,又到了史弥远每年一度庆寿的日子。寿宴上诸大臣纷纷献礼,皇上也亲自到场,让他挣足了面子。这一晚回到家里,管家史财突然走近史弥远,神秘地说:“相爷,

  • 鱼腹藏珠

    清末的一天,保定知府微服来到野三坡。在鱼骨洞泉,他发现每天辰时左右,都会从泉水里冒出些鱼来,多则十几条,少则七八条,不由连连称奇。“你要不要这鱼?”一个农夫出现在知府身旁,“你不要,我可就捞走了。”知府摆摆手说:“你捞走吧,我不要。这鱼能吃

  • 巧对赠银传佳话

    清朝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一日,他带了仆人微服私访来到两广郊区的一个村庄,看见一家人正在办丧事,灵车在前面缓缓而行,后面紧跟着一个穿孝服的妇女和她一双十来岁的儿女,娘与孩子都哭得撕心裂肺,伤心万分。张之洞上前询问,邻人们都怜悯地说:“这个女子

  • 寻找“六尾狐”

    王桐林不仅天生胆子大,他还是那一带远近闻名的大孝子。那一年,王桐林的母亲病了,虽然王桐林带着母亲去很多医院看过,但是病情都不见好转。这天,王桐林家里突然来了一位穿着黄色道袍的道长。那道长告诉王桐林,在北边的松林山上住着一只长有六条尾巴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