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只想送你一缕普洱香

只想送你一缕普洱香

收录日期:2025-08-08 02:38:26  热度:7℃

曾经认识一个女孩,叫菡,她应该算是我的同事吧,尽管严格说来,我们只是同属于一个大的公司,彼此并不在一个部门,除了在一楼的餐厅会常常碰面,平时并不会有多少交流。

但我还是在不多的几次午餐闲聊中,知道她来自于云南的普洱,是茶农的女儿,一个人在北京,没有亲朋,却为了一个扎根此地的梦想,而在大学毕业后,执著地留了下来。她也曾经与我一样,在残酷的竞争面前,想要退回到家乡的城市,在父母的荫庇下,过舒适安逸的生活,可还是最终驻守下来,一点点地靠近明亮的梦想,就像一只飞蛾,靠近热烈的火焰。

想来就是这样在异乡漂泊的孤单,让我和她,在一次午饭后,对彼此生出信任与好感。我记得当时我们在靠近窗户的一个角落,聊了许多东西。我们聊到彼此所读的大学,曾经年少时的梦想,走在路上的爱情,对某个人的暗恋。我们还欣喜地发现彼此竟然是同一个星座,连血型都是一致。我记得我们一直聊到人群散去,原本拥挤的餐厅里,只有服务生整理桌椅的声音,空气里有一丝丝的惆怅和潮湿,还有一缕清淡的茶香。

就是这样的茶香,让我想起菡的故乡,并随口说,如果过年时回家,给我捎一包普洱茶来吧。这一句话,其实我说过就忘记了,并不曾放在心里记着。我以为菡也定是只当一句说笑,过后就忘了,因为在过年之前的几个月里,我们很少再有机会交流,总是我刚刚去餐厅,她就起身离开了,我们很快又回复至淡若无痕的交往时光。

后来有一天,我打开QQ时,她一向寂静无声的头像闪了起来,点开来便是一句有些愧疚的话:实在不好意思,过年因为没有买到火车票,无法回家,但是我已经托付一个老乡,回去一定给你捎一包上好的普洱茶来。

我有些惊讶,也有些感动,但还是谨慎地回复她说:嗯,谢谢你,不必放在心上,其实我只是随便说说的。说完这句后,我又将此事忘记,这样直到过年回来,某个温暖的春日,菡的QQ头像又闪烁起来,说,老弟,普洱茶已经捎来,放在我电脑桌下的抽屉里,我现在在外面,你下班后自己去拿吧。

我想了想,如果我过去拿了这包茶叶,被熟识的人看到,以为我和菡有什么暖昧的关系,不熟识的人撞见了,或许会认为我去菡的办公室搞什么地下活动。这样想着,便放弃了下班时去拿这包茶叶的想法。第二天菡的QQ又跳跃起来:你怎么没有过来拿普洱茶?我有些歉疚,急忙回复她说:我中午请你去公司外面新开的云南菜馆吃饭吧。菡沉默了足足有5分钟,才打出一行字来:不至于吧,一包茶叶而已。然后她便隐了身,再也没有出现。

一个星期后,菡又发信息来:你怎么还不来拿茶叶呢?我是真的忙,你有空就自己上来拿吧。我回复一个“嗯”字,但还是没有勇气去拿那包放在陌生办公室里的茶叶。

几天后我在餐厅一个窗口前排队的时候,无意中回头,竟然看到了菡。菡或许早就应该看到我了吧,只是她不知为何没有主动跟我打招呼,而我,竟然也在看到她有些冷却的眼睛时,尴尬地找不到话说。我只是勉强地说,哦,你也来吃饭了。而菡,也客气地回复一句:嗯,突然想吃餐厅的饭了。

我想菡其实想说,她想念那些与我午后聊天的时光了,或者,她今天来这里,就是想重温那段美好。可是她终究只是在买饭后,看一眼我所处的位置,便扭头朝另一个角落里走去。

那包茶叶,我终究再没有鼓起勇气去拿。半年后的一天,我无意中听说,菡辞职了,我有些惊讶,并再一次想起了那包未拿的茶叶。这一次,我终于走上楼去,推开了菡办公室的门。我在菡一个同事的帮助下,找到了那包装在质朴纸袋中的普洱茶。菡的同事在我转身时说:她一直叮嘱我,如果你来拿茶叶,务必帮你找出来。

我在那个秋天的夜晚,品尝着菡送我的茶,那样明亮的枣红色普洱茶,放在透明的玻璃杯里,宛若一泓清澈的湖水。只是,我却用世俗的猜疑,将菡送我的这泓沉郁纯净的湖水,永远地阻挡在了我们本应可以乘坐一叶舟楫,向那花香深处漫游的初始。

猜你喜欢

  • 出口成章故事

    远古时期,舜生下时眼睛就和一般人不同,每只眼睛有两个瞳孔,所以看东西比一般人看得透,看得远。一只眼睛实际就是两只眼睛重叠,光亮强烈,对人对事都看得清楚明白,做起事来都合乎道义,说出话来就是一篇文章。

  • 手不释卷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释义 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 书入了迷。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

  • 左提右挈的故事

    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武臣率兵攻克邯郸后,自立为赵王。武臣派部将韩广北上夺取燕地。韩广占领燕地后,自立为燕王。武臣闻报大怒,立即带领左、右校尉张耳、陈馀前去伐燕。武臣带少数将校深入燕地了解敌情,被燕军发现,经过一场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被燕军俘获

  • 作舍道边的故事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县(今山东胜县东南)人,其父专门研究过周期的礼仪制度,曹褒十几岁就跟着父亲研究礼仪一类的学问。他仰慕叔孙通为汉高祖制定礼仪的功业,不分昼夜地刻苦学习,常常忘记自己在什么地方。曹褒初举孝廉,不久被授任图(今河南妃县南)令。

  • 相敬如宾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回来时路过冀地。他看见路旁有一块田地,有一位青年正在锄草。这时,那青年的妻子送饭来了,她将饭碗高举过头顶,十分恭敬地送给丈夫吃。丈夫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胥臣很有感触地说:夫妻之间如

  • 万马齐喑的故事

    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龚自珍,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龚自珍27岁中举,11年后才中进土。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为他从小讨厌那些禁锢思想的八股文,不愿写华而不实的文章;他所钻研的,都是对兴国济世有作用的学问,并以此引为骄傲。

  • 五里雾中的故事

    张楷,字公超,是东汉人,对道学很有研究,门徒常常上百人。每天造访他的人车马盈门,填塞街巷,有人便在他家附近开办旅舍饭馆赚钱,张楷只好搬家。张楷很穷,以摆摊卖药维持生计。永和年间,被推荐出任长陵(今咸阳市东)县令,张楷不就,搬到华山峪隐居,一

  • 百丈竿头的故事

    百丈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尺竿头”。比喻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要继续努力,不断攀登高峰。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