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季羡林骂教授

季羡林骂教授

收录日期:2025-08-08 02:11:26  热度:10℃

看后是不是觉得怪怪的,如果说这些文字出自季羡林之口,是不是有一种尽毁三观、惊得下巴都掉了的感觉。没错,这些文字确实来自季羡林,节选自他的《清华园日记》一书。这些日记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季羡林就读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几年前,《清华园日记》出版时,这些鲜活的文字就让人大开眼界,前几天有好事者摘取一部分发在网上,又引起了网友围观和热议。

在现代人眼里,季羡林是大师,学贯中西,温文尔雅,但那时候他是一名正值青春的大学生,为考试发愁,牢骚满腹,浑身充盈着过剩的荷尔蒙,因此不喜欢考试,想看女球员的大腿,完全就是一个年轻人的正常行为,如果衰如朽木、心如止水,才不正常。

难能可贵的是,清华园日记在出版前,出版社的编辑提出“做适当删减”,如此为尊者讳,当然是为了维护季老的形象,但季老明确表示“一字不改”。联系到季老在盛名之时的主动“脱帽”——力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桂冠。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得晚些,活得时间长些罢了。”还表示,“我写的那些东西,除了部分在学术上有一定分量,小品、散文不过是小儿科,哪里称得上什么‘家’?”不免对老人多了一分敬意,又感觉这个老头真可爱。

季羡林无疑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有一句名言,“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还原一个真实的季羡林,初感突兀,细觉释然。一个人敢正视自己的过去,不讳言人性的弱点,岂不令人尊重?至于季羡林说脏话,且不说陈独秀、鲁迅、李敖善骂,即便彬彬有礼的胡适也曾骂过蔡元培、蒋介石,被鲁迅痛骂的梁实秋居然还写过一篇名为《骂人的艺术》的文章。说脏话、爆粗口当然不妥,但是总比伪君子强,更需警惕的是当下一些人习惯于贴标签、脸谱化,为了打造他们的高大全形象,故意忽略了一些真相,这不可取。

一个细节是,面对被还原的季羡林,有网友觉得很励志,“原来,同学少年都此般——想象现今著作等身,名扬海内的大师,当年也是和自己一样迷茫而无知,只不过经历了德国的几年博士,严谨治学,才终有所成。”如果季羡林地下有知,想必也是欣慰吧。

猜你喜欢

  • 母亲墓地向北

    八岁还是九岁的那年,我住在香港,有一回在最热闹的中环街上和姐姐走散了。在努力地左奔右跑了一阵子之后,我终于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人站在马路旁边大哭了起来,一面哭一面向聚过来看热闹的路人哀求:“请你带我回家,好吗?”后来,还真

  • 妈妈,让不够优秀的我消失吧

    我16岁的日子,是苦涩的。那年,我正读高一。课余时间,我把自己埋在图书馆里,疯狂地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我觉得,我对文学是一种“饥饿状态”,我“吞咽”中外名著。书看多了,思想也复杂起来,对人生的爱恨别离感觉特别敏锐。我常常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

  • 父亲的“怕”

    那天,一位同事看了一段关于父爱的小故事,十分感慨地说:“爸爸就是那个一边教育你勤俭节约,一边偷偷给你零花钱的人……”同事有两个女儿,他非常疼爱孩子,却也对她们管教很严。据说孩子们每次离家要去学校住宿时,他总会叮嘱她们不许乱花钱,然后又悄悄在

  • 我不是一个好儿子

    在我40岁以后,在我的事业和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时,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在于生下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是加油站。母亲一生都在乡

  • 重复辜负母亲

    外婆去世时,刘英16岁。她是外婆和母亲共同带大的,但外婆的付出甚于母亲。半夜一哭,外婆立刻翻身起床,伺候外孙女吃喝拉撒;学走路时,外婆整天弓着腰,耐心地护着她一步步前行;上学后,外婆风雨无阻坚持早晚接送……刘英没法接受外婆已经走了的事实。那

  • 与我有关的母亲

    一曾经,总在清明前后梦见去世的姥姥。老家习俗说,先人在烧纸的日子托梦,是有所惦记。母亲嘱咐我,烧纸时念叨念叨。“姥姥收着钱过好日子吧,别惦记家里啦”,这类话念着念着,梦里姥姥影像就淡了。很像在最古老的送别路口,连个弯儿都没转,一个眼错,姥姥

  • 文盲母亲写家书

    我们现在很少用书信沟通联系了,但时间退回去十几年,那时鸿雁传书是异地交流的最普遍方式。母亲曾给我写过一封信,我一直保存着,因为它在我心中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母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经常说自己是睁眼瞎,因此她一定要让我念大学,

  • 母爱的置换

    广西青年邓喜瑞在一次车祸中被撞成植物人,需要终身护理。债台高筑的的母亲为了唤醒“活着的尸体”,不仅与植物人儿子发生了数百次的深喉之吻,而且用《爱心置换协议书》进行着一项温馨而又可怕的秘密交易:活体捐出自己一只眼睛的角膜,只求受赠者自愿护理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