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朱元璋:逼着官员为穷苦百姓盖房

朱元璋:逼着官员为穷苦百姓盖房

收录日期:2025-08-08 03:04:34  热度:9℃

明洪武年间的一天,京城突降大雪,气温骤降。几天后的早朝上,明太祖朱元璋铁青着脸对着一干文武官员吼了起来。

原来,突降大雪后的第二天,朱元璋就微服私访,在京城内转了大半天,是越看心越沉。京城应天府本属江南,气候温暖,可突然间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降临,冻死了许多无家可归的百姓。朱元璋忍着怒气,等官员们向自己汇报。可谁料一连几天过去了,文武百官上朝还是国泰民安的那一套。朱元璋忍不住了,因此这天的早朝上,从丞相开始挨个儿大骂了一通。

百官战战兢兢地听着,其实,有些官员想禀告的但不敢。怎么禀报说万岁啊,突降大雪冻死了许多乞丐。别忘了朱元璋就当过乞丐的,依朱元璋那多疑刻薄的脾气,搞不好就要被杀头,所以这次百官不约而同:装不知道骂死不吭声。

朱元璋骂够了,脸色这才缓和了些,说:“朕自登基的那天起,就发下过誓言,天下百姓皆朕骨肉。却没想到一场大雪就平白冻死这么多人。来人,传朕旨意:选一空地为无家可归的百姓修建房屋。”

皇帝在盛怒下降旨,哪个敢拖延。从工部尚书到应天府尹,忙得恨不得劈成两人用。也就半年多点儿时间,房子盖好了,总共有二百六十套。朱元璋亲率百官前来参观,非常满意。下旨重奖工部尚书等人。跟着就昭告那些在应天府无家可归的人,都来这里居住,一分房租不收,能干活的国家负责安排活儿干,虽管饭但没有工资。老弱病残的国家养活起来。

顿时,应天府的老百姓们都欢呼雀跃,纷纷颂扬朱元璋的仁德,百官也跟着喊“千古第一仁君”。一片颂扬中,唯有刘伯温不言不语。

这天,刘伯温求见朱元璋,先把朱元璋捧了一通后,跟着话锋一转,说道:“万岁仁德,古今第一。只是有句话臣不知当说不当说。”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有话就直说,不必拐弯抹角。说吧,是不是想劝朕,仁德不宜滥用不然恐怕以后会难以治理啊”

刘伯温说:“正是。老子曾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如今我大明初建不久,根基尚浅,国库空虚,正应无为而治,与民休养。此仁德事,不可多为。”

朱元璋听完,嘿嘿一阵冷笑,说:“果然高论。无为而治,说得好。现在朕就告诉你,朕要做有为君主,让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而我大明官员,也需有为奋进,想做无为官在朕这里是行不通的。”说到这儿,哼了一声,又道,“你退下吧,不必再说了。”

又是几天过去了,这天早朝上,朱元璋突然又下建房令,让刘伯温亲赴华亭县,为那里无家可归的百姓修建房屋。刘伯温只得接旨。

也就仅仅过了四个多月,刘伯温修建完房屋后,回到应天府。哪料当晚,就被朱元璋叫到了御书房内,朱元璋问道:“刘爱卿此去华亭县,那里民生如何”

刘伯温摇头说道:“华亭民生艰辛,多有贩儿卖女,乃至饿死者,臣痛心不已。”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那你还坚持无为而治吗”

刘伯温偷看了眼朱元璋,低声说:“是!无为,并非是不作为。而是为官者不要乱发号令,让百姓自己想办法自己养命。虽看似残忍,其实是最大的仁慈。”

“一派胡言!”朱元璋气得差点没给刘伯温一个嘴巴,“百姓都已卖儿卖女了,你却还要不作为。”

“万岁!”刘伯温也有点急了,“臣是说该救济的必须要救济,但不能事事都要由官府督办。仁德不可滥施,不然必会国虚民懒。到那时一旦有变,国将不国。”

朱元璋怒不可遏,咆哮起来:“仁德惠民,严苛责官。你跟朕多年,没想到朕为百姓盖房屋,你却认为是朕在滥施仁政!”

刘伯温一愣,有点儿异样地看了眼朱元璋,莫名地一股寒意涌上心头——万岁这是话里有话,莫非……

朱元璋停止了咆哮,喘了半天气才说道:“好了,你退下吧,明日正式复命时还是少说话为好。”

就这样,转过天的早朝上,刘伯温向朱元璋复命,果真是简单扼要。朱元璋听完,下旨重赏刘伯温和华亭县令。赏赐完毕后,朱元璋扫视着百官说:“朕年少时,孤苦无依,深知百姓生活艰难。如今虽当上了皇帝,但年少时的情景却常入梦中。”说到这儿,突然声调提高了许多,“传旨下去,我大明各地各县,都要为无家可归的百姓建造房屋,让他们有栖身之所。”跟着一指工部尚书和刘伯温说,“此事由你俩全权负责。”

就这样,一场大规模建房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了。可还没俩月,各地消息就纷至沓来。工部尚书和刘伯温顿时就咧了嘴。行动起来的还真不多,不是“我们府条件不符合”,就是“俺们县有困难,没法解决”,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俩字——没钱!

工部尚书和刘伯温慌忙向朱元璋禀告。朱元璋说:“依爱卿的意思,该如何解决呢”

工部尚书小心翼翼地说:“依臣愚见,这无非是各地官员的借口,令其自行解决便可。”

朱元璋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说:“爱卿在应天府建造房屋时,可曾遇到这情况”

工部尚书突然一哆嗦,说:“应天府建造房屋时,款项皆由应天府尹负责,臣不太清楚。”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既然如此,不如爱卿好好想想,看看能否想得起来。”说到这儿,看着刘伯温说:“刘爱卿可有什么办法说来无妨。”

刘伯温把头一低,突然撩衣服跪倒在地说:“臣罪该万死。华亭县民生艰难,官库空虚,没办法建造房屋,臣便自作主张,虚报说已盖完房屋,其实根本就没盖。”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说:“所以你回来后,才给朕说什么无为而治,仁政不可滥施。”

刘伯温点了点头,说:“是,不入民间不知百姓苦,臣不想再扰民、害民。故欺君罔上,臣死罪!”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这些事朕早已知道了。而且你和华亭县令,还把朕的赏银都分给了华亭县的百姓,你们既然心有百姓,朕就不责罚你们了。”说完,朱元璋转向了工部尚书,问,“你想起来了吗,还要想多久啊”

如今的工部尚书,已吓得浑身颤抖,面如白纸,扑通也跪下了,号哭道:“臣死罪,臣死罪!”

朱元璋脸色铁青地喝道:“你和应天府尹,借为百姓建房之名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以为朕不知道是吗如今撞了南墙才知是死罪。好,朕成全你们,来人!将工部尚书、应天府尹俩人打入死牢,待秋后问斩。”

第二天,早朝上朱元璋下旨停止“盖房运动”,令刘伯温代替自己巡查全国。倘若发现有借盖房之名贪污、扰民的官员,一律拿下。

最后,朱元璋声色俱厉地喝道:“朕最忧者,就是怕我大明百姓,无衣、无食、无住所,尔等既然当上我大明的官员,就应替朕分忧,不可成为贪官。如若不然,朕宁肯背负暴君骂名,也定要尔等性命,杀尽天下贪官!”

就这样,本是一场“盖房运动”,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整饬吏治、打击贪污的长期斗争。但不论怎样,逼着官员为穷苦百姓盖房子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也仅有朱元璋这一位。

猜你喜欢

  • 寻找太阳

    寻找太阳在一个充满无尽黑暗的世界里,人们生活在永恒的黎明。在这个世界中,太阳似乎从未显露出它的温暖和光芒。人们只能依靠微弱的月光和星星来照亮他们的生活。然而,有一位名叫奥利弗的年轻人,他对太阳的渴望使他决定踏上一段惊险的旅程,寻找太阳的存在

  • 新奇动物国

    新奇动物国在这个广袤而神奇的世界中,存在着一个被称为“新奇动物国”的国度。这个国家与我们所熟知的地球有着微妙的联系,然而,它却是一个独特而令人着迷的地方。在新奇动物国,生活着一些我们从未见过的奇特动物,它们的外貌、特性和行为方式都与我们所熟

  • 309暗室-金门

    309暗室-金门金门是一个位于台湾海峡上的小岛,曾经是两岸对峙的战场。在这个宁静的岛屿上,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故事。那是一间神农庙的暗室,被称为309暗室。故事始于一位名叫张大锤的年轻人。他是金门的本地居民,对神农庙充满了好奇和敬意。他父亲曾告

  • 退稿大王

    退稿大王,一个独自征战文坛的存在。他的名字逐渐成了作家们口中的“噩梦”。他的笔下,别人的作品似乎总是不尽如人意。不仅如此,退稿大王还时常在评审的时候添油加醋,让人痛不欲生。退稿大王真名叫王昊,是一位拥有丰富经验的编辑。他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

  • 聪明的勇士

    聪明的勇士从古至今,英雄故事一直在人们的口耳相传,这其中有一位名叫李瑞的年轻勇士,他以其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而闻名于世。李瑞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劳作艰辛,但他们并没有阻碍李瑞的求知欲望。从小,李瑞就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他聪慧的

  • 老母鸡下蛋

    老母鸡下蛋在一个宁静的乡村,有一只年纪已经很大的老母鸡。这只老母鸡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阿婆鸡。阿婆鸡非常独特,因为它每天都能下一个巨大的蛋。乡亲们都称赞阿婆鸡是个奇迹,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阿婆鸡会下如此巨大的蛋。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农夫决定揭开这个

  • 抓蝌蚪

    抓蝌蚪小时候的夏天总是充满了乐趣和冒险。炎热的阳光洒在身上,仿佛叫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我成长的乡村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溪水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蝌蚪。那时候,我和朋友们经常聚在一起,在小溪边度过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们喜

  • 水晶公鸡

    水晶公鸡从古代开始,就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流传在人们之间,那就是水晶公鸡的传奇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富有的商人居住在一个小村庄里。他是个神秘而又富有的人,住在一座宏伟的庄园里。庄园里有一座美丽的花园,种植着各种鲜花和果树。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