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杨开慧:最美丽无上的爱

杨开慧:最美丽无上的爱

收录日期:2025-08-08 05:10:59  热度:9℃

1

“自从听到他的许多的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我就爱了他”

“自从听到他的许多的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我就爱了他。”杨开慧手稿里的这句话,背景是1917年。那年,杨开慧16岁。

16岁少女的眼睛正是极端敏感的时候。月亮可以照出她的忧伤,太阳可以点燃她的灿烂。这一年,毛泽东已是湖南第一师范三年级学生。

在长沙浏正街曾经赫赫有名的李氏芋园内,住着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几位名师,伦理学教员杨昌济及其家人也住在其中。

毛泽东早已是李氏芋园的常客,他和蔡和森、萧子异的哲学小组就跻身于此。李氏芋园中的几位名师对这3个不太安分的学生似乎带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偏爱与放任。老师们有空时,甚至会参与他们的讨论,陪着3个学子深刻一番或者幼稚一番,竟然感到别有一番意趣。

那段时间,杨昌济一拨弟子们经常在他的饭桌上慷慨激昂。从弟子们口中跳出来的话题不外是国家民族或是国运民生,以及那些与此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主义。每当这个时候,杨昌济总是静静地在旁听着,很少评点,更不轻易裁判。但杨昌济会得意于自己当初那个重大决定:放下省教育厅厅长不做,而做了湖南省第一师范的一名教员。

这位游学四国的杰出教育家知道,教育家不可能救国,可以直接救国的是教育家培养出来的国之栋梁。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总是时不时请弟子们到家中一坐。名义上是请弟子们吃饭,但最享受的是他自己。因为,弟子们的慷慨激昂,就是他最好的精神大餐。

书生们在先生家的高谈阔论,先生的女儿杨开慧不可能视而不见。她发现,那个经常出入杨家的书生毛润之,简直就是父亲杨昌济脸上开不败的笑容。

情窦初开的杨家少女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关注着有关毛润之的一切。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寥寥数语,不是社会就是国家,不是国家就是天下。偏偏诸如此类的句子在青年毛泽东的文章中比比皆是。于是十七八岁的杨开慧总有看不完的激扬文字,总有静不下来的少女心事。

“那个时候,大约是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对于结婚也已有了我自己的见解。我反对一切用仪式的结婚,并且我认为,有心去求爱,是容易而且必然的要失掉真正神圣的不可思议的最高级最美丽无上的爱的!”杨开慧在手稿中写道。

不知道是不是先注意那些文章,才注意上了写文章的书生,那些文章和文章背后的书生,不知不觉间己在情窦初开的杨家少女心中挥之不去。

最要命的是,有关毛润之的那些逸闻逸事,总能在杨家少女的心中乐出会心的一笑:

毛泽东可以不带一分钱就悠哉悠哉地走访民间,一走就是一个月。

回来时,那带回来的一大袋社会调查笔记,让杨家少女的父亲看后赞不绝口;

毛泽东可以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跳进河里,并在冰凉的水里游出响当当的毛氏格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可以用200杆木枪缴获匪寇3000杆真枪……

在这个忧国忧民的书生身上,究竟还藏着多少秘密?不知不觉间,喜欢读书的杨开慧把眼中的书生当成了一本从未读过的圣书,虽然眼中看不懂,但心中已经放不下。

2

“他那生活终归是要使我忧念的”

杨开慧随父母到北京之后不久, 1918年8月,毛泽东千里迢迢也来到北京,为湖南学子赴法勤工俭学争取经费资助。

曾经让杨开慧惆怅不已的那只飘远的风筝竟然又飘回来了,还就落在她身边。这究竟是命运恩赐还是命运捉弄?杨开慧再次陷入了少女的烦恼之中。

“然而,他那生活终归是要使我忧念的。”

像杨开慧手稿里说的,她总是默默地担忧着毛泽东,悄悄地关注他、暗暗地帮助他。在此期间,杨开慧不经意间一次断言,在毛泽东心中唤起难以言状的触动。

那是湖南学子准备动身赴法留学的前夕。按照事先的约定,毛泽东也是准备与学友们一同赴法留学的。眼看着启程的日期一天天临近,杨开慧竟然非常肯定地对父亲说,毛泽东不会出国,他会留在国内。随后的变化果然被杨开慧言中:在学友们即将出行之时,毛泽东突然宣布他不出国留学了。

这件事随着杨昌济的话做了定论:“赴法勤工俭学,是一条路,有和森、子异和你们大家去探索,很好了。但是,它并不是寻求真理、改造中国的唯一出路。润之决定留下,一定有他深刻的考虑。我深以为然,非常赞同。新民学会让一些人留在国内,让一些人走向世界,蓄才积能,多方求索,将来两股力量合在一起,中西合璧,如虎添翼,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大家吃惊着毛泽东不出国,更吃惊着小师妹早就做出的判断。如此复杂隐秘的心底秘密,连熟悉他的学友们都看不透,而杨开慧却能一语道破天机。知己深到入骨,曾经不起眼的杨开慧是难得的知音,从前忽略了的小师妹突然让毛泽东刮目相看了。

3

“我不要人家被动的爱”

“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恋爱生活,忽然一天一个炸弹跌在我的头上,微弱的生命,猛然被这一声几乎毁了!但这是初听这一声时的感觉。他究竟不是平常的男子……”

大名鼎鼎的“驱张英雄”回来后,到一师附小做主事,一些美丽的女老师、女学生争先恐后围着他转,其中不乏长得漂亮、性格活泼、家境富有、主动表示心意的。杨开慧好不容易等来了日思夜想的恋人毛泽东,却没想到这么多“蝴蝶”蜂拥而至。

特别自尊的杨开慧干脆先“退”出来,一心在福湘女中读书。她哪儿也不去,更不跟毛泽东见面。毛泽东多次约她,她都编出各种理由不肯出校园一步。

毛泽东、杨开慧的爱情出现了波澜。可这时的杨开慧发现自己真爱了,挡都挡不住地日夜揪心着毛泽东,像后来她在手稿中承认的:

“我是十分爱他……不过我没有想过会同他结婚。”

“因为我不要人家被动的爱,我虽然爱他,我决不表示,我认定爱的权柄是操在自然的手里,我决不妄去希求。我也知道都像我这样,爱不都会埋没尽了么?”

猜你喜欢

  • 狼咬死了鱼

    唐时,武则天曾下令禁止天下屠杀牲畜及捕捞鱼虾,违者严加治罪。朝廷大员们清肠寡肚受不了,便都肚里没有油,下乡走一走”,借机打打牙祭解解馋,反正天高皇帝远,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御史中丞娄师德是朝廷重臣,平日花天酒地惯了,乍一约束,咋

  • 秦埙中状元

    宋高宗绍兴年间,秦桧投降卖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一手把持了朝中大权,满朝文武,一半是他的亲信。可秦桧仍不满足,担心自己死了以后,后人要给岳飞平反昭雪。于是,他绞尽脑汁,想把自己的子孙拉进朝廷里来,到时好接自己的班,让岳飞

  • 抢县令

    故事发生在隋初年间。当时,宣城县有位名叫蒲静之的县令,为官清正,在任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十分体恤下民,使得当地很是富裕,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被人们称为蒲青天。这一年,蒲县令接到上面传下来的旨意,将他调到芜湖任县令;而芜湖的县令到宣城

  • “结拜”之后

    清光绪年间,山东济南府有个欣欣”银号,主人姓赵,人称赵百万”。这一日,赵母仙逝,赵家为母治丧,亲朋好友来往络绎不绝。账房中,来了一位吊唁上礼的人,自称张金龙”。此人30上下,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英

  • 蛇神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驻缅部队派出一个小分队,从瑞丽进入云南境内。这支小分队有十几个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穿越莽莽群山到达昆明,为后续部队探明道路。小分队出发七天后,突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无线电话务员喊破了嗓子也不见回音。日军便又派出一支分队,由

  • 知县夫人除野僧

    话说早先,漳州城五里八乡的人,逢年过节便到云洞岩上朝拜十八罗汉殿,同时游览岩顶风光。可是到了明朝时,却出现了一件怪事:每每年节一过,龙溪县大堂便响起击鼓鸣冤的声音,原来是不少少妇少女到云洞岩上烧香时失踪了。有几任知县马上率领衙役上山踏勘、搜

  • 屯爷“破案”

    屯爷六十来岁,慈眉善目,德高望重。屯里出了什么事儿,谁也不去找村长,都去找屯爷。屯民打架械斗,找屯爷;儿子不孝敬老人,找屯爷;夫妻吵嘴也找屯爷,屯爷是屯里的老宝贝。屯爷还是破案的能手,一些偷鸡摸狗的案子,尽管曲里拐弯儿,在屯爷那里都能给弄个

  • 蒲松龄救贫妇

    一日,蒲松龄见一位面黄肌瘦,衣服破烂的妇女在一座新坟前痛哭,诉说自己死了丈夫后生活的艰难。蒲松龄觉得该妇女十分可怜,就走上前说:别哭了,人死不能复生,你的困难我知道了,这样吧,我写张状子到县衙大堂上去告吧。”那妇女感到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