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爱情,是否可以将就?

爱情,是否可以将就?

收录日期:2025-08-08 03:49:11  热度:12℃

爱情,真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只是随着社会进步,变化日新月异,爱情的话题似乎也变得更复杂了。

我的闺蜜小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她到目前为止已经数不清谈了多少次恋爱。每一次的时间都不长,好像很快她就能发现对方让自己不够满意的地方,于是果断分手。她为此也很困惑,觉得自己遇上的人怎么都有问题。同时对爱情这回事也是越来越丧失信心了。

我们劝过她别太苛刻,毕竟人不可能完美无暇。但她对于爱情的观点非常执着:其他事情都可以忍忍,但爱情,是绝对不能将就的。

而我的一个来访者,恰恰是个相反的例子。她的男友并非她喜欢的,那是家人给她选的对象。她其实很纠结,但最终还是在家人的压力下同意了。相处的过程中她始终都感觉很别扭,因为那个人的性格很闷,而她也是被动型的,所以每次约会的气氛都很压抑。她不舒服,但却又很难提出分手。一方面是顾及家人的感受,另一方面她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个什么样的对象,怎样的人是适合自己的。

她的迷茫无措,让她至今仍忍受在这段艰难的关系中。而她对于爱情的观点也是来自于家人:其实选谁都一样,感情在于相处,慢慢就会好了。

我的闺蜜是总也不满意,我的来访者是就算不满意也在将就。那么,她们对于爱情的心态是否合理呢?

在我闺蜜的心里,她是有自己对于伴侣的衡量标准的。她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寻找和相处的。所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好像每一个人最初都是符合她的要求,但在继续相处下去后,就会冒出来很多让她忍受不了的地方。比如:那个长得很帅的愿意泡夜店,那个工作稳定的业余时间只会打游戏,那个家世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那个性格温柔的似乎像个妈宝。

再后来,问题就越来越细致。那个人条件都不错,但是居然喜欢抽烟,这烟味让她受不了。另一个和自己一起去户外活动居然连个帐篷都不会扎。还有一个一身的艺术气息但太喜欢欣赏美女,这感觉也不靠谱。

于是到了最后男友没找到,我闺蜜却仿佛练就了火眼金睛,看人一眼就能找到一堆的问题。

有一种说法是:若是你盯着别人的缺点看,那么你会发现所有人都是带着问题的。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就不是完美的。希望找到一个近乎完美的对象,这就如同实现一个不可能的幻想,虽然是对对方的挑剔,但实际上是将自己逼到了绝境上。

我的闺蜜,她就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对于自己她也是苛刻的,在寻找爱情上她更是将苛刻放大到极致。她的吹毛求疵、挑剔贬低、不能将就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己不能达到完美的一种失望和无奈。

我的来访者,则是相反的一种。她自己是没有主见的,家人对于情感的想法就塞给了她。明明她的感受很不舒服,但却也在这里面忍受着。因为秉承的观点是:和谁都一样,谁都有各自不同的问题,慢慢相处就习惯了。

但这样的观点,其实是令人感到壓抑且无望的。因为这就好像将爱情的不同可能都破灭掉,将真实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变得毫无意义。将问题最小化,好像只要能忽略掉这些你就可以将任何一段难忍的关系维系下去。

而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种“将就”。只要某些被大众认可的条件是在的,比如经济实力、能力、性格都可以,那么这个人就值得在一起。值得的是让你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而将就的是你和他在一起那些真实的感受。

如此的取舍,其实是一种对自我感受的忽略,不重视。也正如同来访者的家人对待她的态度,将自我的标准强加到她身上,却并没有在意她的感觉。而她也认同了家人,忽略掉自己的难受,就算不舒服也让自己强忍了下去。

爱情,是否可以将就?

我的闺蜜和来访者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虽然她们都有些绝对化,但其实这两种对于爱情的观念,都在每个人的生活里不同程度地上演着。所以当下的单身者越来越多,这并非是人们真的享受单身生活,那种单身的孤单也同样是一种难忍。但单身的盛行,却说明着人们对于爱情都有着一些难解的困惑:怎么寻找爱情,怎么面对爱情,这似乎一直都是个难题。

每个人的爱情都不同,但每个人对于爱情的渴求却是相同的。这是我们在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中走出来,将要寻找到的一段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所以至关重要。但如何寻找到一段理想的爱情,却和自己是息息相关的:

你是个怎样的人,你有多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的需求和被满足的方式是什么,你期待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你又能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实现它。这一切实实在在的提问其实都隐藏在“爱情”这个貌似虚幻的词语背后,对于它们的思考,才是你到底会收获到一个怎样爱情的真正钥匙。

我的闺蜜,在长期的恋爱挑剔后终于意识到这可能与自己的“完美主义”有关,于是她找了心理咨询师陪伴自己去探寻过往的经历,去寻找自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而我的来访者,则在我的陪同下去慢慢体会到自我的真实感受:那些压抑、隐忍、顺从背后,是对父母的讨好和渴求他们的肯定与爱,这让她不得不选择委屈自己的感受来满足父母。

当看到她们都在困境中尝试着走出来,为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爱情而努力时,我想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答案:爱情是否可以将就,其实这意味着对待自己的态度。处处挑剔是对自己不满,因为根本不能让自己接纳自己和他人身上的不足,放松地享受爱情;而隐忍、将就却是将自我放在了低处,不能满足自己,也就更无法享受到真正的爱情。

她们理解了自己。

那么你的爱情,是怎样的呢?

猜你喜欢

  • 神之作品

    小时候,他常让家人路人如见异物而尖叫。他爬上大树发出各种模拟声:用自己的裤子把自己倒挂在房梁上;半夜爬起来用伯父的画笔将他梦中怪景画满墙壁:追小女孩把人家吓趴在地上听他唱谁也听不懂的天歌! 上学后。老师们对他分两种说法,一种说他是天才之上的

  • 从非洲贫妇到美国博士

    一位非洲贫困农村的家庭妇女,三十多岁、仅有小学一年级学历、抚养着五个孩子并忍受着身患艾滋病丈夫的家庭暴力,她还能有多少人生追求,多少人生梦想和学业成就?然而特莱艾·特伦恩特(TereraiTrent)颠覆了世上所有童话大师最灿烂的灵感和最狂

  • 造就“总统口才”的幕后写手

    奥巴马背后的青年才俊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文采与口才为世所公认。这与他大胆启用青年才俊充当“文胆”有直接联系。 奥巴马的白宫写手班子有十多人,但核心人物却是两个刚出校门没几年的毛头小伙。 为了写好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他从去年11月份奥巴马胜

  • 鸠山的咖啡屋

    2010年元旦,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互联网上开通了个人博客。鸠山的博客一开通,立刻吸引了日本民众的广泛关注,短短半天时间,博客的点击率就达二千多万,网民留言达一千多万条。这些留言,既有热情洋溢的鼓励,又有言辞犀利的尖锐批评和指责。甚至还有连

  • 王安石的另类智慧

    北宋庆历7年,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从3月一直下到9月,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127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10月,米价就由原来的每石400文涨到了1500文,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

  • 想做舞蹈家的皮尔·卡丹

    1938年的冬天,一位16岁的英俊少年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他雄心勃勃地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一名让全世界人都为他喝彩的舞蹈家。 但事情并不像少年想象的那样简单。在找工作的日子里,他几乎跑遍了全巴黎,可因为他没有别的特长,很难找到让他挣大

  • 关上身后的门

    他是一个私生子,因为父亲作为一个占卜者无法养活他,母亲不得不嫁给已经有了11个孩子的男人。11个孩子加上他,继父的境况可想而知。他的童年,泪水远多于欢笑。 11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外出打零工。14岁的时候,他到一家罐头厂做童工,每天工作长达1

  • 你已是60年前的巴菲特

    证券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22年,首次给出A+的成绩就被他的得意门生巴菲特摘得。不过,1951年,当巴菲特大学毕业的时候,可落魄了:为了毕业后能继续追随自己的偶像,巴菲特提出了一个似乎无法拒绝的要求:不要薪水为格雷厄姆·纽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