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黎山老母简介 黎山老母的弟子有哪些?

黎山老母简介 黎山老母的弟子有哪些?

收录日期:2025-08-07 07:33:08  热度:9℃

大唐女将樊梨花和白素贞的大名,想来没听过的人应该很少。前者是中国少有的著名女将,后者是家喻户晓,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女主角。

这两人虽然所处领域不同,但是却有同一个师傅,那就是黎山老母,别名骊山姥。

黎山老母是道教中一位著名的女仙人,地位尊崇,为华胥氏所生,伏羲与女娲是其兄弟姐妹。《太平广记》卷六十三引《集仙传》记载有她的事迹。

骊山姥不知道什么年代的人,当时有一位叫李筌的人好好神仙之道,经常游历各个名山,学习方术,希望能求得道。

有一次来到嵩山,在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到一本名叫《黄帝阴符》真经。李筌自然欣喜异常,可他超读数千遍,却仍然不理解里面的意思,不懂真理。

后来有次入秦来到骊山下面,碰到一个老妇人,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敝衣扶杖,神壮甚异。

这老妇人看见旁边有遗火烧树,自言自语道: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李筌听了心下震惊,认为她不是凡人,又想到前番自己找到不解其意的真经。因此他拿着书上前询问,老妇人看了还真就让李筌坐在树下,为他讲解真经之意。

黎山老母一讲,李筌可谓醍醐灌顶,终于理解了意思。而黎山老母大名,在李筌的宣扬下,也大起来。

李筌算是黎山老母半个弟子,世人都以为白素贞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实际上她师傅是黎山老母,受到观世音点化而已。

而有说黎山老母为天地正气智慧的化身,常在天地善恶转化的时候,以神秘身份化现示相,为人指点迷津、传授秘籍法要、救苦救难。

所以黎山老母几乎很多个朝代都可以看见她的身影,出自她名下的弟子,也全都不是频平凡之辈。

除了樊梨花和白素贞之外,钟无艳、穆桂英、刘金定甚至传祝英台也是她的弟子。

钟无艳大名,想来很多人都听过。她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丑女之一,但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位政治谋略和军事能力都十分出众的女子。

正因为这样,齐宣王才不在乎她容貌丑陋,而因为她本身的能力将她接进宫,并且册为皇后。而钟无艳也的确很牛,处理政事,上场打仗都拿的出手, 对齐国的稳定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穆桂英,杨家女将之一,杨家将杨宗保的妻子。她大概是杨家女将最出名的那一个,挂帅出征,保家卫国,许多男儿都不如她。

刘金定,高君保的妻子,被宋太祖封为巾帼英雄,与夫一同出征,是历史上著名女将,其事迹多见于戏剧之中。

祝英台,这就不需要多说了,毕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用再过多介绍了。

猜你喜欢

  • 职业碰瓷经验指南

    说实话,其实我并不想把自己几十年摸爬滚打才获得的珍贵碰瓷经验,轻易传授给你们这群小兔崽子的。但是,看着你们这一个个混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模样,我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一了百了!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碰瓷行当,现在被你们这群小兔崽子糟蹋得一塌糊涂!哎

  • 王德锁家的房子要拆迁

    王德锁为人精明,是个能人,在四里八乡小有名气。但他也是个爱钻牛角尖很较真又好面子的主儿。山林村以前很荒穷。这些年,随着开发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村民组土地被征用,村民们开始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他所在山林村泉塘村民组,由于离开发区核心区较远,

  • 两人拾钱各一半

    常人从银行取了些款,就往家电超市赶。昨天,上初中的孙子缠着要爷爷给自己买台学习机,常人爽快的答应了。在常人看来,自己要钱干什么,还不是为了下一代嘛。如今孙子开口要,哪能不办?常人急急忙忙的走着,冷不防被一个小伙撞了一下。常人正想埋怨,却看见

  • 人性检测口

    我是一名黑客,在一次委托中,雇主要求我拷贝几个监控录像。处于职业习惯,把这几个监控录像交给雇主前,我自己做了一个备份。今天闲来无事,我无意间打开了这几个视频,里面的内容让我感慨万千。我拷贝的这几个监控视频,好像都是在同一条“T”型大马路的交

  • 洗钱

    顺同巷的停车位都没有空的位置了,行人也多,都有点堵塞。这时鞭炮声响了,噼里啪啦的响了好一会儿,也许是这鞭炮的响声很有节奏吧!都不像之前般堵塞了。原来是家中餐店开业了,这阵势…………那个气派呀!先不说这些来人的头衔,光这店老板就是这市的市长!

  • 给出轨的老爸拜年

    大年初一,颖儿和丈夫孩子,就来到了母亲家里,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妈,我想和两个兄弟去给爸爸拜年。”颖儿对妈妈说。妈妈看了看自己的女儿,生气的说:“颖儿,你要去给那个没良心的拜年?”颖儿点了点头说:“是的,我要去给爸爸拜年

  • 我的生平

    虽然当今的医学高度发达了,可是,老孙也知道治不好他的病了,因为他身上的病是不治之症——癌——晚期——晚晚期。他问过,医生告诉他,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别的他都不想了,就想给自己给自己写份生平,其实就是悼词,把自己这一辈子跟人说说。在职的时候,他

  • 涮坛子

    文化宫已物是人非,还是那幢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还是那株郁郁葱葱百年黄桷树;可黄桷树下的茶客却吐故纳新,83年至90年最热闹时那批老茶客好些个都爬上了火葬场高烟囱上了九霄云外。今天,早年《江阳市志》的主笔现今已年过70的周杰成吃了二两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