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若韩寒爸爸代笔,连他一起喜欢

若韩寒爸爸代笔,连他一起喜欢

收录日期:2025-08-07 05:34:15  热度:10℃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对话空间,太令人沮丧了。在各式各样的对话空间里,有人说谎,有人误导,有人偏执,还有人蛮暴。这一切,让太多人失去公共辩论的兴致与能力,选择倾听、沉默或者封闭。

这种例子实在太多。很多人都会有种直观感受,就是经过“方韩大战”,韩寒极具关注度与传播性的博文近乎绝迹,不再以评述公共事件来构筑自身形象的韩寒,尽管还不时会以广告代言与赛车手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但不容争议的事实就是,他在无数人心中曾经树立的那个符号意义包裹的公共价值,在迅速消解。很多人当然就不再喜欢这样的韩寒。

前几天,陈丹青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一点都不关心韩寒抄袭不抄袭,“如果有一天说这个文章是他爸爸写的,我连他爸爸一起喜欢。很好,那么好的文章,你写写看,然后你想有这么多粉丝吗?你就试试看。”这样的话,在网上又引起一片争议,比如,方舟子就说:“此人(陈丹青)没诚信观念,也无是非观念。”

孤立看陈丹青那句话,肯定容易让人觉得不理性。其实,陈丹青此话前后,都有太多铺垫,比如,他阐述了当前社会对八卦的饥饿感,人们的知情权困境,以及人被动地处于容易被误导的链条上。陈丹青以前很认可韩寒,像很多从韩寒博文中有所受益的人一样,对韩寒也可以有很多独特的偏爱。这种偏爱,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多不是指向个人,而是个人作为符号本身被赋予的价值意义。

如果能理解这些语境,相信就会更容易接受陈丹青为什么要说“如果文章是韩寒爸爸写的,就连他爸爸一起喜欢了”。作为一个新闻人,我深知还原真相是多么重要,分清是非是多有意义。只是,在一个仅靠个人来还原真相并不现实的环境里,在一个仅靠个体辨别是非并不客观的条件下,个体最需要挑战的,是剥夺真相的体制与威权,而不是加入到私斗中,去恶化公共对话空间。太多进行道德攻讦的公共对话空间,本身就让还原真相与辨别是非失去正当途径。

我更想说的是,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守住自己喜欢的自由,是很重要的事。当前,几乎没有哪一个偶像是不可打破的。特别是,靠道德攻击打破偶像,已经成为惯性。与韩寒遭遇相似的,还有央视记者柴静。就在她以《看见》照亮很多人内心的时候,有些人的眼睛不是去发现柴静传递的公共价值,而是盯住了这个女人的私生活,在她的一堆婚恋情史中,挑出男人风流失德、女人小三上位之类的花边八卦。当柴静成为八卦主角,太多人慢慢也就看不见那个在沉静传递力量的柴静了。

在微博上,不时就会看见有所谓的“公知”在进行骂战,有时甚至要上演武斗,骂战争执竟然还聚焦到曾经谁给谁资助了多少钱,送过几碗饭,讨钱讨饭的口水,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在一个充满私德攻击、忽视文化语境、缺乏共同价值的对话空间里,个体之间陷于过多争议实在没有意义。一个人,当自身所处的对话空间不再真诚,当面对的交流环境没有意义,就应该懂得回归自我,给自己最大的自由。只有当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这个社会才能拥有更大的自由。

正因如此,我很理解并尊重陈丹青说的“连韩寒爸爸一起喜欢”,同时也希望再看到曾经打动很多人的那种韩寒博文,也同样希望人们还是怀着与过去一样的心情去欣赏柴静的文字与节目。我也坚信,在一个并不理性的公共空间里,唯有先以基本的礼仪与文明来尊重每个人,去守护他喜欢的自由,才能让更多人走向理性的有品质的公共生活。

猜你喜欢

  • 鳄潭

    中原武林盟主就是毕青云。毕青云的家就住在神鱼峰顶的流霞宫。他现在正坐镇流霞宫中,主持着女儿毕羞花的比武选婿大会。大红烫金的请柬虽然被他遍撒天下,但武林正派却少有响应,来的都是邪派的武林人士,最让毕青云中意的范鹏郎却没有露面。二三百位够条件的

  • 风雨龙凤砚

    一清顺治年间,安徽宣城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水灾。宣城举人林浩天在这次水灾中失去了父母和妻子,只得和书童投奔远在河北的亲戚。这天,在逃荒的人群中,林浩天发现一个年轻妇人背着一个老婆婆,在艰难地行走着。这妇人的脸上长着许多小黑瘤,众人怕沾染上怪

  • 给别人留条路

    淖明湖南岸有个归属浮明县的小镇,富庶无比。这一年,湖北岸受了蝗灾,大批难民纷纷涌到小镇来。小镇南端有个族长,人挺善良,他嘱咐本族人丁,说大灾面前,人们特别需要帮助,咱尽量给安排点事做,就当匀一口饭给灾民们活命。灾民中有个叫万俭谦的中年人,带

  • 就要赔你九十万

    无妄之灾冬天的傍晚,天色已暗。武跃在高速公路上开着车,想着家里的妻子和孩子在等他,心里一阵暖意。就在这时,他感觉眼前有个黑影晃了一下,于是立即踩下了刹车。可是,还是晚了,车身撞在了一个什么东西上。武跃凭第六感官意识到,那是一个人,他不由得额

  • 晓雨的婆婆

    仲夏深夜。忙了一天的晓雨,依偎在丈夫怀抱里熟睡着。叮铃铃”电话骤然响起,晓雨被惊醒,睡意朦胧中按下床头灯,一看:2点,扫了一眼来电显示,啊?婆家的。深更半夜婆家突然来电,肯定是有急事!晓雨一跃而起抓起电话,话筒里传来公公非常焦急

  • 车祸

    车祸是在阳光灿烂的一个下午瞬间发生的。那时从乡下来城里打工的阿狗第一次坐上了小汽车,车在马路上飞驰着,后座上的阿狗想着自己钻进车里时民工们那羡慕的眼神,听着音乐的他,脸上流露出无比的幸福。突然咚”的一声巨响,阿狗眼前一黑,什么也

  • 家有好女抵千军

    在白鹤镇,刁老三是个声名响当当的人物。全镇上百户人家,就他一家祖辈开榨油房。他本名叫赵老三,因为生性倔犟又精明,众人便给他取了个刁老三”的绰号。一天,刁老三正在榨油房给几个客人称油,忽见他的邻居刘成从门外匆匆走过,边走边说:快走

  • 驴蛊

    清末民初,直隶河间县的沙窝镇上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家境殷实,在乡下有几百亩田产,在县里还有两家商号,是有名的富户。王家的当家人名叫王崇勋,是个心地善良的人,经常做些修桥补路接济穷人的好事。王崇勋时常骑着毛驴到县城里照看生意,或到各处田地看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