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智斗王善人

智斗王善人

收录日期:2025-08-07 23:17:56  热度:9℃

从前,武昌城东边有个大财主,自称信佛,平常也略施小惠收买人心,有些人拍马屁称他为“王善人”,他也欣然接受。武昌城西边有个教书先生,叫周文清,他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又好打抱不平,大家都尊称他为周先生。 有一年武昌大旱,农民颗粒无收,但城中的商人却囤积居奇,见死不救。饥肠辘辘的百姓们借贷无门,只好到大财主王善人家去籴粮。 王善人见众街邻蜂拥而至,前来籴粮,本想一口回拒,但又怕坏了名声,就想变个法子让他们自己离去。王善人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对众人说:“王某存粮不多,但却不能见死不救,亲不亲,故乡人嘛。但诸位也要满足我一个小小的请求,王某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听别人讲故事,如果诸位中有人讲一个故事能博得我一个‘好’字,我就开仓粜粮;如果讨不到这个‘好’字,那就只好请你们另找门路了。”

百姓们饥肠辘辘,哪有什么心思讲故事,虽然知道这是王善人在故意刁难,却没有办法。再说,他王善人本不想借粮,你就是故事讲得再好,他也不会说好,还不是白费劲? 等了半天,王善人见众人不一言不发,便笑嘻嘻地说:“既然各位不肯赏脸,那就请回吧,我要休息了。” 正在这时,一个年轻后生突然大喊一声:“我讲。”说罢,他分开众人,来到王善人面前。王善人眯着一只眼,冷冷地说:“你讲吧。” 那后生便不卑不亢地讲起来:“从前,有一只虱子和一只跳蚤在一块玩耍,忽然它们在草堆里发现了一个虫卵,便争执起来。虱子说,这个卵是我下的,应该归我。跳蚤说,这个卵明明是我下的,应该归我。两个争吵不休,打了起来,正在这时,走过来一只臭虫,臭虫问明了情况,说,你两个都不要争了,我有办法解决。你们把这个卵交给我,等我把它孵出来,如果它跳(粜),就是跳蚤的崽;如果它不跳(粜),就是虱子的崽。” 刚讲到这里,王善人大喝一声:“好小子,竟敢含沙射影,暗箭伤人,给我拿下!”几个家丁便一拥而上,欲将年轻后生五花大绑。

正在这时,周先生恰好路过,见状连忙上前,对王善人拱拱手,客气地说:“老爷,这后生不知深浅,得罪了老爷。我给老爷讲一个好听的,替他赔礼。要是讲得好,老爷开仓粜粮;要是讲得不好,你再处置我们两人。” 王善人想了想,说:“什么狗屁弹琴的故事我不爱听,要讲就讲正经书里的。” 周先生又作了一个揖,笑笑说:“好。我给老爷讲段三国故事,叫做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王善人说:“三国故事我最爱听,你讲吧。” 周先生便不慌不忙地说开了:“三国时候,孙权听从周瑜的计策,想用假招亲的办法害死刘备。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计谋,只身一人到了东吴。谁知孙权的母亲吴国太在甘露寺一见刘备,就看中了这个人才,于是不听孙权劝告,真的将女儿许配给刘备做了夫人,周瑜一气之下,便密谋杀害刘备。孙夫人知道后,暗暗通知刘备逃走,还亲自送了一匹名叫‘的卢’的良马给他,连夜出城。刘备骑上的卢,快马加鞭,正奔走之际,冷不防被一条小溪挡住了去路。这条小溪有一丈来宽,水流湍急。刘备策马不前,正在左右为难之时,猛听后面杀声四起,马蹄奔腾。刘备知道这是周瑜派兵来追,急得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冒,可是那匹的卢马却在溪边徘徊,就是不敢跳过去。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刘备一拉马缰,后退几步,然后拍着的卢马的头,气急地说:‘畜生,快跳!快跳吧,你再不跳,老子可就没命了。’那马好像也通人性,突然一声长啸,四蹄腾空,‘嗖’的一声,一跃而过檀溪!” “好!讲得好!”王善人被周先生有声有色的故事吸引住了,忍不住喝起彩来,早已把自己的承诺忘到了九霄云外。周先生一听,一下刹住话头,不讲了。正听得兴致勃勃的王善人急切地说:“你讲呀,以后怎么样了?”

周先生笑笑说:“老爷,我讲的故事,你已经说了个‘好’字。你还是开仓粜粮吧。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你粜了粮,咱再接着讲。”这时,饥民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大家齐声附和:“老爷,你讲话要算话,听了故事,叫了好,就该开仓粜粮了!”王善人见众人面带怒色,不敢触犯,便只好忍痛开仓,粜粮给百姓们。 众人走后,王善人仔细一想,大叫“该死”!原来,他现才意识到周先生也是绕着弯子在骂他(编者注:的卢的“跳”,与“粜粮”的“粜”同音)。王善人心想:自己粜粮给那群穷鬼不算,还挨了这老东西一顿臭骂,胸中这口恶气实在忍耐不下,一定要瞅准时机好好地收拾一下那姓周的! 这年秋天,王善人在武昌的风景名胜地爱莲亭开办了一座莲池书馆,想让自己的儿子和一些富家子弟在这里读点诗书。

王善人为了挑选能师,特出榜招贤,周文清先生听闻此讯后,虽明知王善人为人不善,但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前去应聘。 周先生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自然被王家选中,成为私塾先生。而家财万贯的王善人却吝啬得很,每天只送些酸米饭、烂菜叶、霉萝卜给周先生吃。周先生心中十分恼火,但又不好发作。 一天,王善人来到书馆,问自己儿子的学习情况。周先生说:“恭喜你,你的儿子大有长进,双字对联都会做了。”王善人听说儿子能对出双字对联,十分高兴,假意称谢说:“全仗先生苦心栽培,我想明天考一下好吗?”周先生说:“好。” 王善人走后,周先生便把王善人的儿子叫来,说:“你爹明天要亲自考你双字对联,你得准备准备!”王小子一听,傻了眼,吃惊地说:“先生,我……对不上,怎么准备呢?”周先生说:“不用急,明天不论你爹出什么题目,你只需对‘萝卜’两字就行了。” 第二天,周先生带着王善人的儿子来到王家客厅,王善人连连拱手出迎,请周先生入座。王善人的儿子战战兢兢地站立一旁,不敢抬头。宾主客套了几句后,王善人对儿子说:“听周先生说,你近日读书有了上进,我今天就出几个联语让你对,你听着:‘绸缎。’” 王善人的儿子皱了皱眉头,低声嘟囔道:“萝卜。”

王善人没有听清,让儿子再说一遍。王小子胆战心惊地微微提高嗓音,又回答了一遍。王善人一听就骂开了:“混账,绸缎怎么对成萝卜?真是乱弹琴。”王小子吓得张口结舌,缩作一团。这时周先生笑着说:“老爷息怒,少爷答对了,你怎么还骂他呢?” 王善人不解地问:“怎么?他答对了?”周先生说:“你说的绸缎是丝织品,你儿子答的‘罗帛’也是丝织品,以罗帛对绸缎不是十分贴切吗?” 王善人听了,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连连说:“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接着王善人又出了第二个对子:“琴瑟。”这回王小子胆大气壮,毫不思索,响亮地回答:“萝卜!”王善人气得眼珠突出,骂道:“活见鬼,又是萝卜!” 周先生笑了笑说:“老爷,少爷又答对了。”“何以见得?”周先生说:“琴瑟乃是丝弦乐器,‘锣钹’亦是响铜乐器,以锣钹对琴瑟,有何不可?”王善人被周先生说得目瞪口呆,哑口无言。沉默了一阵,王善人又出了第三个对子:“岳飞。”话音一落,那王小子马上回答:“萝卜。” “畜生!哪里来这么多萝卜?” 周先生哈哈大笑起来,连声说:“对得好!”王善人不解地问:“怎么,萝卜又答对了?” 周先生说:“萝卜当然是对的喽。岳飞是个忠臣,你儿子答的萝卜就是‘傅萝卜’。傅萝卜是个有名的孝子,以忠臣对孝子,不是很好吗?”王善人连连顿首:“是对得好!倒是鄙人寡闻了。看来小子确有长进,我得好好谢谢你了。” 周先生冷笑一声,说:“谢倒不必,我是受老爷的启发,因为老爷喜欢萝卜,餐餐不是蒸萝卜、煮萝卜,就是咸萝卜、酸萝卜。所以我在教导少爷时,也总是在‘萝卜’二字上下功夫。”王善人一听此言,又羞又气,但也无可奈何。

猜你喜欢

  • 刘罗锅的故事:巧对乾隆帝

    乾隆十六年,33岁的刘墉参加了当年的会试,由于文采出众,一举夺魁,剩下最后一关,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就是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当日,只见一位身材矮小、胸凸背驼、蒙着右眼的考生一瘸一拐地来到乾隆皇帝面前,乾隆不由一惊,问他姓甚名谁,考取

  • 张汤故事:给老鼠判刑

    张汤:小时候给老鼠判刑,长大就成了酷吏张汤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出门回来,发现老鼠偷吃了肉,就迁怒于张汤,把他打了一顿。于是张汤挖开老鼠的巢穴,活捉了老鼠,把老鼠当作犯人一样严加审讯拷打,并记录下审讯过程,最后把老鼠和老鼠吃剩的肉都当堂呈供

  • 鲁迅的故事 鲁迅小故事七则

    1.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

  • 青年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16岁的时候,离开家乡,进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比起有钱人家子弟,他很穷,年纪也大些。但是他比他们成熟得多,特别是他的作文,每篇都写得好,在全校出了名。这期间,他读了更多的书。有一次,他读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对书里写到的

  • 陈嘉庚的故事

    故事之一: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决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

  • 毛泽东的故事:两个红辣椒

    1929年3月11日,红四军三千多人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向闽西挺进。初春的夜晚,寒气袭人。战士们衣着单薄,又冷又饿。队伍翻过了武夷山的杉木岭,天就黑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崎岖山路上行军,不少人的脚碰坏了,腿摔伤了,可战士们一想到毛委员和朱军长与

  • 袁崇焕的故事:宁远大捷

    为了保卫辽阳,明军在城墙周围挖了三四道宽宽的壕沟,注入河水,城上又安置了火炮,但还是没有阻挡住努尔哈赤的进攻。就在明军出城与敌军作拼死战斗时,混入城里的奸细突然放起火来,城内城外的明军一片混乱,城池很快被敌人占领。辽阳的高级官员、将领们,战

  • 吴三桂的故事

    农民军打进北京,结束了明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他们的进军,受到北京百姓的热情欢迎。各行各业很快安定下来,明朝的大部分官员也都归顺了农民军新政权。李自成和他的战友们都非常兴奋。农民军迅速建立新的国家机构,国号大顺,任命了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