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梭罗是怎么隐居湖边的

梭罗是怎么隐居湖边的

收录日期:2025-08-07 19:01:31  热度:8℃

大卫·梭罗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他还有无政府主义的倾向。梭罗提倡人应该亲近自然、回归本心,并且他对此身体力行。1845年,他在美国康科德小镇的瓦尔登湖湖畔建起林中小屋,自己耕种来养活自己,体验亲近自然的简朴生活。此后,他以这次经历为题材,写成了《瓦尔登湖》一书,由于文笔朴实自然,文章富有思想,立刻引起轰动,100多年来备受推崇。

“我是一个人生活在林中的,离最近的人家也有将近两公里远。我住的这间房子是我自己建的,它就在瓦尔登湖上,在麻省的康科德。我只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觅食。我在那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目前,我又暂时寄住在文明生活之中。”

从梭罗的这段话中,我们分明看出了他与文明世界保持着一段距离。当后人在文明社会中遇到种种不顺时,难免想模仿梭罗的行为,离群索居,隐于山林之间。

但是且慢,梭罗的《瓦尔登湖》的确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请注意,我说的是文学著作,而不是“荒野生存指南”。在梭罗隐居的那段时间的真实生活中,绝非只有瓦尔登湖和林中小屋。

首先,梭罗得解决吃饭问题。千万别被他诗意的句子欺骗了,以为他真的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他的母亲和姐姐就住在距离他不到3公里的地方,每周星期六,亲戚就会给他送来满篮子的食物,包括饭食和甜点。梭罗还时常回家去,在家的那段时光,梭罗显然不会忍饥挨饿。

除了亲戚,梭罗还有许多是社会名流的朋友,最著名的自然是他的人生导师、美国思想家、诗人爱默生。爱默生和其他一些作家经常会拜访梭罗。如果只有梭罗在地里种的那点粮食,养活自己都困难,更不用说拿来招待朋友们了。显然朋友们都不会空手而来,他们会给梭罗带去丰盛的食物。

在瓦尔登湖湖畔生活一年后,梭罗开始到康科德举办讲演,告诉人们如何过简朴的生活。于是,梭罗隐居林中小屋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一些旅行者频频来到瓦尔登湖湖畔,拜访梭罗。需要说明的是,瓦尔登湖可不是一个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有一条铁路就在这个湖泊的不远处,公路交通也算得上方便。

如此说来,梭罗算是在湖边隐居吗?这叫“大隐隐于市”吧。

所以,如果你也想按照梭罗书中描写的方式去生活,你当然应该找一个湖泊,盖一间小屋。但你最好把小屋建在离亲戚朋友只有一两公里远的地方,而且最好在公路旁边,远处也有火车经过。别忘了让朋友们经常来拜访你,给你带些好吃的。

猜你喜欢

  • 到了山下拐个弯

    比尔·盖茨读大二的时候,曾邀请一位叫科莱特的同学一起退学开发328it财务软件,但科莱特认为当时的Bit系统仍有许多难题有待攻克,于是拒绝了盖茨。10年后,科莱特终于攻克了无数Bit难题,成为了一位Bit专家。而盖茨退学后,毅然绕过了那个有

  • 男人的心思你别猜

    有一首歌叫《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歌词是告诫男人不要去妄自猜测女孩的心里到底想什么。因为女孩的心思跟她的脸差不多,喜怒无常,你费力地猜来猜去,最后恐怕还是不得要领,整不好还会弄巧成拙。歌虽这样唱,但现实中的女孩,骨子里还是喜欢自己那些小心思能

  • 父母双亡时,你才真正成年

    2009年9月,母亲去世,次年1月,父亲也走了,我在45岁时成了孤儿。有人说当父母双亡时,你才真正成年。如果这话是真的,那我则走完了一段长得离谱的青春期。其实上,我应该感到欣慰,我父母做了很多人希望自己父母能做的事:漫长的退休生活中他们互相

  • 扎克伯格大哭一场

    脸谱网创始人扎克伯格与《华盛顿邮报》总裁格雷厄姆的第一次会面,是在2005年春天。那时,扎克伯格刚创业缺钱,不得不四处奔走游说。他了解到格雷厄姆的女儿与自己是校友,便想尽办法联系上,托她帮忙给介绍这位大财主来投资。会面定在咖啡店,扎克伯格亲

  • 一辈子的爱情

    以前,总以为每对夫妻,都会经历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然而看到乔治和雪莉的故事才明白,真正相爱的夫妻,一爱就是一辈子。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1944年。那时的乔治是个帅气的海军,风流潇洒,深受女孩子欢迎。当母亲为他安排相亲时,他还很不耐烦:“我那几

  • 结婚后,你凭什么要求我跟你一起吃苦?

    人家姑娘本来在平坦的大路上走得好好的,凭什么要被你拉下泥潭?柚子是我的一个读者,上个星期在后台给我发消息。她说,近一个月来,她一直处在人生走向的十字路口,举棋不定。柚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去年认识了现在的男友,当时柚子27岁,男友36岁

  • 他的浪漫我能懂

    我和老李讨论一个朋友分崩离析的婚姻。我脑洞大开,问老李:“如果我俩有一天离婚了,你要儿子还是女儿?”他转过头去看了看孩子们,说:“我要儿子,因为儿子长得像我。”我乐了:“长得像你也是我生的。你不是爱小情人吗?”老李低头不看我:“儿子长得像我

  • 情书,为你写一辈子

    因为懂得,所以相守20世纪40年代,战争使大阪一片狼藉,物价飙升,失业者越来越多。23岁的坂本健一已失业半年,靠典當家里一些值钱的东西度日,直到山穷水尽。夫妻两在书房前合影万般无奈下,他将视若珍宝的藏书拿到集市上碰碰运气,谁知书很快就被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