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折射出人类灵魂的镜子

折射出人类灵魂的镜子

收录日期:2025-08-07 22:43:46  热度:9℃

“铁蛋死了!”……

从乡下来城里办事的弟弟对我说。

我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弟弟也一仰脖子把半杯六十二度的老白干喝干了……,接着又说:“他死时还紧紧抱着那面破镜子,收尸的人用手掰都掰不开……”

泪水不由自主的顺着我的眼角流下来……

提起铁蛋,我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在一起玩耍,他大我四岁,父母死得早,给着光棍汉的叔叔在一起生活。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乡里“扫盲”,正在家里帮叔叔放羊的铁蛋被塞进了小学校里的一年级,同老师一样高的他还被封了个“劳动委员。”从此;小学校里男、女生厕所掏粪的力气活几乎上都被铁蛋全包了。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铁蛋从一年级毕业并直接跳级进了四年级,给我同班,我们老师经常表扬他说:“看人家铁蛋,一下子跳了三个年级段,你们要向他学习……。”听了这话,我经常扭头看见铁蛋咧嘴笑着,日后掏厕所的活也干得更欢了。放学后,我经常和铁蛋一起回家,校外小路的两旁种了很多梧桐树,为了向我展示他的强大,铁蛋一拳头砸在梧桐树上,被打破皮的梧桐树就会向外流出一滴一滴的汁液,铁蛋指着这些液体向我炫耀说:梧桐树是被他打哭了,这流出的汁液是梧桐树的眼泪和鲜血……。我信以为真,怯气的连连点头,也毫不怀疑的佩服铁蛋真的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乡里“扫盲”的工作不久就结束了,铁蛋自然也就小学毕业了,只上过小学一年级和半个四年级的铁蛋,惟一认识和会写的几个字就是——赵铁蛋;男、女生厕所……

从学校出来后,铁蛋很快就进了附近农场的砖瓦窑厂,凭着一身使不完的力气,铁蛋在窑厂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制砖能手,三、五年下来,盖了楼房、娶了媳妇、还买上了村里头第一台小四轮拖拉机……,那小日子过得就像糖葫芦掉进蜜罐里——甜嘟嘟的!连老村长见了铁蛋都赶忙上烟,可铁蛋从来没有接过老村长的烟,因为他撂给老村长的香烟都是带着海绵屁股的时兴烟,老村长噙着这支烟能转悠半道街还舍不得点火,逢人便说:好烟好烟!

几年后,我在城里定居了,偶尔回趟老家,但停留的时间大都很短,给铁蛋见面机会也就很少很少,记得有一年回老家,刚好从我就读过的小学校门口路过,看见一往破烂不堪的小学校舍被翻盖一新,后来从家人口中得知是铁蛋拉来的砖和石灰,不要钱,村里找人翻盖的,听说铁蛋还准备把村里的泥土大街铺成柏油马路呢!嘿!铁蛋真行,我不由得暗自赞叹,也更佩服铁蛋具有的常人无比的能力。

可是不久,铁蛋疯了……

乡亲们说他心气太高;也有人说他和媳妇经常吵架,受了刺激;也有更玄乎的说他是鬼缠身……

反正,铁蛋确确实实疯了。他拿起曾经给他带来幸福和美满的铁锨,将家里的一切都拍碎了,也把媳妇和女儿拍走了……

老村长害怕四邻八家受难,找人拿绳子将他捆起来,塞进了一个大铁笼子里,拉到了农场的一个废弃的旧砖窑洞里。从此,铁蛋就再也没有走出过那个钢筋焊接的铁笼子……。

村里人都说老村长办了一件大好事,为民除了一害。县里的广播站也连续报道了半个月,题目是:老村长智擒“武疯子”……。并号召全县人民向他学习,老村长着着实实风光了一阵子,整天从街东头到街西头,溜达来溜达去,嘴里仍喜欢噙着一段没有点火的带海绵屁股的香烟……。

在铁笼子里,陪伴铁蛋的除了一个脏的不能再脏的破旧洋瓷碗以外,还有一面破镜子。听人说:铁蛋以前在窑厂干活时很爱美,虽然每天一身土一身泥的,可衣兜里每天都揣着这面小镜子,收工后,又是洗又是照,打扮的光光鲜鲜,与干活时俨然判若两人,如今虽然疯了,可是这面小镜子他护的要命,家里能砸的他都砸了,唯独这面小镜子他却一直揣着,有胆大的孩子逗着玩试图想把他那面破镜子哄过来,但都被他龇牙咧嘴的吓跑了……。有好心的乡亲去给他送饭时,经常见他躺在笼子的角落里对着镜子有时哭有时笑,时不时还会做出各种各样稀里古怪的表情……。

酒喝得差不多了,我递给弟弟一支香烟,听他接着说道:“像铁蛋这样一直被关在笼子里,死了真比活着还好。他光棍汉的叔叔在铁蛋没疯以前就死了,铁蛋在废窑厂的笼子里没人管没人问,县里没有条件收治……,乡里的养老院又不敢收……,派出所对他这样的病人又无可奈何……,最后村里头也只好把他装在笼子里……。有时候我去给他送些方便面和矿泉水,他不是摔就是扔,也真的是没有啥好办法呀!”

“那他为啥不摔那面小镜子呢?”我疑惑的问。

“不知道,也许疯子也爱美吧!”

我愕然了!……

铁蛋死后被就近埋在了他自己以前在窑厂干活时亲手挖掘的土坑里,乡亲们凑钱让老村长去买了一口薄棺材,破洋瓷碗和那面小镜子也都给他放进了棺材里。

因为乡亲们都相信:那是一面“照妖镜”……!

我也相信:那是一面能折射出人类灵魂的镜子……。

猜你喜欢

  • “钱江潮”的民间故事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

  • 民间故事:钱王射潮

    钱塘江的潮水从来就是很大的,潮头既高,潮水冲击的力量又猛,因此钱塘江两岸的堤坝,总是这边才修好,那边又被冲坍了。“黄河日修一斗金,钱江日修一斗银。”那时候,潮水给人民带来的灾害,从这句话里就可以想见了。到唐朝末年,有个吴越王叫做钱镏的,勇猛

  • 一斗水村龙显石的传说

    在修武县太行山深处,有个叫一斗水的小山村,虽然只有二百余口人,却有数百年的历史,建有一座颇有规模的关圣庙。在关圣庙的山坡下,有一块奇异的巨石,上有惟妙惟肖的龙形,当地百姓称之为龙显石。传说,这石上的青龙是关圣老爷青龙偃月刀上的那条龙的化身。

  • 阿胶姑娘的传说

    阿胶,早在汉代,在《神农本草经》这本最早的药物学专着中,就将其列为上品。其具体应用,载入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堪称补药中的元老。而其发明过程,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其药用功效,长期在民间传颂。据说在很久以前,山东流行着一种怪病,人若得

  • 明朝美女怎样倒追男朋友

    为什么史上许多美丽而坚强的女子,最终却让一些懦弱的男子成为她们的爱情归宿呢?如果这也是一种互补的话,那真是太残酷了。这种残酷,在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的身上也上演着。柳如是身上涵括了美女、侠客、名士、才子等多重元素,她美貌而有才情,她

  • “药王”孙思邈和龙的传奇故事

    在铜川寻访的前两天,便听当地人几次提到药王孙思邈与传说中神乎其神的龙渊源匪浅。而更让我惊喜的是,我们常说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成语,据说就源自此处,而且很逼真的建筑,来形象地表现这一成语的与药王孙思邈的渊源。龙王曾帮助药王修成正果?记得第一站

  • 故宫灵异事件,故宫闹鬼

    1983年的一个深夜,有一个人从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对打着宫灯的人。他想这个年代都用手电筒阿,谁还用宫灯呢,难道是......一个人以前在故宫看门,据那个人说每天晚上都能听见有人在奏乐,而且有时能看见宫女太 监排队走过

  • 揭秘湘西山村赶尸真相

    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极有可能看到死尸走路,当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摇摇晃晃地走来一行尸体,尸体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这个活人,当地人叫做“赶尸匠”。其实,说是“赶尸匠”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