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永远的钟心

永远的钟心

收录日期:2025-08-07 16:30:45  热度:8℃

他和她的感情,追忆到高中时代。

那时,她坐在他前面。他喜欢看她浓浓的黑发,随意束成一条马尾;洁净的脖颈,有淡淡的绒毛,显得质感白皙;她的笑声,像小溪,充满阳光,淌过一个又一个紧张单调的日子。

她是喜欢他的。她默默注意着,他与同桌女生说话,笑容满面,俩人一起研究数学题,热烈而友好。她的心里,有淡淡的失落与惆怅。

她生日那天,他送给她一张精美的卡片,写着:“我很想对你说一句话,祝你生日快乐!”看着他刚劲有力的字迹,她想,你要说什么呢?只是让我猜测吗?她摇摇头,一如既往地与他交往。

中学毕业,她和他考取了不同的大学。毕业典礼上,他送给她一个礼物——一只心形小闹钟,非常精致,闪着金色光泽,让她心里有淡淡的喜悦。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发现,他同桌的女孩正和他说笑着,那女孩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巧笑嫣然。她将小闹钟塞进包里,匆匆回家了。

全新的大学生活,充满新鲜与快乐。小闹钟被她置在床头,每天如约唤她起床。有时,她看着它发呆,为什么是心形呢?隐隐约约中,似乎可见他的用心。她又摇头,或许,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吧。

她生日时,他打来电话:“生日快乐!”她脑子里闪现出那张生日卡片,她想问:“你想对我说什么?”却又闭了嘴,只“嘿嘿”地笑,他也“嘿嘿”笑。然后,他们挂了电话。

生日祝福年年收到,同样的话年年重复,她感觉到了单调。几年后,她结了婚,他的电话,仿佛也噤了声,不再打来。那一年,她收拾书架,又看到心形小闹钟。她拿出来,默默看着,不料一失手,掉到地上,再捡起,它看起来完好无损,跑针却停止了运动,任凭她怎样拍打,它只默默看着她。她心里懊恼,想扔掉,却又不舍,放回书架。它静静呆着,闪着金色光泽,看起来依然漂亮。她在心里,重重地叹口气。

后来,她离了婚。那一天,她起床后,独自站在窗前,电话铃响,他熟悉的声音传来:“生日快乐!”她淡淡地笑,说:“谢谢!”停了一会儿,他声音有些低落,说:“一个人,要注意照顾好自己。”她的嗓子忽然哽住。原来,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关注着自己,自己的一切,从未逃过他的眼睛。

她想起一件事,问:“高中时,你曾送我一张生日卡片。”他说:“我很想告诉你,我喜欢你,却不敢说。”她沉默一会儿,说:“毕业时,你送给我一只小闹钟。”他说:“心形的,希望你能知道,我对你的钟心。”有冷冷的泪水从她眼里落出,流在嘴里,苦苦的,涩涩的。电话的两端,俩人都不再说话。半晌,他急急地说:“我要去看你。”她摇头,坚定地,说:“不!”她知道,在另一座城市里,有他温贤的妻子,幸福的家。电话的另一头,他久久沉默着。

她走到书架前,看着那只小闹钟。它闪着金色光泽,依然漂亮,却不再与时间一起跳动。它在书架上,占一份心形空间,成为永远的“钟心”。

猜你喜欢

  • 商鞅的信与不信

    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子,在得到秦国商之封地前叫公孙鞅,也被称为“卫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志在功利强盛。但卫国作为一个弱国,要在战国时代争雄看来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他到了魏国,依附于魏相公叔座。恰逢公叔座重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担心他有不测。公叔

  • 科学“疯子”特斯拉

    1884年,正在纽约忙于工作的爱迪生收到一封老友查尔斯·巴奇勒的来信,信中说:“亲爱的托马斯·爱迪生先生,我不得不为你推荐一名年轻人。因为在当今世上,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你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就是你面前的这位年轻人了。”爱迪生把信装了起来,

  • 成功人士的口头禅

    这是我的错有一段时间,余世维在大陆非常火。他的培训课程一度成为众多企业追捧的对象。在他众多的演讲中,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错。这句话,在他年轻的时候,让他快速成长,并成为公司的管理者。任何时候,担当总会给自己带来机会。请给我一个理由

  • 天真大师金岳霖

    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治学严谨,在生活中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有趣之处。金岳霖的癖好之多在朋友圈中是出了名的。他喜欢诗词,尤其酷爱清人诗词,能熟背很多清代诗人的诗词。诗词之外,金岳霖对对联也很感兴趣,他作对联时常把朋友的名字嵌入联中,妙不可

  • 钱学森的家教

    甲午初夏,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应邀给大同中学师生介绍钱学森在人生转折点上的重大选择,让师生们深受教育。我与永刚兄是好朋友,在交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钱学森的家教。永刚的祖父钱均夫是文化名人,为钱武肃王32世孙,外祖父蒋百里乃民国名将;父亲钱

  • 为书疯魔痴狂的名人

    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嗜书成性,爱书成癖,甚至为书疯魔痴狂。曲波“挖书”:当代文学名著《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12岁时读《说岳全传》,对书中秦桧非常痛恨。一怒之下,将书中所有的“秦桧”二字都用刀子挖掉,未曾想连背

  • 梁实秋先生的幽默

    梁实秋先生学贯中西,在散文、文学批评、翻译等领域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无论在作品中,还是生活中,处处彰显一代大师的幽默和谦逊。当谈到孩子时,他劈头就说:“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你正惊讶,他又补一句:“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

  • 陈忠实的“两个篮子”

    陈忠实成名之前,生活在农村,别人在干农活时,他在写作,妻子骂他:“没啥用,挣不了钱”。为了写一本“死后用来垫棺做枕的书”,陈忠实豁出去了,他和妻子约定,先写书,如不成,便去养鸡。《白鹿原》写完不久,当他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来信时,激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