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来自陌生人的赞美

来自陌生人的赞美

收录日期:2025-08-08 05:54:21  热度:8℃

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每日清晨,我都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

子和喝豆浆, 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间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一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卫生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 子已是欢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 子的队伍里,看炸 子的师傅麻利、娴熟地操作。

站在锅前负责炸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油条,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那用来控油的钢丝笸箩。当年油是珍贵的,控油这一关就显得格外重要。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属于自己业务范围的事翻动、捞起,但她的操作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来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那新鲜的肤色,那从白帽檐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

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头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在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和她之间的距离。

后来我们搬了家,不能再光顾那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得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此时,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于是我走进店内。我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他求地交给了这店、这柜台。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40来岁。

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生出一种愿望,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小时候我常在这买 子。我说。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看我。我只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已经修好,司机催我上车。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但我忘不了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个小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檐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一种更成熟的灵巧。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因为一份陌生的感激,唤起了她那爱美的心意。那小吃店的门口该不会有欢迎卫生检查团的标语吧?我庆幸我的车子终究是一晃而过,我坚信愿意坚信的:她的焕然一新是因为听见了我的感激。

当你克服着虚荣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里处处会充满陌生的魅力。

猜你喜欢

  • 寓禁于修的《四库全书》

    寓禁于修的《四库全书》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有一部不容忽视的巨著——《四库全书》。这是一部于清朝时期编纂而成的巨著,被誉为“文化的宝库”。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部充满智慧和学术的巨著中,竟然隐藏着禁忌之谜。《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浩大

  • 张謇经营纺织业

    张謇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企业家。他生于1837年,死于1909年。张謇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积极参与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末的中国正处于洋务运动的大时代,国力的衰弱和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深陷危机之中。为

  •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1895年的一天,中国历史上的悲剧发生了——《马关条约》的签订。这个条约是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朝政府被迫签署的,内容之苛刻使中国丧失了重要的主权,深深地辱没了国家的尊严。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日之间的厮杀已持续数年。18

  • 汤显祖连做“四梦”

    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戏剧家、文学家,他以其杰出的作品《汉宫秋》以及在戏曲、小说等领域的贡献而闻名于世。在他作品中,有一部精彩的戏剧作品名为《连山忆故人》,也被称为《连环忆故人》,其中描述了一个男子连续做了四个梦境,这些梦境让他

  • 杨继盛铁骨铮铮

    杨继盛,这是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名字。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却在中国近代历史的洪流中展现了他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杨继盛铁骨铮铮,他的故事让人感动,也给人以启迪。杨继盛生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和坚强的意志。他

  •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古代中国的历史上,这句话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它源自《管子》,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想,也被视为一种智慧的指导原则。高筑墙,是指建设强大的国防体系。在古代,国家面临着各种外部威胁,因此修筑高墙成为了保护国家安

  • 情深意浓《西厢记》

    情深意浓《西厢记》西厢记,又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传世名剧之一。这部戏剧作品讲述了一个充满爱情和坚持的故事,萦绕在人们心间,流传至今。故事的场景设定在南朝梁朝时期,主要围绕着贞洁女子窦娥和刚正不阿的文士张生之间的爱情展开。窦娥娘家贫,被逼

  • 柳宗元被贬柳州

    柳宗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唐朝末年的河南郡洛阳县,家境优渥,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被誉为文学教父。然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也经历了一段不幸的时期。贞元年间,柳宗元因为反对秦晋之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