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村里能人王

村里能人王

收录日期:2025-08-08 06:19:55  热度:8℃

我们那属于边疆要想发点财,不干偏门连门都没有,在二十年前本地的最偏门就是到越南、缅甸、老挝进点干货卖了,要么就去那旅游一阵子,就带着一大笔钱回来。旅游还有送钱的吗?反正都这么说的,我也就信了。

消失一阵子王一就有了一笔钱,应该有一两万的样子,在那个年代两三万可不像现在的购买力。王一有了这笔钱就开始干点建筑生意,也就是包工头。王一对建筑到是一窍不通,就像现在的建筑商没几个不是小学生。但这并不影响王一才能的发挥,最轰动全村的事摸过于“牛顶车”了。

当时王一在当地的建筑界已经小有成就了,这并不影响他继续发展经济。家里依然像其他的村民样养着牛,耕着地,打着稻谷。

故事是这么说的,一天王一的婆娘赶着牛去山上放牛,到出村的路拐角时,村口的几个熊孩子淘气用石头揍牛。王婆急了句就拿棍子揍熊孩子,熊孩子赶紧溜,牛赶紧跑。牛老了眼睛也不中用了,玩个漂移过急弯,头就撞上了拐角另一头停着的拖拉机。要是以前的弹弓叉也就算了,那是牛伤,偏偏遇到辆豪车,带挡风玻璃的拖拉机!这下可好玻璃全给老水牛角给撞碎了,车主见状也不管惊牛马上抓住王婆娘,赔钱要不人陪!王婆很识趣,没敢跟外乡人来硬的,村口这也够偏僻的,奴家带你去家里赔钱。

就这样外乡人美滋滋的跟着王婆拐过了那个弯,跨过了那道桥,走过了那颗树,来到了王婆家里。王一刚巧在家,这不是在家里赔钱了不是,这下没戏了,王婆就把事情给她男人说了,让他拿点钱打发外乡人走。王一可不是吃素的,斜眼飘了两人一眼就闻出狐狸的骚。大喝一声“贼,撞伤我的牛?”外乡人一被吓,诺道“牛疯了。”王一霸气的走到老水牛旁边喊声“老水牛”,老牛见主人叫自己以为有草吃了,嗷的哼了一声。王一得意的斜视着外乡人“你疯了,开车撞牛”,这下外乡人可没反应过来“挡风玻璃都撞碎了,总得陪吧。”王一何等英雄会吃你这套“牛都撞伤了,得陪吧”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下来。

王婆娘到是勤快不停的给客人添茶递水,婆娘不管男人事,这是我么这的规矩。渐渐的到下午了,家家都升炊烟造饭,车主也饿了。王一看准了时机说道:“大兄弟,大哥也不难为你,牛伤着了得陪一百块。”当时的一百块抵得上现在一千多块了,这位老表一听就怒了"牛疯了,撞坏了挡风玻璃,还喊我赔钱,阿表你太黑了。"王一很深厚的说道:“兄弟,那有牛撞车的,牛都伤了角都撞烂了,我还得请兽医瞧病,你自己看着办吧。”“哪伤了,不就牛角擦烂了跌”老表辩解道。老王也不争辩,径直走到老水牛旁拉过牛撇索“老牛受伤了?”,这水牛老王养了好几年了,加上中午就没吃草,以为主人要喂草了,又额哼了一声。老王得意的看了老表一眼“兄弟,你疯了。”这下外乡人可凌乱了,就像赵本山小品卖拐,范伟那个滑稽样!天平渐渐偏向了老王,在发疯与常识的纠结煎熬中,外乡人果断扔下100块逃离小村!很快这个事就在村里传开了,老王一下子就成了村里的头号能人,虽然当时老王钱不是最多。要是放现在看,很多人会鄙视老王,但风俗不一样,现在老王的传奇依然在口口相传,小地方的人都这样很实在,对是非对错早看淡了,强弱才是真理,刁民的哲学!

老王自“牛顶车”后一举成名,成了本村的实力呕像粉丝不少。赵本山卖点拐不算啥,你可以问问那剧本编了多久,高手在民间!老王生意也是顺风顺水,在工地里捞了不少钱,后来建筑业不景气,就自己开了个工厂,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过了七八年,全国各地都如如火茹毒的发展建筑,四处征地搞建设。不巧征到了老王他爹的坟地,老王觉悟高那就给钱迁坟吧,咱是良民!

他家是兄妹四人,几兄妹就合计着要豪建他们爹的坟,除了给的搬迁费,每家都凑份子。这时老王可不干了,死活不愿意出这个钱。看到这里您可能有点对老王的人品鄙视了,就你钱最多,咋就不愿意出这钱?那个土豪发家后不都是先给祖宗修坟建庙的,老王没毛病。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老王结婚很早,十六岁的时候就讨了婆娘当了家,他是老大自然就得分家自立门户了,当时老王年纪轻吃了不少的苦头,心中的那股怨气压抑久了就凝聚成了对自己父亲的仇视。很显然老王爹死了那么久,老王依然么有谅解他父亲,可悲!

几兄妹也没逼他,一者拗不过,老王不好惹;再者也有搬迁费了,钱少那就修寒掺些。但各自还是出了几千块,重修的坟在本地也算得上是高档了。老王到是直爽,掘坟那晚也不到他爹坟边守着。我们这迁坟只能后半夜,子女都得在边上守着,算是陪伴死者最后一程。老王却躲在家里喝酒,也没啥事发生。一个半月后新坟也修好了,老王也在那天晚上毫无征兆的暴毙了,连医院都没来得及送去。

关于老王的死有两个故事“鬼勾人”、“金瓶梅”,老王死的时候正值壮年,五十刚出头;事业顺利,自己开了工厂;家庭幸福,四个女儿一个独子,大女儿已嫁,都有外孙;身体健壮,别以为老王有钱了就看不起农民,牛照养地照耕,可以说是人生的巅峰时期.所以他的死,故事就多了些。

当地的老人都说,不敬父母迁坟那晚就被他爹把魂给勾去搬砖了,坟修好人也就耗死了。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到今天老王依然是死因不明。加之死的时间太过巧合,还是有不少的人愿意这么相信!

老王的离奇暴毙引起了各种猜测,但都是子虚乌有的。不久后他家独子结婚了,几兄妹也开始闹分家,老王的死因也渐渐浮出了水面。王婆做为第一继承人打算把所有家产留给独儿子,这下几个大姐可就不干了。利益重大姐弟相残成本低廉,在投入与收益的换算中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王婆娘和独子一方,几个儿女一方。

王婆那方有点不靠谱,她依据的是王一托梦给他要把家产都给独子算是有个传承。在我们这又点重男轻女,特别是他家。王一再厉害一直都没生出个儿子,一连生了四个赔钱货,罚款都交了不少。付出总会有回报,终于在老王块四十那年生出了个儿子,也没白费老王耕了那么多年的地。牛都耕死了三条,所以还是在村里得到了比较多的同情,也没白费王婆留了那些眼泪。

姑娘那方的依据是法律,认为只要自己尽了做子女的职责那就该得那份权益。方正都是为了各自的好处着想,也没个对错的。

最后王婆和儿子胜利了,胜得漂亮。基本上一点钱都没分给那几个姑娘。过了段时间,村里就流传起了关于老王死的另一个故事版本“金瓶梅”。他爹迁坟的时候老王跟死人置气,白天在家里请客大吃大喝,晚上就个他婆娘上演盘肠大战,他婆娘那是也是五十多的人,满足不了老王的需要。老王就有了包养小三的念头,这下她婆娘可就慌了。在那个晚上,天气有些闷了,树上的蝉儿也叫个不停了,圈里的老牛也额额的哼了,老王打扮下也准备开车出去谈生意了。王婆可没那简单,急忙去倒钝好加料的大补药,这一忙,手一抖好像料就放多了。王婆也就一贤惠的文盲那懂得春药量多了会要人命,更呗提金瓶梅了。喝完了那碗大补药,老王这辈子都没机会去谈生意了。

本村的风水因王一的命陨而迁移,荣耀因王一的暴毙而黯淡,风气因王一的速毙而一新。

猜你喜欢

  • 河蚌女和打柴郎

    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说是一户人家,其实也只有一个人,名叫王小二。王小二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他一个人种地拾柴做饭,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有一天,王小二又到柴滩上打柴,打着打着,突然眼前一亮,在一片

  • 变本加厉鬼做友

    案情取得了突破,张小素所说的何老师,是真正的“操盘手。”他叫何正伦,46岁,毕业于某大学声乐专业。何正伦毕业后就在圈子了混,混了十多年,也没混出什么名堂。偶然中听到他原来老邻居的女儿杨欢欢,要参加电视歌手大赛,就傍上来了。杨欢欢也想有个人给

  • 关家庄的故事

    一、山庄来恶雕在清代中晚期,豫北太行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叫关家庄。村不大,有几十户人家,以关姓为主,还有胡、马两姓。三姓之间相互连襟,友善相待。村后靠着大山,村旁有条小溪,柿树环绕,枣林成荫,为历代兵匪不扰之地,人们在此过着安逸的生活。然而

  • 吃饭

    一天,祥子正在大街上闲逛,他正为公司业绩和自己的工资发愁,因为老板说了公司效益上不去,工资休想涨一个子儿。祥子正发愁的时候,他见到一个人一声不响得蹲在马路边,祥子有些好奇,走上去拍了一下那人的肩膀,叫了一声“兄弟,你想什么呢?”那人回过头,

  • 当老爷的奴才

    王老爷在任期间,因为人刚毅,坚守节操,不为外物所动。而得到皇帝的重用。他参于政事,一干便是二十多年,到了告退时,得皇帝的恩准,回家颐养天年。王老爷祖居南方某县,一路上,他和随从到处游山玩水,很是惬意。在南下之路上,有一座县城。在县城的东南二

  • 民间故事之北高传奇

    自古末世之象,诸多妖孽祸乱人间,无论大城小村,都未能幸免。话说商汤末年,邢州南部有一村庄名曰北高,人口千人有余,乡村之中,自是比不了城镇,富足者尚属少数,有家业者更是凤毛麟角。时村中有一王姓大户,囤积万贯家财,膝下无儿,四十岁方得一女唤曰巧

  • 道人赶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情情,友情爱情亲情,个个情字都是事业者的道道关卡,能过者事必成。人最难处理的是关系,最难做好的是细节,小小细节弄得不好往往前功尽弃,美好前程毁于一旦。请看这位道人赶山的故事,或许你就能悟出其中奥秘。传闻在很早很早以前,

  • 姐妹扬镳殊途同

    人的思维是一种奇怪的东西,越是害怕的、担心的、不爽的,越想知道怎么回事。做为警察、粉丝的莫文玉能不找出这个答案吗。不过案子调查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又是个周末,疲惫之后的莫文玉,想好好睡一觉,补补多日来的损失,所以上午10点了还赖还在被窝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