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半只鸡

半只鸡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4:32  热度:10℃

从前,在王国最贫瘠、最偏远的乡下,住着一位年轻的养鸡人。

因为他长得矮小瘦弱,而且从头到脚都是鸡毛,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半只鸡”。

有一天,国王外出巡视,他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停了下来,对侍从说:“我饿了!快去给我找点东西来美餐一顿吧!这里有一袋皇家小麦,你就用它去交换吧。”

侍从跑遍了乡间田野,一个人也没看见。为了有力气继续赶路,他把手伸进了那袋小麦。麦粒太好吃了,他忍不住抓了第二把,接着是第三把…

当他在山丘上发现半只鸡的农舍时,那袋小麦早就被他吃光了。

半只鸡走过来和侍从打招呼:“你好,过路人,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

侍从神情高傲地回答:“给我些鸡,这是国王的命令!”

“国王想要几只呢?”半只鸡问,“他想用什么和我交换呢?”

“给我七只鸡,”侍从粗暴地答道,“等明天,国王会给你一袋皇家小麦作奖赏。”

半只鸡照办了,他觉得这是一笔好买卖。

侍从以为这个呆头呆脑的年轻人即便拿不到奖励,也不敢去向国王讨债。于是,他把鸡带回去了,国王吃到了一顿美味的鸡肉。

第二天,半只鸡在家等国王的到来,但国王并没有出现。第三天,他又等了一整天。

又过了一天,半只鸡对自己说:“好吧,既然国王不来见我,那我就去见他,讨回他欠我的那袋小麦。”说完,他背上包袱就上路了。

半只鸡走了好久,在一条河边停下喝水。

小河问他:“你这是去哪儿呀,半只鸡?”

“我要去见国王。他欠我一袋小麦。”

“哦,请把我也带上吧!”

“没问题,那你跳到我的包袱里来吧,漂亮的小河!”

于是,半只鸡背上背着一个包袱,包袱里装着一条河,他们一起出发去见国王。

在路上,半只鸡又遇到一只狼。

狼问他:“你这是去哪儿呀,半只鸡?”

“我要去见国王。他欠我一袋小麦。”

“哦,请让我跟你去吧!”

“没问题,那你跳到我的包袱里来吧,客气的狼!”

于是,半只鸡背上背着一个包袱,包袱里装着一条河和一只狼,他们一起出发去见国王。

又走了一会儿,半只鸡遇到一只狐狸。

狐狸问他:“你这是去哪儿呀,半只鸡?”

“我要去见国王。他欠我一袋小麦。”

“哦,我能和你一起去吗?”

“没问题,那你跳到我的包袱里来吧,友好的狐狸!”

于是,半只鸡背上背着一个包袱,包袱里装着一条河、一只狼和一只狐狸,他们一起出发去见国王。

到了宫殿前,半只鸡请求拜见国王。但是守卫们指着他的鼻子嘲笑道:“瞧瞧这只可怜的小鸡仔,浑身都是鸡毛!你快走吧,国王可没工夫和你浪费时间。”

“我走了好多天。”半只鸡坚持道,“至少让我见见国王的侍从吧!”

这时候,侍从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年轻的养鸡人,他大发雷霆:“你来这儿做什么,你这种粗野的人怎么有资格来见国王?”

“我來找国王要他欠我的那袋小麦!”半只鸡理直气壮地回答。

但是,侍从想都没想,揪起半只鸡的衣领,把他扔进了家禽窝。

“哈哈,麻烦解决啦!”侍从满意地搓搓手。

母鸡、公鸡、火鸡、鸭子和鹅纷纷扑向半只鸡,一只啄他,另一只咬他,还有一只飞到了他的头上。半只鸡大喊起来:“救命啊!友好的朋友!救命啊!”

就在这时,狐狸从他的包袱里跳出来,吃掉了所有的家禽。

半只鸡向狐狸道了谢,走出了家禽窝。

半只鸡来到国王的寝宫门前,侍从又钻了出来:“怎么回事?你又来了!”

说完,侍从想都没想,揪起半只鸡的衣领,把他扔进了牲口圈。

“麻烦解决啦!”侍从擦着额头说道。

绵羊、山羊和奶牛纷纷扑向半只鸡,一头用角顶他,另一头用蹄子蹬他,直到他大喊:“救命啊!客气的朋友!救命啊!”

就在这时,狼从他的包袱里跳出来,吞下了所有的牲口。

半只鸡向狼道了谢,走出了牲口圈。

半只鸡刚走进国王的寝宫,侍从又钻了出来:“怎么又是你?!”

说完,侍从想都没想,揪起半只鸡的衣领,把他挂在一大堆木柴上,准备烧死他。

“这就是国王的奖赏!”侍从大叫道。

火焰和浓烟扑向半只鸡,烟熏火烤,他感到呼吸困难,大声叫道:“救命啊!漂亮的朋友!救命啊!”

就在这时,小河从他的包袱里冲出来,浇灭了火焰。

半只鸡向小河道了谢,可小河还是不愿意停下。它不停地流淌着,汹涌的河水把那个可恶的侍从冲进了大海,让他永远消失在了海水中。

就这样,半只鸡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同伴的帮助,终于见到了国王,他向国王讲述了整件事情的经过。

这位国王听后立刻给了他一袋皇家小麦,用来补偿被侍从吃掉的那一袋。

不仅如此,国王还任命半只鸡为大臣,专门负责农业、水利和林业方面的事务。就这样,半只鸡成了王国有史以来最尽职的大臣。

猜你喜欢

  • 鱼姻缘

    宋朝年间,芒砀山脚下有一书生柏衍,喜爱丹青笔墨尤其擅画青鱼。最近,他为博取功名,不得不丢下画笔,去山中书院求学。先生黄章进士出身,对学生极为严格。柏衍学习十分刻苦,白天求学,晚上借居书院旁边的汉源寺,发愤苦读,常常到深夜。因为过分用功,柏衍

  • 而复生上花轿

    清朝咸丰年间,落魄的孙禹年公子流落到了海州城。孙公子的祖上曾做过朝廷总兵,世世代代都精通武艺。不过到了孙禹年这一辈,由于国家内忧外患,官场腐败不堪,得道当势的都为奸佞小人,孙公子空有一身武艺,却难以实现报国之志。又因他在家乡得罪了权贵,不得

  • “刘罗锅”的外号,为什么叫刘罗锅

    清朝乾隆年间,朝中有位被戏称为“刘罗锅”的大臣刘墉。堂堂的大学士怎么会让人乱呼外号呢?原来是皇上亲口封下的。刘墉身为朝中重臣,日夜忙于政务,伏案看书写字,久而久之身子难免有些佝偻驼背。有一日,刘墉上殿面君议事,刚刚在品级台上一跪,只听乾隆笑

  • 琵琶缘

    江如风是一个才子,凭他的才学,考个状元并非难事,可他偏偏不喜功名,只醉心琴棋书画,把酒赏月。这年,江如风偶然购得一幅好画。画中人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身着浅绿衣,端坐如云,手抱琵琶,正轻弹浅唱。而她的裙下则卧着一只懒洋洋的老虎,似乎听着佳人

  • 赵子龙凿井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赵子龙是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然而,民间流传的赵子龙凿井的故事,可能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了。在山东诸城县城南25华里处,有一座山叫常山,常山背面的石崖上有一个泉眼,至今还哗哗地淌着泉水。相传那石崖上的泉眼就是赵子龙用长枪

  • 送寿礼

    从前,有个冯员外,富甲一方,老年得子,取名金宝。夫妻爱若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小时长得白白胖胖,长大身强力壮,却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吃饭不晓得放碗的傻子。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动个脑筋想问题、做事。眼看年方二十,还无人提亲

  • 一只烧鸡

    从前,有这样一个缝鞋匠,他四海为家,光棍一条,修鞋为生。鞋匠养着一只小巴狗,鞋匠走到哪,小巴狗就跟到哪,形影不离。这天,鞋匠边走边吆喝,不知不觉,眼前惊现一幢豪宅。高大的门楼上挂着一块漆黑发亮的匾,匾中央闪耀着两个金色大字:王府。鞋匠见此情

  • 画了一张饼

    徽州城里有一间小杂货铺,铺主姓杨。杨掌柜平日里咋咋呼呼的,守不得半点秘密。他有个儿子,名叫杨垒,读书非常用心,颇有学识。这年,杨掌柜病倒了,每天都要花银子喝药,等他病愈之后,家中的积蓄已全部花光,不但杂货铺开不下去了,而且都快揭不开锅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