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分居的爸妈

分居的爸妈

收录日期:2025-08-07 21:03:55  热度:10℃

原本,他们在老房子里一起守着多好,你帮我染染头发,我帮你挠挠背,饭后一起遛个弯,那得多幸福。

妈不是那种专横霸道的家长,可当我把伟杰领回家,问过伟杰家里的情况后,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一半。我以为妈妈嫌弃伟杰家是农村的,可妈妈摇头叹道:“主要是离保定太远了,我和你爸都想让你离家近点儿……”

“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坐飞机也就几个小时……”我尽力说服妈妈。妈妈沉默了,良久才伤感地说:“现在你们年轻,觉不出来,等再大一些,就知道离家近的好处了。”

不久,我和伟杰在西安结了婚,婚后两年一直没要孩子。这期间,妹妹嫁了个在合肥做生意的台湾人。

后来我怀孕了,因为伟杰的爸爸长年患病,婆婆自然无法来伺候月子,这重担就落在了妈妈身上。

我怀孕5个月时,妈妈一个人赶了过来。我嗔怪她怎么不和爸爸一起来,妈妈说:“他看家呢,房子久不住人,就荒了。”

那是爸妈第一次分居。不久,我生下多多,还没出满月,妹妹就打来电话,说怀孕了。妈妈自然是开心的,还说:“幸亏你们姐儿俩没赶一块儿,否则我可真是分身无术了。”多多5个月的时候,妈妈打算去合肥照顾妹妹。

其实我舍不得妈妈,理由很自私——那时我已经上班了,多多一直由妈妈照顾,妈妈一离开,我就只能请保姆了。

“请什么保姆啊?你妹一怀孕我和你爸就商量过了,我走了他过来照顾多多。”

“那家里怎么办?”我知道他们很不放心那个家。

“现在当然是你们姐儿俩最重要了。”妈妈淡淡地说。其实我知道,对于那个家,她有很多不舍,可为了我们姐妹,他们只能远离故土。

那年春节,我和妹妹商量,无论如何要让父母团聚一下。最后决定她和妹夫还有妈妈来我家过节。

我现在还记得爸妈重逢的那一刻,妈妈打量着爸爸说:“没怎么变嘛,还是老样子。”爸爸嘿嘿地笑笑,说她也没变。妈妈看似漫不经心地伸出手,捋了捋爸爸的头发:“就是头发没染匀,你现在承认还是我给你染的好了吧?”

我忙转过身去,不想让他们看到我早已滚到嘴角的两行泪水。原本,他们在老房子里一起守着多好,你帮我染染头发,我帮你挠挠背,饭后一起遛个弯,那得多幸福。可他们却分别成了我和妹妹的“保姆”,这些琐碎的幸福对他们来说变成了遥不可及的事。

伺候完妹妹坐月子,妈妈回到我们身边,爸爸去了合肥。两年过去了,他们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好不容易多多上幼儿园了,我原想妈妈可以解放了。谁知,多多的幼儿园和我们上班的路线完全相背,送得晚接得早,妈妈只好继续留下来。

那天妈妈带多多出去玩,爸爸正好打来电话,寒暄几句后,问:“你妈的胃病好点儿没?”我怔了一下,妈妈胃病又犯了?她并没有和我说。

见我沉默,爸爸明白了,他没责备我,而是很委婉地说:“多关心关心你妈,毕竟上岁数了,身体零件越来越不灵了。”我忙答“是”,挂上电话,心里却莫名难过起来。我原以为妈妈和我是无话不谈的,现在才明白,其实有些话,她更愿意和爸爸说,毕竟,他们是夫妻。

妈妈领着多多回来了,我问:“妈,您胃病又犯了?”

“没有啊,挺好的。”妈妈故作轻松地说。

“爸刚打电话来,都和我说了。”我有些愧疚。

“你爸这人真是,我就是和他唠叨几句,他太小题大做了。”妈妈又想起什么似的问,“你爸打电话来还有别的事儿吗?”

“要不您给他回个电话吧,免得他不放心。”我忙说。于是妈妈拿起手机去了阳台。阳台和客厅只隔着一道玻璃门,妈妈的话声声入耳:“你和孩子瞎说什么呀,光让他们操心。你管好自己就成了,感冒好些没……我知道你不放心我,再熬上几年,多多和露露上小学了,咱们还回老房子住……”

两行眼泪倏然滑落,我好心疼。

晚上,我很认真地和伟杰商量:“我想换一份轻松点儿的工作,接替妈每天接送多多,妈就可以到合肥跟爸团聚了。只是这样,家里的经济负担会加重,就要辛苦你了……”

伟杰显然没有心理准备,沉默了片刻,他拍拍我的肩膀,说:“我支持你的决定,不过,你得给我点儿时间,我争取再找一份兼职。”

看着他诚恳的眼睛,我拼命点头,哽咽着说好。

我绕到厨房,从身后环抱住妈妈的腰。

“这丫头,今天这是怎么了?”妈妈拿着铲子的手停在空中,另一只手拍拍我的手背。

“我有好消息,不过暂时保密。”我笑着跳开了,我要给他们一个惊喜。

未来有一大堆麻烦事,但我有勇气面对一切。想到爸妈能在一起了,突然觉得好安心。

猜你喜欢

  • 救命一卦

    清朝道光年间,苏州有一小商贩,名叫向永吉,靠趸货肩挑零卖度日。小生意不好做,眼看到了除夕,不仅还不起债,年货也无钱置备。向永吉心灰意冷,正打算投湖自尽,元妙观一个算卦先生告诉他:“我看足下相貌,今晚半夜时分,就会发财。本道熟读麻衣相经,深得

  • 失魂奇案

    明朝正德年间,山西晋城府城北五十里巫家镇有个名叫顾德铭的人,此人家境贫寒,他很想干出一番事业,正德十四年,他变卖了一些家产又向亲戚借了些银两外出经商。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正德十七年顾德铭回到家中,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每天总是愁眉不展,精神恍恍惚

  • 生死连环方

    南乐镇里有个老中医,名叫方一拐,人却称他方三怪。首先是他长得怪:一条腿是断的,两只眼是瞎的,还瘦得皮包骨头;其次是他看病怪,每月只在农历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开门接诊,其他时间拄着拐棍登上镇里最高的山峰白云山顶盘腿坐着,而只要一坐下,不管刮风下雨

  • 屠夫捕头

    骑一头瘦驴,郑板桥只带一名家丁,悄悄赶往潍县上任。潍县素有“三千铜炉匠,十万绣花女”之誉,但郑板桥一路走过来,看到的情况却和这挂不上钩,这里虽不说民不聊生,但显然人心不古,治安状况也差。看样子得有一个好捕头啊!郑板桥自言自语地说。这捕头,既

  • 木马择匠

    浙西南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二村的南端有一座时思寺名扬中外,到过这里的游客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因为它是历经元、明、清千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的古老建筑,说起它的建造过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很久以前,大漈有个叫做梅元屃的孩子,当他六岁的时候父亲

  • 寡妇桥传奇

    和尚与寡妇的故事,在过去,知道的人不少,各地似乎还有各地的版本,可到了太行山下的大王镇,人们都会指天发誓地说,这事绝对是真的,因为人虽去,可那桥还在呀……一场病民国初年,在太行山下的大王镇,曾有个叫李定远的财主,五十多岁,做着方圆百里最大的

  • “名落孙山”的故事

    南宋年间,江南小镇上有这么两个读书人,一个叫孙山,一个叫张伍。有一年夏天天气热,孙山就下河游泳,不料想腿肚子抽筋,眼看就要沉底了,幸亏张伍一个猛子扑上去把孙山救了上来。这是救命之恩啊,孙山对张伍感激不尽。后来他们在同一个私塾上学,两人的关系

  • 名医也有难为时

    问松堂是一家祖传的诊所,开到金子久一代,在杭嘉湖一带已是家喻户晓,每天来就医的病家都会在门前大排长龙。这一天早晨,问松堂外面一阵喧哗,只见两个大汉用门板,抬着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来看病。他们一看排队候诊的人不少,便将门板放在后面排队。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