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爱在风雪,情于寒冬

爱在风雪,情于寒冬

收录日期:2025-08-08 05:02:32  热度:12℃

秋天刚过,雪就开始漫天的飞舞了。飘飘洒洒的大雪,呼啸的寒风,我静静地看着这雪,不禁想起了那位风雪中的“母亲”。

我不知道她是从哪里来的,突然一天出现在小区门口,而我也正好看到她,我想她是一个乞丐吧,她总是在小区门口的垃圾桶里翻找食物,经常在我住的小区出没,时间久了我也就注意到了她。

她已经没有了红齿丹唇,已经没有了美丽年华,已经没有了丰实的家底。她总是穿着一身破旧的红衣,拖着一双露出脚趾头的烂鞋,头上包着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破布,脸上布满了一条条粗糙的皱纹,眯着小小的眼睛,披散的头发一股股的纠缠着。

手里终年抱着一捆用旧布仔细包裹好的木柴,嘴里念念有词,步履蹒跚的在各个小区、街道游荡。

一次,我又从小区门口走过,正看到她在那儿翻垃圾桶。她先把手里的那捆木柴小心翼翼的放在近处的台阶上,再到垃圾桶旁边把垃圾全部翻出来,仔细的翻找,不错过任何一个小角落,最后翻找完了才把垃圾全部放回去。

气喘吁吁的走到台阶上,呼的一下坐到木柴旁边,轻轻的抱起木柴,把食物放在木柴捆上,轻轻的拍着木柴捆,嘴里咿咿呀呀的说着什么,动作轻柔的像一个母亲在小心的喂孩子食物。

时间过了很久,她才拿起食物,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吃了东西,才又抱起木柴捆慢慢的去游荡,到处去寻找下一次的食物。

很多时候她会跟在小孩子的身后,追着小孩跑。伸出一只手想去拉住孩子,嘴里依稀叫着:“孩子,孩子,孩子……”孩子们总是被吓得到处乱跑,孩子们气呼呼的叫着:“疯子,疯子,疯子……”她总是急冲冲的追着,一边跑,一边焦急的叫着:“孩子,孩子,回来,回来,慢点,慢点……”

那天我和朋友聚会,不知是怎么的就说到了那个女人。朋友说这是她们从老一辈哪儿听来的消息。

在解放以前,女人的家在大城市里,是当时有名有势的大户人家,家财万贯,招摇过市,家里的少爷和小姐都过着富裕的生活,她可谓是出生豪门。那时她还在城里风光了几年,就连是偏远的小乡小镇都听说过她的事迹。

随着时间的流逝,政治局势的变化,慢慢的她的家族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她的家业还在,她想嫁一个有钱的富家子弟还是可以的。但是在这时,女人喜欢上了一个穷光蛋,而穷光蛋是看在她的家业上才和他结婚。女人的家人在强烈的反对无效后和她断绝了亲人关系。

女人身无分文的嫁到外省的夫家,夫家嫌弃她没有了钱,丈夫对她极度的不好,婆婆也经常辱骂她,女人在婆家可谓是吃尽苦头了。但是女人还是无怨无悔的跟随着丈夫。

在不久后,女人终于怀上了孩子,她在夫家的地位会提高吗?不,她历尽千辛万苦的生下了一个女儿,婆婆对她更加的憎恶了。在女儿生下来的不久,丈夫要娶城里的一个富家女做老婆,婆婆把她和才出世不久的女儿都赶出了家门。

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女人抱着饥寒交迫的女儿在大门外苦苦哀求,但都无济于事,没有一个人理她,最后在寒冷的夜里,孩子被活活的冻死了,女人伤心郁结,最后疯了。

疯了以后更加没有人理她了,她只好到处流浪、流浪,经过无数次的流浪,到了这个小镇才安定了下来,再也没人提起她以前的事迹了,人们几乎都把她忘记了。

就在人们快把她淡出记忆的时候,她突然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这又将是她灵魂的救赎,生命的终结。她,像火一样热情的活过,又像雪一样安静的死去。

清晨就下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就像漫天飞舞的冥钱。

女人像往常一样早早的起来,手脚被冻得只打哆嗦,穿着破旧的大衣,拖着露出脚趾的大破鞋,手里抱着那捆破木棍,佝偻着背,步履蹒跚的从破庙里出来,准备去各处看看,希望能得到一点食物。

突然她听到远处的雪地里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她惊呆了,疾步的奔向声音的发源地,终于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坐在雪地里嚎啕大哭。女人顿时就慌了神,她只有一个念头:她的孩子回来了!孩子回来看她了!孩子!孩子!孩子……

她马上冲上去一把抱住孩子,喃喃自语到:“孩子!孩子!孩子!不哭,不哭,不哭……”孩子抬起头瞥了她一眼,低下头继续哭了起来。她摸着孩子冰冷的小手,她才意识到孩子是冻坏了。

急忙脱下自己的大衣盖在孩子身上,身上好冷,冷的止不住的颤抖,牙齿咯咯的打起颤来,她像没感觉到似的,只知道她的孩子回来了!孩子回来了!孩子回来了……

她把孩子驮在背上,慢慢的往她住的破庙爬回去。

一步,两步,三步,四步……

孩子是哭累了吧,裹在破衣服里渐渐地睡着了。雪地上只留下了她那一串串一深一浅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风也呼呼的刮着。

终于,她气喘吁吁地把孩子驮回了破庙,这时,她的衣服全部都打湿了,黏糊糊的粘在身上,身体冷得快麻木了。女人紧紧地抱着孩子,用自己的体温给孩子取暖,把自己的全部破旧衣服都翻找出来了,全部都裹在孩子身上。女人静静地坐在孩子身边,手抱着孩子,嘴里哼着咿咿呀呀的摇篮曲。

破庙里的一上午就这样宁静的过去了,而破庙外的人们却闹翻了天。

李家的小孩子走丢了,大人们都忙着四处寻找,最后,有几个贪玩的小孩,拿着工具到镇上的破庙前捕鸟,这才看到了小女孩。孩子们匆匆的跑回家告诉大人们,大人们才急匆匆的往破庙赶去。

当他们来时就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女人身着一件单薄的短袖,双腿跪坐在地上,手里紧紧的抱着孩子,眼睛温柔的盯着孩子看,嘴里小声的哼着不知名的小调,孩子周身都裹着破衣服,露出个小小的脑袋,正安静的睡在女人的怀里。

李家妈妈立刻冲上去,抱过孩子就要走。这时女人像是受到了什么刺激,疯了一样的爬起来,拖着冻僵了的腿,手在空中乱抓着,想要抢回孩子,口里不停地大声喊叫着:“孩子,孩子,孩子,孩子,孩子……”

一声声凄惨的叫声回荡在破庙里,但是李家妈妈还是抱着孩子欲走。

小孩受到了惊吓,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这时,女人突然抓着李家妈妈的裤子不放,嘴里哭喊着:“孩子!还我孩子!还我孩子!还我孩子……。”

“你这疯子,滚开,滚开,我还没找你算账呢!你到拉着不放了,滚开,滚开,滚开。”李家爸爸突然大骂了起来。

女人就像没有听到一样,依旧死死地抓着李家妈妈的裤子不放。

这时,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下去了,围上来对着女人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打的女人的身体左右摇晃。她还是不放手,终于在更加大力的拳打脚踢下,女人被迫松了手,嘴里还在叫着孩子,脸上早就流出了眼泪。

李家妈妈见她松手了,也就叫人们住了手,抱着哭个不停的孩子,和着一群人,头也不回的浩浩荡荡的离开了破庙。

女人久久的躺在地下,身体发抖,全身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泪流满面,嘴里还在念着:“孩子,孩子,孩子,孩子……”

这时雪更大了,漫山遍野的都是雪,就像是在举行着安静的葬礼一样。

第二天一早,街上就有人在说着:“你晓得吗?昨天晚上,那个女疯子死在破庙里了,今早身体都冻硬了……”

当我听到这消息时,我震惊了。

女人不是个正常人,但她是一个母亲,她用自己的余生扮演者一个母亲的角色,为此,她让生命之花提前凋谢了。

今年的雪也像那年一样,安安静静的,纷纷洒洒的,把世界都裹在了一片白色之中,风也像那年一样刮得人脸生疼,冻得人直打哆嗦,我不禁想起了她,哪位风雪中的“母亲”,再大的风雪也阻止不了爱,再严寒的冬天也冻结不了情……

猜你喜欢

  •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01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会好久不和身边的人联系。其实,不要告诉别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你受委屈的时候,别人也是同样的,不要弄得好像全世界都应该给你的伤口贴上创可贴。有时候坏心情就像是夏天里的暴雨,没有前兆地就这么来了,你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

  • 卡夫卡的12条人生感悟

    坚持吐露真言虽然卡夫卡是一位以创作虚构小说而闻名于世的作家,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据他最好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所说,“绝对真诚”是卡夫卡之所以成为卡夫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性格特征。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也从他的小说中反映出来:许多

  • 小猴和小猪

    ▼点击音频,聆听美文秋天到了,森林里来了流浪的小猴和小猪,狼将军带他们去见老虎大王,老虎大王看到可怜的小猪和小猴,不由得心生慈悲,好吃好喝的款待它们,还对小猴和小猪说,你们以后不要四处流浪了,就住在森林里吧,小猴和小猪感动得直落泪,多谢大王

  • 警惕“螃蟹文化”

    所谓“螃蟹文化”也叫“螃蟹效应”,是指当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里时,单个螃蟹可能凭着自己的本事爬出来,但是如果好几个螃蟹,它们就会叠罗汉,总有一个在上边,一个在下边,这时底下的那个就不干了,拼命爬出来,并且开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结果谁也爬不高。这

  • 生命的轻与重

    在媒体上,常会看到这样的消息,一个女子在情人节没收到男朋友的玫瑰花,割脉自杀:一个中学生考试不及格,上吊自杀,一位青年因失恋而离家出走不知所终,一个父亲因失业而跳楼;一个母亲因交夫不忠而和子女同归于尽……死,对不少在人生途中受到挫折的人来说

  • 种珊瑚的启示

    位于以色列最南端的港口城市埃拉特,属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这里终年阳光普照,气候宜人,是以色列著名的度假胜地。另外,由于这儿的海水温度适宜珊瑚虫生长,使得埃拉特同时也享有“珊瑚城”的美称,成为世界各地潜水爱好者的天堂。但潜水爱好者在面对色彩斑斓

  • 继续跑下去

    小的时候很喜欢体育,打篮球、游泳、羽毛球……高中的时候还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那个时候精力充沛,爱跑爱跳,似乎总不知道什么叫疲惫。但在练习田径时总会有那么一个感觉,一条长长的跑道上,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不停地跑,一圈一圈,来来回回。田径是一项很

  • 名牌鞋子不夹脚

    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二十来岁时,受一位名叫詹姆斯的医生之邀,到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牧羊场做客。欧·亨利很喜欢西部牧场的生活,就在那儿住了下来。一天午后,欧·亨利坐在农场的秋千上晒太阳时,霍尔愁眉苦脸地走了过来。霍尔是农场里的一名小厨师,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