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辛弃疾活捉叛徒

辛弃疾活捉叛徒

收录日期:2025-08-08 05:02:02  热度:8℃

在完颜亮大举南下的时候,北方和中原人民趁金朝后方空虚,纷纷起义。济南府有一个农民叫耿京,也聚集了几十个人举行起义,先后攻占了莱芜、泰安(都在今山东省)两座县城。耿京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二十几万人,成为各地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队伍。

投奔耿京起义军的人,大多是在金朝统治者残酷压迫下的贫苦农民,也有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济南人。他出生的时候,家乡已经沦陷在金朝统治者的手里。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占领区里做过几年地方官,但是心里却一直向着宋朝。辛赞常常给小孙子讲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带着辛弃疾登上高山,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给辛弃疾留下很深的印象。

辛弃疾长大后,因为文才出众,被金朝的济南官府推荐到燕京去参加进士考试。临走的时候,辛赞叮嘱他在到燕京去的路上,注意沿路的地理形势和金朝内部的政治情况。辛弃疾到了燕京,没有考取进士,但是对祖父叮嘱的事情倒很留心观察。过了三年,他又到燕京去参加考试,对金朝内部的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了。

辛赞没有能盼到南宋恢复中原就死了。辛弃疾决心继承祖父的遗志。到了第二年,完颜亮发动南侵,二十二岁的辛弃疾眼看机会到来,就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奔耿京。

在耿京的起义队伍里,像辛弃疾那样有文才的人是少有的。耿京见他前来投奔,十分欢迎,派他负责起义军的文书工作,掌管起义军的大印。

辛弃疾告诉耿京,在济南附近有一支起义军,首领是他熟悉的一个和尚,名叫义端,懂得兵法。耿京听了很高兴,就派辛弃疾去跟义端联络。不多几天,义端就带着队伍参加了耿京的起义军。

义端到了起义军后,凭着老相识的关系,跟辛弃疾很接近,辛弃疾对义端也没有怀疑。哪知义端不怀好意,一天晚上,趁辛弃疾不防备,偷走了他保管的起义军大印,逃奔金军。

耿京认为辛弃疾引进了奸细,大为发火,马上要把辛弃疾处死。

辛弃疾恳切地说:“义端偷印逃跑,我当然应当负责。请您给我三天时间,让我把义端抓回来。如果到了限期我不能把他抓到,愿意接受重刑。”

辛弃疾得到耿京同意,就快马加鞭向金营追去,赶了一段路,果然追上了义端。辛弃疾抓住义端,那叛徒吓得哆哆嗦嗦,跪在地上求饶。辛弃疾按捺不住心头怒火,当场砍了义端的头,把它拴在马背上,回到耿京营里。

耿京不但不办辛弃疾的罪,反而对他更加器重。

采石大战之后,金兵被迫北撤。金世宗一面跟南宋讲和,一面在北方使用招抚和镇压两种手段,企图瓦解北方抗金的义军。耿京的义军受到了严重威胁。

辛弃疾跟耿京说:“为了抗金,咱们一定要和朝廷取得联系,南北呼应;万一咱们在这里呆不住,也可以把人马拉到南边去。”

耿京接受了辛弃疾的意见,就派义军总提领贾瑞做代表,到建康去见宋高宗。贾瑞是个不识字的武将,不懂得朝见礼节,要求耿京派辛弃疾跟他一起去。耿京同意了。

公元1162年,贾瑞、辛弃疾带着十几个随从人员到了建康。宋高宗听说山东义军派人来归附,十分高兴,当天就在行官里召见他们。辛弃疾陪同贾瑞上朝,从容不迫地宣读了他代义军起草的奏章,报告北方义军的抗金情况。

宋高宗立刻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对贾瑞、辛弃疾也各封了一个官衔,要他们回去向耿京传达。

贾瑞和辛弃疾完成了任务,高高兴兴地离开建康回去。不料,在经过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的时候,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原来,在他们离开义军的那段时间,耿京被人杀害了。

杀害耿京的是个义军的将领张安国。在金朝官府加紧他们的诱降活动以后,张安国为了贪图金人的赏赐,勾结耿京手下另一个部将,趁耿京没防备,闯进营帐把耿京杀了。张安国投奔金军后,金朝把这个叛徒封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的州官。义军失去了首领,又不甘心跟张安国投降金军,大多散伙走了。

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又是痛心,又是气愤,一定要除掉叛贼,为耿京报仇。他跟海州的守将一商量,就有不少将士自动要求跟辛弃疾去除奸。辛弃疾带了五十名勇士,一起骑马奔向济州。

辛弃疾的队伍到了济州官府,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一听是辛弃疾来了,有点心虚,但是一时还弄不清他们的来意,就吩咐兵士让他们进来。

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看见张安国跟一些叛将正在宴席上喝酒作乐,气得眼都红了。他们也不跟张安国说话,拥了上去,七手八脚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等济州兵士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在马上。

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的神色,没人敢动手。辛弃疾当场向兵士们宣布说:“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谁愿意抗金的,参加到我们队伍里来吧!”

济州的兵士多数原来跟过耿京,听到辛弃疾一号召,有上万人愿意跟他们走。辛弃疾立刻带着义军,押着叛徒,直奔南方。

辛弃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营,南宋朝廷审清楚张安国的罪行,立刻把他砍头示众。

辛弃疾回到南方后,被派到江阴做官。他不顾自己职位低微,好几次向朝廷提出抗金的主张,可惜都没有被采纳。后来,虽然做了几任地方官,还创建过一支“飞虎军”,但是始终没有能够实现他北伐中原的愿望。在他四十二岁那年,竟受朝廷官僚打击,被迫退休。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反映他的豪放性格和爱国热情的词。他的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很重要的地位。

就在辛弃疾南下那一年,宋高宗退位,由他的侄儿赵昚(音shèn)接替皇位,这就是宋孝宗。

猜你喜欢

  • 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和谐共处,彼此依靠,构成了这个小小世界的秩序和平衡。然而,在这个和谐的背后,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道貉。 这些道貉外表普通,和其他动物并没有

  • 我的北宋传奇

    我的北宋传奇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这个时代以其盛世繁荣的景象而闻名于世,也孕育出了无数精彩纷呈的故事传奇。而我,作为一个见证者,亲身经历了其中的一段故事。故事开始于一个小山村。我叫杨柳,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在我出生的那一

  • 清宫嘲讽剧

    清宫嘲讽剧在清朝的宫廷中,虽然上至皇帝下至妃子们都要遵守严格的礼仪规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股幽默而嘲讽的氛围在皇宫中缓缓兴起。这无疑是一场清宫中的独特嘲讽剧。宫廷生活一向以严谨和压抑著称,嘲讽剧就像一股清风,为这里带来了不同的味道。它是人

  • 关帝改命运

    一位普通的少年关云长,生活在一个贫穷而艰难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位农民,一家人靠着辛勤劳动勉强度日。尽管如此,关云长仍然怀揣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他聪明又勤奋,勤奋地读书,虽然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教育,但他却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每当他有空余时

  • 八戒致富

    在古代的一个小山村里,居住着一只聪明又贪财的猪——八戒。他一直梦想着能够富裕起来,过上舒适而奢华的生活。然而,他只是一个猪,没有劳动能力,也缺乏创业经验,所以他陷入了无法实现梦想的困境中。但是,八戒并没有放弃,他开始寻找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 丹青圣手唐伯虎

    丹青圣手唐伯虎唐伯虎,这个名字似乎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无穷的魅力。他是明代时期一位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被称为"丹青圣手"。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界享有盛誉,更是受到了后世人们的广泛赞美和学习。唐伯虎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画作精湛绝伦,是

  • 诸葛亮拜师

    诸葛亮拜师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诸葛亮被誉为智者之星,他的才智和谋略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他的智慧并非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拜师学习和勤奋努力获得的。下面,我将向大家讲述一个关于诸葛亮拜师的故事。故事开始于诸葛亮年轻的时候。作为一个聪明机智的少年,他

  • 狐假虎威的故事

    狐假虎威的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它非常狡猾。一天,它发现了一只狼正在森林里狂吠。狐狸迫不及待地走到了狼的面前,想利用这个机会来表现自己的勇气。狼停止了吠叫,看着狐狸,问道:“你是谁?你怎么敢打扰我?”狐狸自信地回答说:“我是森林之王,虎王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