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想如花先得成为一段锦

想如花先得成为一段锦

收录日期:2025-08-08 05:02:32  热度:9℃

蝶变,往往要以时间作为交换。

很多年前我便认识她。那时我刚出茅庐,开始有大学女生慕名而来,其中就有她。

第一面我吃了一惊,想来想去,最客观的评价还是一个字:丑。农家女,矮个子,扁平脸塌鼻梁,皮肤黄黄,最触目惊心的是一口烂牙。她眼神诚恳,我却不知所措:能给她什么样的建议?尤其她还是专科生。

这听起来是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生:出身寒微,挣扎出鸡窝却离枝头远得很。到底是干得好还是要嫁得好?仿佛,她两者都没份。

后来没再见过面,只断断续续联系。她专升本了;又过两年,她留校当辅导员了;之后读研了……

不久前,意外地在一次活动中相遇。我先没认出她来,她报出名字,我再次吓了一跳。判若两人都不能形容她。娇小个子,身材很好,香奈儿小黑裙穿得玲珑有致,八厘米高跟鞋进退自如,发型精致,妆容得体。细看,五官仍平凡,肤质仍泛黄——但这有什么关系,白璧亦有微瑕。

她活泼了很多,常常大说大笑。

细问近况,原来她已博士毕业,现在大学教专业课。过了35岁,才嫁给大她一岁的同校老师,去年生了儿子。我问得直接,她答得落落大方,还诙谐地说:“我教育孩子的原则就是:人丑就要多读书。”

别撇嘴,说不过是一个励志故事。我看到的,是近在身边、活生生的人。

她曾一无所有,无背景,无学历,无颜值,只有不曾停下的双脚。我知道她爱过,但被嫌弃了,挫折感像砂粒磨损人的心,她不吭声,一直往前走,选择了最笨拙的路。

多么艰难的一条路,忍受寂寞、疲倦,同龄人有些嫁作人妻、相夫教子,有些在职场上尽情挥洒,有些吃喝玩乐、享受青春,她却只有一卷书一盏灯。读出来会怎样?是否一定有未来?她彷徨过没有,是否起意放弃过?

我想,她能确定的就是:心系一处,守口如瓶。

有人鄙视她,不过是个女凤凰。这里面有明确的歧视,但也可以视为嫉妒。

于是,她变美了,拥有那种“我知道我能够,没什么不可以”的从容气度。

当你还年轻,一切都居于劣势时,该怎么做?

可以赶紧找个男人。不管好坏,从此有人接盘了。你也可以偏执地想变美,防晒补水,每晚倒竖半小时蜻蜓,只为瘦腿。你也可以,像我说到的她一样,全身心投入学业或工作上,身心安泰之后,再从长计议。

常听女孩子说:读书没用,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还有人不以为然:提升了自己又怎样?还不是一样被男人挑来选去,皮肤也差了,年纪也大了,有什么优势。

也许她们是对的,但我认识的一个男人说:只有年轻男孩才不管不顾,只挑漂亮小姑娘呢;男人到了三十上下,都很现实,都愿意找家境好、工作好、能力强的,如果长得漂亮,就更好了。

除非天生丽质,生来就要成为艺术品。否则这世上大部分事或人,其实都以实用为主。美貌,只是锦上添花,你得先成为锦。

猜你喜欢

  • 残羹冷炙

    唐玄宗晚年,不理朝政,只是宠爱杨贵妃。天宝六年,玄宗下诏,应试天下来选拔人才。三十六岁的诗人杜甫正好在长安,听了消息很高兴。不料,考完后,主考官李林甫宣布无一人入选。李林甫回玄宗说:天下的英才早被我们网罗光了,没有漏掉一个。”玄

  • 柳暗花明

    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

  • 市道之交

    战国时代,廉颇为赵国立了许多战功,被封为上将军,他家每天都来许多客人。后来廉颇被罢官回家。这时,那些客人一个也不来了。公元前262,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0万士兵,燕国又来趁火打劫。危难中,廉颇又被起用,他不负众望,打败了燕军。当廉颇当了相国后

  • 孔子拜师

    项橐(tuo),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这个小孩就是

  • 编席抄书

    西汉人路温舒,幼年时候家里非常贫穷,靠放养为生。众所周知,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西汉还没有纸。书是靠人手抄写在绢、帛、皮革、竹简上的,很贵重,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有书。他从小喜欢读书,可是家里穷,借书,要还,记不清楚。他总想有自己的书。有一天放养

  • 孙敬悬发

    汉朝的孙敬,一生以读书为乐。他感到学海浩瀚,书籍如山,要读的书太多了,但自己的时间又太少。因此他读书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很少休息。晚上也尽力集中精力读书,疲劳就不知不觉爬在书上睡着了。第二天他发现自己睡着的时候耽误了读书时间非常可惜。于是他

  • 买臣负薪

    汉朝人朱买臣非常喜欢读书,但贫穷,年至四十还是一个贫困的学生,与妻子崔氏艰难度日。为生活所迫,朱买臣经常上山砍柴,往集市上卖,但是也不放弃读书,到了山上,先读书,读累了再砍柴。砍完后,挑着柴往集市上走的途中仍然背诵诗书。妻子催氏感到实在太贫

  • 苏洵发愤

    苏洵小时候不喜欢学习,整日无所事实。到了27岁仍然一事无成。看到许多同龄人都中了举人秀才,自己混混鄂鄂之人。在羡慕之余才开始后悔自己平时没有读书,那时他的长子已经几岁了,次子已经问世。他不想这样老死山林也对不起子孙,就下决心发愤读书。虽然年